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陶王墓发掘纪实(陶渠遗址发现两周时期8座)
新京报讯(记者张建林)2月13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陶渠遗址发现西周、东周时期8座“甲”字形大墓,发掘完成其中7座,初步推断陶渠遗址是两周之际的“京”国所在地。
陶渠墓葬填土出土原始瓷片、骨笄与制骨废料。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陶渠遗址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韩城市文物志》中公布为西赵庄遗址,第三次文物普查更名为陶渠遗址与陶渠墓群。
2020年5月开始,考古人员对该遗址开展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工作。通过两年多的工作,基本摸清了陶渠遗址的年代、布局、结构、内涵等,陶渠遗址两周时期遗址面积约80万平方米,遗址北部以东西向壕沟为界,有高等级居址区、普通居址区、大中型墓葬区、中小型墓葬区等。
考古人员在遗址处共布设探方两处,分别为陶渠大中型墓葬区和西赵庄小型墓葬区。其中,在陶渠大中型墓葬区有8座“甲”字形大墓,由北向南依次排列,墓葬均为东西向,墓道在东侧,在部分墓道的南侧还发现了长方形车马坑,此外,在西赵庄芝水河南岸墓葬区发现了4座小型墓葬。
陶渠M29“俯身葬”殉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据介绍,在此次发掘完成的7座“甲”字形大墓以及车马坑填土中,考古人员发现了板瓦、筒瓦、陶器残片、原始瓷片、骨器、制骨废料等遗物。专家认为,这说明在大型墓葬建造之前,此区域或是高等级居址区、制骨作坊等。
陶渠M23墓室全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在已发掘的7座“甲”字形大墓中,规模最大的全长36.6米,墓道长28.5、宽3.8-4米,墓室长8.1、宽6米,深约9米。“甲”字形大墓在墓道中均埋葬有数量不等整车马,马车有两马、驷马之分,根据墓葬规模略有等差。通过墓葬规模、附属车马坑以及墓道内埋葬整车马的现象,专家判断“甲”字形墓的墓主有可能是“京”国的国君及其夫人。
“京”氏为嬴姓,其族源自东方;自宋代以来发现两周时期十余件“京”氏器,西周金文中有“京夷”与“秦夷”等并称。《竹书纪年》记载“晋武公元年,尚一军。芮人乘(偷袭)京”。专家表示,此时“芮”在韩城梁带村,距陶渠遗址直线距离22公里,进一步证实了陶渠遗址为“京”的合理性。
据史料记载,周平王是在“京师”继天子位,后来才东迁到洛阳。专家认为,关于“京师”地理位置争议颇多,陶渠遗址为“京”邑,从地理方位来看,陶渠遗址亦有称“京师”的可能。
陶渠遗址考古队队长耿庆刚表示,陶渠遗址是关中地区两周之际为数不多的畿内封邑遗址,对研究周代的分封制、政治地理、“夷夏融合”等问题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关于陶渠遗址的布局、功能分区等问题,正在开展相关工作。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刘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