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雨淅淅沥沥(窗外的雨)

天色越来越暗了,远处的山也被云汽笼罩了起来,若隐若现马路上的行人个个行色匆匆,急着赶路的样子窗外的树叶一动不动,风也没了踪影,闷热、潮湿的空气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眼前的场景完全没有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有的只是盼着雨早点下,好缓解一下这闷热天气的和压抑的心情,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窗外的雨淅淅沥沥?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窗外的雨)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

天色越来越暗了,远处的山也被云汽笼罩了起来,若隐若现。马路上的行人个个行色匆匆,急着赶路的样子。窗外的树叶一动不动,风也没了踪影,闷热、潮湿的空气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眼前的场景完全没有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有的只是盼着雨早点下,好缓解一下这闷热天气的和压抑的心情。

起风了,雨也来了。从蒙蒙雨丝到如倾如注,很快马路上的雨水便汇成一条河,房檐上的雨水连成了线,就像是挂了一幕水帘。“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窗外是千家雨帘,远处却没有那悠扬的笛声。伴随着越刮越大的风,雨也越下越大,路上已不见了行人,空中的雨丝犹如一幕雨帘,从天垂降。窗外树杈上鸟窝也随着摇晃的树枝来回摇摆,看的人心里一惊一惊的,真担心鸟窝被风吹下来。还好,雨来的猛,去的也快。一会功夫,就雨过天晴了。看到鸟窝依旧挂在树杈上,我的心里很是欣慰,毕竟刚才还为它们担心了好久。

不期而至的雨总是很美。有一次在嶂石岩游玩时,就和霏霏细雨来了场美丽的邂逅。原本晴朗的天空忽然暗了起来,紧接着便飘起了雨。雨中游玩,别有情趣,一行人很是兴奋。雨中远处山峰云雾缭绕,飘飘缈缈。眼前湖面群峰倒影,涟漪点点。看着眼前别样的风景,不由让人想起“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两句诗来。用在这里,倒也贴切。霏霏细雨中一行人撑着伞,沿着山路拾级而上,一边爬山,一边欣赏着雨中的湖光山色,大家一路谈笑风生很是惬意。这画面,也许就是别人眼中的风景。

从古到今,不论是文人墨客还是凡夫俗子,人们对下雨似乎都情有独钟。文人墨客用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来描绘下雨天的风景,抒发自己的诗意豪情。“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将孤旅的寂寞和期待重逢的喜悦通过雨夜抒怀,描写的淋漓尽致。“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主席笔下人民解放军的冲天豪气跃然纸上。“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这个雨后的清晨,留下了王维对离别好友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前路珍重的美好祝愿。

民以食为天,农民对下雨天有特殊的情感,源于他们对土地的深爱。“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耕秋收是农民千年不变的劳作,而适宜适时的雨水,被人们称之为“及时雨”,一场及时雨不但能为农民省下一笔用水浇地的钱,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免去农民田间劳作的辛苦,更是为农作物的丰收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若逢干旱少雨的年景,朴实的农民还会到龙王庙进香求雨,乞求龙王降雨,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雨天听雨,真的是件雅事。单是一句“留得枯荷听雨声”就不禁让人浮想联翩。尤其是在晚上,听着雨声入睡,更是别有意境的一件雅事。杨万里《听雨》云:“归舟昔岁宿严陵,雨打疏篷听到明。昨夜茅檐疏雨作,梦中唤作打篷声。”意境唯美,超凡脱俗,写出了不一样的雨中美景,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季羡林老先生在《听雨》也说,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还自嘲说自己介于雅俗之间,大师风范,高山仰止,不愧为真雅士也。但眼下雨天听雨,雅俗共赏的确也已成寻常之事。

人们常说,下雨天,喝酒天。雨天若是约上三五好友小酌一杯,也是妙事一桩,及至微醉之时,大手一挥,来一番天南地北的高谈阔论,也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豪气之情了。我等凡夫俗子,身处市井之中,每日为柴米油盐忙忙碌碌未敢片刻偷闲,但此等雨天听雨之雅事,亦是心向往之。每每此时,一个人坐于窗前,沏一杯茶,捧一卷书,静静地听听窗外雨声,品品手中茶香,读读书中诗意,悠哉悠哉,不亦乐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