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的孩子名字(被误解的孩子之)

失败的孩子名字(被误解的孩子之)(1)

图片来自网络 侵权必删

来源:微信公众号—马丽英语教室

你有过被别人起外号的学生时代吗?大概每个人都是有的。你喜欢别人给你起的外号吗?大概率是不会喜欢的吧。今天分享一个因为被别人起了外号而对自己产生误解的孩子的故事。

刚才下了课,对面的小姑娘依然坐着没有动,眼睑垂下,闷声闷气地问我:“老师,如果我不喜欢别人给我起的外号怎么办?我可烦~”“烦”字拉得格外长。

“别人给你起了什么外号?”我好奇。

“憨憨!”她撅着嘴说。

我实在没憋住,不禁笑了出来,第一反应就觉得这个名号太适合她了。这个姑娘有着天然的呆萌气,特别像一个梦游娃娃,说话的速度也是慢悠悠的,好像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值得她着急的事儿。上课的时候也经常跑神儿,稍微不注意,就会瞳孔焕散,眼神游离。

甚至在她专心思考的时候,也会呈现出类似的表情,所以总会被别人误认为她在跑神儿。我也是后来反复观察,反复确认,才最终相信她确实没有在跑神儿,她就是在思考。

我为自己的哑然失笑感到很抱歉,害怕自己的失态会伤害到她。稳了稳情绪,认真地问她:“你觉得他们为什么给你起这个外号呢?”问地有点明知故问,但是此时此刻,我真想不到说什么样的话来至少安慰一下她。其实我自己也在借着这个问梳理一下思绪。

“憨是什么意思?”我只能说文解字了。

“就是笨呗。”她用拖长了的语调来掩盖自己的尴尬和温怒。

“那如果想表达你笨的意思,应该叫你憨呀,为什么是憨憨呢?”那一刻我清楚地知道憨和憨憨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我们中国文字的表达力那么强,一字之差,差之千里,更何况这里用了叠词。

“不知道。”她还是一副可爱至极的模样:脑袋微微地往右侧歪了一点,眼睛的黑眼珠却在同一时间转向了左侧。

这个表情,如果放在其她任何同龄的姑娘身上,要么有点矫情,要么有点幼稚,要么有点装可爱,可是在她的身上,就是那么和谐。

“你细品,好好品一下。”我自己也在心里静悄悄地琢磨。

“那憨就是笨,憨憨好像不太一样,但是我又不知道哪里不一样。”她眉头紧蹙,缓慢地说。

“你觉不觉得,在这个憨憨的称谓里面,带了一点宠溺的意思。就像我每次看着你,也觉得你是个憨憨,倒不是觉得你笨,就是觉得你很柔软,有一种想要保护你的感觉,觉得不能让这个姑娘受到伤害。看着你就会莫名地很轻松,没有压力。”这些都是我的心里话。

“哦,这样啊。”她好像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当然这些只是我的感觉。我没有见到你的朋友,我没有见过他们叫你憨憨时候的表情,所以我也没有办法确定他们的感受,这个需要你自己去判断和识别。”我客观地说。

然后内心继续摸索着,语速放慢了继续说:“你自己可以去感受一下,你的那些朋友在叫你憨憨的时候,是为了嘲笑你笨呢,还是饱含着一种特别的情感呢?”

“嗯,我觉得他们应该不是为了嘲笑我,他们就是喜欢那么叫我。但我还是自己心里不舒服。”

“你为什么心里不舒服了呢?他们这样叫你的时候,让你觉得怎么了?”

