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兵张嘎徐光耀哪里的(徐光耀小兵张嘎之父)

无论是人小志大、机智勇敢的小兵张嘎,还是小说《平原烈火》中直率忠诚的周铁汉、心思缜密的钱万里等,这些人物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徐光耀,这位从战争年代一路走来的文学战士,用 70 多年的创作生涯,记录下中华民族不屈抗争的烽火岁月,记录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小兵张嘎徐光耀哪里的(徐光耀小兵张嘎之父)(1)

2019 年,徐光耀在石家庄的家里,收获了一份特殊的荣誉—— " 从事文学创作七十周年 " 荣誉证书。徐光耀从 1947 年发表第一部文学作品起,七十多年持续为中国文坛贡献力量,这份精力、初心和韧劲儿,正是他一生文学事业的鲜明注脚。铁凝对他有过这样的评价:" 作为一位作家,徐光耀是令人敬慕的。他的文学之根始终扎在生活的厚土中,因有深厚生活的丰富滋养,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他的作品读来特别有滋有味。他所亲历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让他的笔墨与中华民族争取独立与自由的光辉历程紧紧联系在一起。"

小兵张嘎徐光耀哪里的(徐光耀小兵张嘎之父)(2)

塑造冀中抗日军民群像

徐光耀,生于 1925 年 2 月,笔名越风。河北雄县人。1938 年,13 岁的徐光耀坚持要参军抗战,父亲没办法,带他去报了名,他成为八路军 120 师特务营的一名战士,这年冬天,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在后方进行创作的作家不同,徐光耀参加过真正的战争,他的作品中有他亲眼看见、亲身经历的战争故事。1939 年他被选送去参加冀中军区举办的锄奸干部培训班。一路上,他和战友们昼伏夜出,机智地在日本鬼子的炮楼间穿插,躲过敌人的巡逻队,钻进稠密的青纱帐。1942 年春,日伪军 5 万余人对我冀中军民发动了空前残酷和野蛮的 " 五一大扫荡 "。徐光耀亲身经历了战斗,目睹了抗日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的英雄壮举。他曾回忆道:" 我对在敌人眼皮子底下进行军事斗争的环境和斗争方式都非常熟悉,生活储存非常丰富。我所写的东西,不是靠采访、访问来完成的,而是我亲身经历的时代,我对那种斗争环境和斗争方式太熟悉了。"

1945 年起,徐光耀开始担任随军记者和军报编辑,端起了文学这一杆活力十足的 " 枪 ",创作了大量战地通讯。1947 年是徐光耀文学创作的起点,这年 1 月,徐光耀得到机会到解放区的华北联合大学文学系插班学习八个月,受到了极大鼓舞,同年,他创作的短篇小说《周玉章》发表在《冀中导报》上,从此正式走上创作之路。1949 年夏,徐光耀以亲身经历为素材,创作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平原烈火》,1950 年这部作品出版,一经发表便引起了轰动。

这部作品堪称社会主义文学长篇小说创作的开山之作,为后来蓬勃兴起的革命战争题材长篇小说创作铺下了基石,至今仍是中国现代军事纪实文学的必读经典。小说讲述了 1942 年 5 月,日本侵华部队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展开疯狂的扫荡,华北大地一片悲鸣。冀中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奋起反抗,与敌人进行了殊死搏斗。宁晋县大队在大队长钱万里的率领下,英勇奋战,粉碎了敌人妄图 " 清剿 " 的阴谋诡计。一中队长周铁汉配合大队长,在敌人重重包围下化险为夷,顺利转移到马庄 ……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向读者呈现出一幅冀中军民奋勇抗战的群像,展现了在白色恐怖氛围下,冀中军民同仇敌忾、不畏生死的伟大精神。

小兵张嘎徐光耀哪里的(徐光耀小兵张嘎之父)(3)

一个经典的小英雄形象诞生

《小兵张嘎》是徐光耀的代表作,被誉为当代文学中不可多得的儿童文学经典。这部中篇小说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讲述了烽火少年张嘎的成长经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冀中人民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1958 年,徐光耀怀着对昔日战友的缅怀之情,从小说《平原烈火》中抽取了部分人物和故事,对其进行丰富和再创作," 嘎子 " 的形象由此诞生。顽皮可爱、侠义智慧的小英雄 " 嘎子 ",是革命战争文学中艺术形象塑造最为成功、社会影响最为深远的少年英雄典型之一。他既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又是一名优秀的战士。他在革命过程中有着孩子气的冲动,缴获敌人手枪后不肯上缴而想据为己有,为争夺木头手枪和胖墩儿打架时咬人,还堵了人家烟囱。但在部队领导的培养和教育下,他进步很快,与侦察员罗金保化装侦察、活捉了胖翻译,在据点里配合游击队拔掉敌人炮楼。

