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最有傲骨的一首诗 这首唐诗云蒸霞蔚

一朵女子,风轻云淡~

欢迎关注槐序,这里有最美古诗词

唐诗最有傲骨的一首诗 这首唐诗云蒸霞蔚(1)

章台柳,章台柳,颜色青青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韩翃

《章台柳》

……

…..

….

..

- 诗人轶事 -

他叫韩翃(hóng),中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与李益、钱起齐名。

关于韩翃的史料记载并不多,但有两件有趣的事。

第一,天宝年间,韩翃因科举滞留长安,与李王孙交好,常宴请他来府上。某一次,李王孙的爱姬柳氏与韩翃眉目传情,双方均有意彼此。

按理说,韩翃身为客卿,本该收敛自己的行举,但李王孙并不介意,反而私下里问了韩翃对柳姬的看法,韩翃如实相告。

转日,李王孙便把柳姬赠予了韩翃,并送金30万助其婚配。柳姬并不是李王孙的妾室,只是庭下的一个歌舞伎,貌美如花,才情俱佳,所以赠美之情一时成为佳话。

唐诗最有傲骨的一首诗 这首唐诗云蒸霞蔚(2)

安史之乱后,韩翃与柳姬走散,柳姬毁发藏于法灵寺。唐肃宗收复长安后,韩翃便遣使密访柳姬,携去一囊碎金并写了上面那首《章台柳》:颜色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没想到一语成谶,不久后柳姬遭番将沙吒利劫持,成为了房中宠美,韩翃官职卑微,无力与之抗衡。几年后韩翃辗转回到长安,偶然间与柳姬的车架相遇,昔日恋人重聚,却只能默默忍泪。

心痛不已的柳姬作诗《杨柳枝》:

杨柳枝,芳菲节。所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此后匆匆一别数载,韩翃相思之情难耐,便一怒之下将番将告到了唐肃宗那里,肃宗主持公道,这对苦命鸳鸯才破镜重圆,虽然此时他们已经青春不再,两鬓染霜。

但这份相守之情却让人感动。

唐诗最有傲骨的一首诗 这首唐诗云蒸霞蔚(3)

第二,韩翃在官场一直作为不大,曾在李勉麾下充任幕僚,但他的诗早早就成名了,所以到了唐德宗年间深受赏识。

罢官在家闲居10年后,朋友韦巡官半夜敲响了他的门板,一声一声很急促,韩翃开门便听巡官祝贺:恭喜你升任驾部郎中了,让你主持制诰。

韩翃不信有这等好事,以为是韦巡官开玩笑,可韦巡官坐下后却说,是圣上亲自颁发的告令,缺起草文书的人,中书省两次提名,圣上都没批。又请示,圣上再御批:用韩翃!

当时江淮刺史任上,还有一个叫韩翃的人,中书省又把他报给德宗,德宗批复说,要写这首诗的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韩翃听闻后,这才相信是真的,果然第二天一早诏令就到了,李勉和同僚也都纷纷前来贺喜。

从那以后,韩翃的诗名就更盛了,他的诗确实唯美别致,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下。

唐诗最有傲骨的一首诗 这首唐诗云蒸霞蔚(4)

- 诗文赏析 -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出自韩翃的《宿石邑山中》

诗文大意为:

天上的浮云未能与此山平齐,山峦间云雾苍苍,远远望去更加迷离;拂晓的弯月暂时隐匿到高树里,秋夜的银河远在数重山峰之西。

这是一首描写“石邑山”夜景的诗,落笔清幽绮丽,景致美不胜收,既写出了山高险峻,又蕴藏了扑离之美。

唐诗最有傲骨的一首诗 这首唐诗云蒸霞蔚(5)

石邑为古县名,故城在今河北获鹿东南。石邑一带为太行山余脉,山势逶迤,群峰错列,峻峭插天。

犹如第一句“浮云不共此山齐”所写,云端已经是很高了,可是却依旧不能与山齐平,可见之巍峨挺秀。

“山霭苍苍望转迷”这一句写出了夜色山中雾气“云蒸霞蔚”之美,峰嶂叠峦、忽明忽暗,给人一种神秘的仙宫之感。

“晓月暂飞高树里”表明了月亮刚刚升起,陈子昂在《春夜别友人》中有诗: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此一句,韩翃未写别离,却有异曲同工之效。“暂”和“飞”两个字,用得极为巧妙,让全诗的景象都活跃起来,呈现了一种动感。

唐诗最有傲骨的一首诗 这首唐诗云蒸霞蔚(6)

最后一句“秋河隔在数峰西”由近及远,错落有致,将山峦和银河比对,层次分明,无论是时间和空间都安排得井然有序,立体体验上佳,是难得的佳作。

纵观整首诗,诗人写了山峦、雾霭、晓月、浮云、秋夜、银河,每一句都恰到好处,将一幅美丽的画卷自然流畅地铺展,读后印象深刻,陷入其中的意境久久不愿离去。

- end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