“我觉得那就是说我笨呗。”她脱口而出。

“那你觉得自己笨吗?还有,你认为为什么他们会觉得你笨呢?”我一口气甩了两个问题给她。看起来这是两个问题,实际上对于她这是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两个步骤。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分两个步骤。

“我不觉得自己笨。关键是我身边的那帮人成绩都比我好,可是我努力了呀,很多东西我也会了呀,就是不出分怎么办呢?”她一脸的无奈和委屈。

“对呀,笨是什么?”我启发着问。

“学习不好就是笨吧?”她好像对这个答案很认可,但是因为不愿意承认这个答案,所以显得有些迟疑。

“那可不一定。学习的过程分成好几个阶段:你能不能把老师讲的知识理解了并且吸收储存在自己的大脑里是一个阶段;你会不会把你学到的东西展现在卷子上,以一个分数的形式反映出来是另外一个阶段;最后,你会不会把你学到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出来去解决问题,又是一个新的阶段。”我停下来一会儿,给她思考的时间。

“你的问题主要出在第1阶段和第2阶段,最核心的是第2阶段:如何通过做题呈现你的实力。”我再次停顿,她若有所思地看着我。

“你确实不笨,理解力和记忆力记忆力都很强,你懂老师讲的每节课的内容。但是你有两个致命伤:首先,你没有积累:1. 你没有把老师之前讲的东西通过扎实的复习积累到下个阶段的学习当中,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你下一个阶段的理解力。2.你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没有有意识地去积累和精进你自己学习的步骤流程,所以你不清楚自己每一次学习的有效性和无效性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另外,在做题过程中,老师精进出来的不同题型的解题步骤,你并没有去执行或者在执行的每个步骤你都加了水分。 “但是”后面的话我说地极慢,就是为了让她再清晰地看一次自己的根部问题所在。

需要通过复习做的积累,我们可以做时间记录,用做记录的方式督促自己执行;学习过程当中,自己有意识地去积累和精进你自己的独特学习方法,这个不是一个短期的工程,这个是你在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一个技能。”我继续总结道。

“最后一条其实是个捷径。比如说今天我们在做雅思阅读的过程当中,全程我并没有跟你讲每道题的正确答案为什么是那个?也没有给你添加任何额外的知识。只是在反复提醒你要按照既定的流程步骤去走,结果你自己也看到喽~”

“嗯,是的呀。两篇文章,改对了7道题。”她表情复杂地应和道,有点不可思议,有点不好意思,也多多少少可能还有点不太服气,万一是巧合呢?

“7道题就是5.5到6.5的差异。如果加上第三篇文章呢?当然,以后每次做题你都可以留意看看,是不是这个样子。如果是这个样子,请你坚定地使用老师给你说的流程步骤来做题。如果不是这个样子,那我们再去找问题到底出在哪,继续精进,OK?”我总结到。

“嗯,好的。”她终于信服地点了点头。

“OK, 现在我们再回到之前别人叫你憨憨的这个点上。刚才你自己也做了识别,觉得别人叫你憨憨,意图不是在嘲笑你,对吗?”

她点头回应了我。

“但你还是觉得别人嘲笑了你笨,心里不舒服。对吧?”

她再次点头。

“那你心里的不舒服究竟来源于别人说了那样的话呢,还是来源于你自己对自己成绩不好的一个判断呢?”

“应该是来源于我对自己的一个判断。”她缓慢地说。

“是的,没错。别人说了什么让我们不开心的话或者做了什么让我们不开心的事儿,其实与别人和那些话那些事儿都无关。我们都开心不开心,其实并不在于别人说了什么,而在于我们如何解读了别人说的话和做的事儿以及我们解读之后所产生的相应的情绪。而我们如何解读别人的意思,又取决于我们自己过往的经历。如果我们过往的相关经历是愉悦的,那么就会有正向的解读;如果我们过往的相关经历是痛苦的,那自然就会有反向的解读。就像一个真正的有钱人是永远不会介意别人说他穷的。对你来说,你过去的成绩不理想,也就先入为主地默认了自己是笨的。所以当遇到这个外号的时候,你自然把它解读为别人对你的侮辱和嘲笑。对于这个点,你需要两个方向同时发力:1. 改良自己的成绩;2. 识别别人的意图,然后重新解读别人的意思。”

“哦~”她有一点茅塞顿开的意思,但是并没有全开。我知道,这是这个孩子自己的节奏。而我只是一个信息的分享者,并不能决定她以怎么样的速度和力度把这个信息用在自己的学习上和生活中

