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谈相声界辈分集锦(相声圈的师徒制)

明星谈相声界辈分集锦(相声圈的师徒制)(1)

现在,相声圈的师徒制,主要作用似乎就是为了制造“洒狗血”。

01

相声圈实行师徒制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福利保障、保险的需要。

相声产生于清末民初。当时可没有国家福利保障制度;也不可能有。那时的国家,既没有这种财力,也没有这种意识。

虽然国家没有这方面的制度,但人们却始终有福利保障、规避风险的需要。于是,民间就发展出各种各样、各种层次的“福利保障办法”。不要以为福利保障、社会保险是当代社会的全新现象。只不过,民间的种种办法,不那么严密周到而已。相声圈的师徒制,就是这种民间福利保障办法之一。

一个北京的相声演员,到外地去闯荡。到了外地以后,人生地不熟,到哪里去找“可以相信的人”呢?就去当地的相声园子里去“拜码头”。

到了当地的相声园子,找到同行,也就是其他说相声的,一见面,道声辛苦。这就是算是找到组织,接上头了。如果大家彼此觉得合适,可以就在这个园子里开始表演、挣钱。即使不在这里挣钱,日后有个马高蹬矮、需要求人的事情,也可以来找同行帮忙。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出门在外,总免不了遇到一些意外,比如突然患病。如果孤身一人,在当地没人帮忙,就只好落到秦琼卖马的落魄、危险境地。这时候的同行帮忙,其实就是一种福利保障办法,或者说是保险,帮助人们解决风险问题。

北京的演员到外地,是这样。外地的演员到北京,也有这个待遇。有来有往。这次我帮你,下次你帮我。在我这里,我帮你。到了你那里,你帮我。

02

有人可能会想到,他们之前都不认识,是陌生人,一见面就愿意互相帮助吗?如果来的是骗吃骗喝的家伙怎么办?

这就是江湖黑话的重要作用之一。这种黑话,也称为“春点”。“春点”就是相声圈识别自己人、圈内人的工具。你来“拜码头”,一定要说“春点”,这样人家才知道你是自己人,才谈得上帮忙什么的。而相声业的“春点”,只在相声界内部师徒传授,不传外人。

福利制度,只能自己人内部分享,决不能稀里糊涂让外人占了便宜。所以,必须有某种办法来识别。

师徒制则是“春点”之外更有效、更精确的识别自己人的办法。

两个相声演员,原本素不相识。一见面,先搭几句话——“春点”,确认是自己人,然后就要“盘盘道”了。演员甲说:恕个罪说,某某某(说师父的名字时,要对空拱手以表尊敬)是我的师父。演员乙一听,哦,原来您是大师哥啊。我的师父某某某是您师父的师弟啊。咱这是一家人啊。

如果发现对方是长辈,比如师爷、师叔等等,那就更要谦恭有礼、格外热情了。在这方面,年龄不重要,行里的辈分才重要。因此,相声圈的师徒制,一定要“外溢”出去,甚至要把同行尽量都牵涉进来,编成一个大的关系网。只有这样,才能让同行仿佛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而绝不只是师徒二人之间的事情。

看,两个陌生人就这样瞬间成了“一家人”。彼此之间有了信任感亲近感,可以协作或者互相帮助了。并且,这种互相帮助,可不是你想帮就帮,不想帮就可以不理睬的。这是“大家庭”里所有人的义务和责任。

如果拒绝帮助同行,尤其是拒绝帮助遇到困难、陷入困境的同行,那可就是“不够义气”了,就是坏了规矩,甚至会犯了众怒。这实际上是在破坏行业的福利保障办法。破坏者会受到同行的谴责,就此臭名远扬,他日后也就别想得到别人的帮助了。该你出力你不处理,相当于该交保费时你没交,那么日后出险时就得不到理赔了。

03

总结一下:保护知识产权,也就是保护大家的饭碗;行业内的福利保障制度。这是相声圈实行师徒制的两大原因。

了解了这两大原因,也就能看出来,现在已经不需要师徒制了。

首先,保护知识产权,不需要师徒制了。

现在,一方面,国家有专门的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不再需要师徒制下只传授给徒弟、不穿给外人的这种安排,来保护知识产权了。

更重要的是,现在各种信息储存、传播技术太多了,成本太低了,即使维持严格的师徒关系,也谈不上有什么“保护”了。

愿意学相声的人,现在可以轻松收集大量相声音视频资料。只要肯下功夫,照猫画虎,根据这些资料,也能学个七七八八差不多。当然,要想学精学好,还是要找个好老师。不过,也因此,现在老师的角色反倒“纯洁”了,就是真真正正的传授技艺,而不再有其他附加职能,和学校里的师生关系差不多了。这种情况下,继续坚持师徒制,有什么意义呢?

其次,作为行业内的福利保障体系,更是没必要存在了。

现在,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的相声演员,只要愿意花钱,都能得到完善的正规福利保障。到外地演出,拜会同行,只是为了礼貌和交流,并没有投靠、托付、规避风险之意。

而且,现在信息广泛流通,同行之间,大都认识甚至熟悉,用不着再靠“春点”“盘道”等办法来识别、明确彼此关系了。谁是谁,大家早就一清二楚。江湖黑话退出历史舞台,主要就是由于这个原因。

既然这两大作用都有了更好的解决方案,相声圈也就不必再维持那种等级森严、上下尊卑的师徒制了。

不仅原有的功能、作用早已消失,到了今天,师徒制的弊端反而越来越明显。

04

弊端之一:破坏了正常的人际伦理关系,人为制造出人际矛盾。

过去有一句话:“穷人辈儿大”。意思是说,同一个村子里,穷人因为结婚比较晚,往往辈分比较高。

村子里两个同一辈分的年轻人,一富一穷。富人家的小伙子,十七八就娶了媳妇成了家。穷人家的小伙子,拖到快三十了才娶上媳妇。穷小子打光棍的时间更长。可这样一来,两家的下一代虽然同辈,却差了十几岁。