1962 年,《小兵张嘎》单行本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正式出版,同时被《北京晚报》连载。并在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荣获小说一等奖。1963 年,电影《小兵张嘎》公映,轰动了全国,成为陪伴着几代人成长的红色经典影片之一。

" 嘎子 " 的形象深入人心,备受少年儿童喜爱。他就像童年玩伴一样,早已成为中国数代人的记忆。相比于这位机智少年的传奇色彩,被称为 " 小兵张嘎之父 " 的作家徐光耀则在低调中散发着光辉。因为徐光耀当年也是小八路,很多人以为嘎子的原型是他自己,但徐光耀说自己不是 " 嘎子 "," 我自己比较呆板,不活泼。但是我更喜欢‘嘎’(调皮机灵)一点的性格。写‘嘎子’前,我回想了之前遇到过的很多嘎人嘎事,想一条就记一条,记了很长的单子。其实,‘嘎子’没有具体的原型,又有很多原型,他是很多人的集合体。" 徐光耀曾回忆," 我把‘嘎子’放在战争环境中进行排列调整,‘嘎子’的形象在我脑子里活蹦乱跳,后来就有了《小兵张嘎》这本书。"

虽然 " 嘎子 " 没有一个明确的原型,但是书中发生的各种 " 嘎事 ",都是有来源的。著名的 " 树上藏枪 " 故事,是徐光耀听说当时的深县有一个叫李志强的,怕上级没收他缴获的手枪,就藏在了树上。" 堵烟囱 " 的故事是徐光耀和雄县一家合作社社长李民聊天时,李民说他小时候特别淘,大年三十晚上人们煮饺子时,他爬到屋顶挨家把烟囱都堵上了。这些真实生动的生活细节被徐光耀集中在同一个人物身上,因此这个形象变得既生动又鲜活有趣。他曾说过,假如没有在抗日战争中的那些亲身经历,没有对军民鱼水情的深切体会,没有多年来对嘎人嘎事的观察和积累,他是不可能创作出《小兵张嘎》的。

徐光耀说,文学首先是人学,一部作品能不能成为经典,首先在于它是不是在文学画廊里刻画了鲜明的 " 这一个 "。正是在这种认知的影响下,徐光耀创作出 " 嘎子 " 这样鲜明独特的 " 这一个 ",也创作出更多鲜明独特的文学形象。

满怀深情追忆战争岁月

徐光耀 13 岁参加八路军,记不清打过多少场仗,亲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各个历史时期,也见证了中华民族一步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丰富的经历既是徐光耀必胜决心的底气所在,也是其成就大量文学经典的源泉。他满怀深情地写道:" 我经常会想起他们,想起那些刚刚还生龙活虎、转瞬间就血肉横飞的战友;想起陪着我流泪、像母亲般关怀照顾我的房东大娘;想起在鬼子的刺刀前喊我‘老二’的机智勇敢的乡亲 …… 怎么会忘记呢?高天厚土,永不能忘。"

2000 年 1 月,徐光耀以 75 岁高龄写出了《昨夜西风凋碧树》,一经发表立即在文学界和思想界引起强烈反响,并荣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

在《昨夜西风凋碧树》中,有一篇《春潮带雨》,讲述的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经历,文章最后这样写道:" 我们豪迈、奋发过,也纯净、天真过,无论如何悠长辽远,那毕竟是鼓励我们前进的源泉,是极其辉煌的岁月 ……"

这部作品寓苦涩与沉重于轻松、幽默之中,以讲故事的形式写出了一个个人物、一串串事件。坎坷奋斗者的视角,老作家的文笔,使此书既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又具有浓郁的文学色彩,读来引人入胜,发人深思。

新中国成立后,徐光耀曾担任保定市文联编辑,河北省文联、作协副主席,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中国作协第三、四届理事,第五、六、七届名誉委员,全国文联第五届委员,河北省第六、七届人大常委,省作协第三届名誉主席等职,始终以坦诚刚直、朴实沧桑的文风与人格魅力,怀着一颗乐观赤诚的心,关注着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

作家闻章撰写的《小兵张嘎之父——徐光耀心灵档案》一书,由作家铁凝为其作序。在序里,铁凝深情地写道:" 读过这部传记的读者,一定能够从中感悟出正义、良知和‘体完神清’对于一个穿越过那么多人生风暴的作家的分量。这样的分量也让我不断提醒自己,收敛起一己的小悲欢,扩展胸怀去凝望满世间的山高水长。"

也许正是因为这些特性,使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依然精神矍铄、童心不改;也正是因为这些特性,使他笔下的人物具有了不朽的生命力。


来源:燕赵晚报ZAKER石家庄

记者:石雅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