小姑娘的心情很快明媚起来,浑身散发出一种愉悦感:“哼!那些人说憨我就憨了?!我那叫有福气!就算是我憨,生活也不比他们过得差嘛。”

“对嘛,换个角度解读就是另外一个世界了。休息一会儿,再去复习和总结一下自己刚才的收获,然后继续我们的听力练习。”我的心情也跟着她一起飞扬起来。

“好勒~”她快乐地进了自习室。

……

其实,我之前也遇到过好些个因为被别人取了外号而深深受伤的孩子,当然也包括我自己。

小学或者初中阶段,很多个子矮小的男生女生会被别人起外号叫“小钢炮儿”,如果再瘦一点,会被叫做“豆芽儿菜”;如果哪个男生长得特别高,高出普通人一大截儿的,又会被叫着“大个儿”,八成前面会加个“傻”字。

记得当年的一个初中女生,因为特立独行,因为名字土,因为穿得衣服也不好看,因为人也确实不俏丽,另外也因为学习成绩垫底儿,在班里被叫做“凤姐”,然后被大家集体官配给一个叫“龙哥”的男生。我不知道这个外号在那个女生心里的接受程度,我只知道她讨厌极了那个邋遢的男生,每次路过那个男生的座位都会恶狠狠地瞪一眼。

那是个没有网络的年代,第一代网红“凤姐”还不知道在哪儿上小学,如果这个外号放在这个网络时代,杀伤力可能会更强。

上大学的时候,身边一个朋友被别人起了个“小灵通”的外号,我作为他的身边人,都感觉到尴尬无比,甚至看不得有人拿个那个年代有一种叫做小灵通的手机来打电话。

很多年前,一个说话瓮声瓮气且嗓音粗哑的男生,在班里被大家叫“大炮”,一到课间,“大炮”的名字被这群肆无忌惮的高中生们叫出了各种阴阳怪气的腔调,粗犷大气的性格也不能让他完全掩盖住眼神里压抑的愤怒和落寞。

几年前,一个乖巧伶俐的女孩子说起被别人叫“能豆儿”在我面前哭得悲痛欲绝,长久以来一直沉浸在这样的情绪中对生活随遇而安,任我怎么夸赞她的聪明才智都装作视而不见,坚定地拒绝活出自己的天赋和精彩。也曾经,一个成绩优异的大男孩儿在我面前讲起被同学叫“阿呆”而感到不知所措,极度受伤,发誓将来要好好学习人工智能来报复这个龌龊悲凉的世界。

小的时候,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被大家叫做“超级玛丽”,因为成绩好,因为跑得快,因为跳得远,小小的个子,大大的能量。其实我一直特别讨厌这个外号。

在八九岁的年龄,从农村转到城市来上学,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另类,跟班里那些城里生城里长的孩子有很大的不同,觉得天然有一道鸿沟让我没有办法跟他们做朋友。我很孤独,天知道我有多希望我跟他们是一样的,一样地懂城里孩子的乐趣,一样地敢开玩笑,一样地敢吵架。可是这个外号让我更加觉得自6己跟他们不一样,甚至有一种强烈地被排斥的感觉。

当然,我也是后来才感悟到,当年的那些同学,绝大部分并不是为了嘲笑和排斥才给我起这样的外号,更多的其实是出于欣赏。

只是那些处于敏感阶段的少男少女们,究竟有多少会在那个年龄不被激烈的情绪干扰,去识别到别人背后真正的意图呢?当然,不容忽视的是,确实有一些同龄人和成年人是借着“开玩笑”的幌子充满恶意的,如果反抗,还会继续被扣上一顶“小心眼”,“开不起玩笑”的帽子。

未经他人苦,莫怪他人怨;未经他人苦,莫议他人短;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若经他人苦,未必有他善。

如果可以,请多一份理解和角度,请多一份细腻和温良,善待身边的孩子,就如同善待当年的自己或者是你曾经伤害过的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