如此经过几代人,岁数越差越多,就乱套了。年龄和备份,错位了。穷人家虽然日子过得不好,但辈分高啊。现在,在某些农村地区,还能看到这种现象:白发苍苍的老头子,却管某个小孩儿叫叔叔、爷爷。没办法,小孩儿虽然岁数小,可人家辈分高啊。

只要是严格坚持辈分关系,经过两三代人,就会出现这种别扭现象。

相声从清末民初产生,到现在至少六七代人了。延续的时间已经足够长,加之拜师和生育不同,拜师,同一代人年龄的相差幅度更大。同一辈的师兄弟,可能相差几十岁。这样一来,业内辈分和年龄之间的错位,更多更乱,甚至更荒唐。这就制造出很多“洒狗血”式的人际矛盾。

《乡村爱情》里面那个“刘大脑袋”,名叫刘流,其实是一名专业相声演员。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刘流在相声界的辈分很高。刘流的师父是赵春田。按照辈分算,赵春田是李金斗的师爷。他收了刘流为徒弟,刘流就成了李金斗的师叔。其实,李金斗比刘流大十多岁。你看看,多别扭。

据说,李金斗为此还找过赵春田抱怨,说您老人家以后可别再给我们收师叔了。这谁受得了啊。当然,刘流很懂事,没有因此托大,见到李金斗主动叫“大哥”,而不是按师承辈分叫“师侄”。

前文提到的李文华想拜师马三立,一直不成,原因也在于此。马三立的辈分很高。如果李文华拜师成功,他就和侯宝林等人成了平辈。可一般认为,李文华和侯宝林的徒弟马季才是同一辈。也就是说,李文华本来比侯宝林低一辈,拜师马三立成功,就一下子成了平辈;侯宝林的那些徒子徒孙,也就一夜之间成了李文华的徒子徒孙辈。大家当然因此不高兴。

废止严格的师徒制,或者说,改为关系只限于师生二人之间的师生制,和其他人不再有纠葛。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这些尴尬、别扭和相关的人际矛盾。

马三立、马季等人早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呼吁废除相声圈的师徒制,至于什么师爷、师叔、师大爷之类说法,他们认为更是没必要保留。相声界应该改成其他行业那样的师生制。

05

弊端之二:师徒制的基础是不平等,是想要维持早已不合时宜的人身依附关系。

现代社会,相比传统社会,一个内在和深刻的区别就是从不平等变成了平等。虽然人与人之间还有财富、权力的不平等,但从身份上来说,已经实现了人人平等。这种平等的观念,不仅仅表现在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上,而且早已深入人心、不可逆转。比如,看到有人拜师时行跪拜磕头礼,很多人都表示不可接受。不但不认为这是什么礼节,反而斥之为愚昧可笑。

在这种人人平等的社会中,学生和老师之间,是尊重和爱护的关系,而不是上下尊卑和人身依附关系。而师徒制的本质,就是上下尊卑和人身依附关系。

因为有了上下尊卑和人身依附,师父才会放心地教授徒弟,徒弟只会成为帮手,而不会成为竞争对手。同时,严格的等级制,才能迫使人们服从规矩,从而维持行业内的集体福利制度。

现在相声圈的问题在于:师徒制的作用和意义明明已经没有了,却还在维持过时的、落后的上下尊卑和人身依附关系。这是相声圈很多乱象和“洒狗血”的根本原因。

前些年,德云社里一些人的出走,放到其他行业,就是员工辞职、球员转会、合伙人解散等常见情况,固然也可能造成不愉快,但不是什么不可接受的特殊坏事。只有放在师徒制、人身依附的背景下,才会扯来扯去,各方都大动干戈、大为光火,甚至很多年后还耿耿于怀、不共戴天。

现在勉强维持人身依附的师徒制,其实也是自欺欺人。对新一代的徒弟来说,不管他们表面上怎么说怎么做,在内心深处,他们都认为自己和师父是平等的,他并不低人一等,更不甘心让师父全面控制他。表面上和气,很可能伴随着暗中积聚的愤怒和不满。一旦有机会,就可能爆发。

与其如此,还不如大家建立起基于平等的合作关系。利益分配放在明处,大家协商,或者按照商业惯例分配。合则留,不合则散。今天分手,明天还可以再合作。当初不绑得那么紧,分手时也就不会那么麻烦。

说句实在话就是,在平等已经深入人心的社会里,你还勉强去玩什么人身依附,不但不高明,反而很容易自讨没趣、自找别扭。还是接受人人平等的新社会吧,别老想着早已过时的老把戏了。

06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幅改造了包括相声在内的文艺界,建立起各级国家文艺团体。在这些团体中,基本上废除了人身依附的师徒制,改行现代意义上的师生制。虽然所谓“新时期”的相声也有它的问题,但在人际关系、行业组织方式等方面,有了维度性的提高。

没想到,近年来,相声圈内,师徒制又沉渣泛起,成了很多人热捧之事,仿佛这才是传统,才是正宗,才是地道。殊不知,这种沉渣泛起,因为不合时宜,不但不可能像过去那样发挥相应的作用,相声的发展进步,实际是在走回头路,开历史倒车。

甚至可以说,相声圈的师徒制,现在主要作用反而不在于组织、维系相声技艺的传承、发展;主要作用就是人为制造各种“洒狗血”,让业内人士拉帮结派、排斥异己、互相争斗。这种局面,既可笑,又可叹。

相声圈的师徒制,可以休矣。


更多精彩,请关注公众号“李子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