天津卫海张五(天津八大家有个)
八卦吃瓜人人喜欢,我们的先人也不能免俗——解缙斗丞相、刘罗锅斗和珅,这些都是大家喜闻乐见的“都市”传说。
正如每个故事都有一个名气大有点笨还好面子的反派,这个反派在故事中并不是太坏,有时还有点点可爱,天津民间也这么一位“蠢萌”的名人,成全了不少天津“都市传说”。
这位名人就是海张五,真名张锦文,是清朝咸丰年间的天津八大家,一般还被称作“益照临海张五”。他得这个喝号,是因为他曾经给盛京将军海仁卖过命,被海大人收为义子。
作为私盐贩子出身的海张五,杀人放火啥坏事都干,故此,在天津卫的恶名远扬,被编排了不少的笑话。
最出名的是入选过课本的“贱卖海张五”,又称“泥人张智斗海张五”,出自冯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
故事大概就是泥人张在茶馆遇到了有财有势的张五爷,正巧有人夸泥人张的手艺,结果
海张五的大粗嗓门说:“在哪儿捏?在袖子里捏?在裤裆里捏吧!”随后一阵笑,拿泥人张找乐子。
于是泥人张一声不响地在袖子里快速捏出了海张五的头像。
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真捏绝了!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海张五在那边,隔着两丈远就看出捏的是他,他朝着正出门的泥人张的背影叫道:“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泥人张头都没回,撑开伞走了。但天津卫的事没有这样完的——第二天,北门外估衣街的几个小杂货摊上,摆出来一排排海张五这个泥像,还加了个身子,打磨大样坐在那里。而且是翻模子扣的,成批生产,足有一二百个。摊上还都贴着个白纸条,上面写着:贱卖海张五。估衣街上来来往往的人,谁看谁乐。乐完找熟人来看,再一快乐。三天后,海张五派人花了大价钱,才把这些泥人全买走,据说连泥模子也买走了。
海张五这个自大而被打脸的形象算是定了型,就此成了天津人口中的“丑角儿”,给他写了不少的花边故事。
比如《海张五逼咸丰皇帝御用剃头太监给自己剃头》,说的是海张五非要享受一下皇帝的待遇,于是请来了给咸丰皇帝剃头的太监刘公公。
影视剧中的给皇帝剃头
这大太监被逼无奈,奔赴天津卫给张五爷剃头。只见他:
首先从工具箱里,取出了40把雪亮的剃头刀,然后告诉海张五,想要剃头,他首先要磨刀。40把剃头刀,刘公公正好磨了半日,晚上的时候,终于可以给海张五剃头了。
刘公公一把剃头刀,他只用一下,用完之后,就换第二把刀,40把刀用完,海张五的头就剃完了。
这张五爷不乐意了,看着刘公公提着工具箱,走出了自家的宅门,他张口骂道:“给皇帝剃头的待遇,纯属是脱裤子放屁,费二遍的力,这种不是人的待遇,咱还是不享受了!”
一副暴发户的嘴脸跃然纸上,这种好面子又吃亏的形象算是离不开他了。民间甚至给他按了一个被骂还还不了嘴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海张五成了厨子出身,不过照旧是大富大贵。
有一年腊月北门里老爷庙出灯会,有个黑四爷出灯谜,其中一则就骂了海张五。谜面是:“此人本姓张,原来是厨行,一心办盐务,掠财很嚣张。到了腊月二十三,家败人也亡。”凡看过这个灯谜的都哈哈大乐,知道骂的是海张五。
可是当海张五兴师问罪时,黑四爷说:“此人本姓张,指的是灶王爷,谁都知灶王爷姓张;原来是厨行,指的是家家把灶王爷供在锅台后头;一心办盐务,指的是户户都把油盐罐子放在灶王爷眼前;掠财很嚣张,是说人们都供给他好吃的;到了腊月二十三,家败人也亡,指的是二十三祭灶,把灶王爷夫妻俩和他们住的房子——灶王龛一起烧掉。五爷,你看我说得对不对?”
海张五说:“来人哪,快给四爷拿二百两银子来!”
作为津门八大家之一,张家的富有也曾是民间的一大悬案,有故事说,民国年间,由于种种原因,张家第四代要变卖一些珍宝偿还外债,那时,北京一位珠宝商人得到消息,来到天津张家收购珍玩,在珠宝商面前,张家拿出了多年秘不示人的宝贝,一律用锦盒、锦匣、锦囊包装,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其中很多是当年朝廷御赐之物,稀世罕见者不在少数。这位珠宝商人感慨道:"北京街面上,王公大臣家我没少去,没少看精品,但都没有像今天这样,看到这么多上等的玉料和翡翠精品。"据说,卖完这批之后,张家欠的外债都还清了,还剩十万银元。
津门八大家之一的石家留下的家宅。
要知道,张家只是所谓八大家之一,其他七家的家底儿由此也可以想象了。
不过,170、80年过去,同列津门八大家的其余七家早就成了历史书的注脚,而这位海张五依旧栩栩如生,活在小学生的课本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