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宗朱常洛之死(明太子朱慈炯的下落之谜)

我国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历代皇帝位,都是世袭的,父死子继。这就使得在一个朝代被推翻的时候,除了皇帝被杀外,也殃及皇族。主要原因是怕这些人再起来复辟或报仇。

明光宗朱常洛之死(明太子朱慈炯的下落之谜)(1)

明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的起义军攻到了北京城,浩浩军威,吓得明朝政府军胆战心惊。多年来,数百万官兵都被起义军打败、消灭、或俘虏了,在这紧急关头,到哪里再调集兵力呢?明思宗崇祯皇帝自知大势已去,急召太子朱慈炯,命他赶快逃生。之后,明思宗崇祯皇帝在极端绝望下,变得异常凶残,他逼迫皇后自杀,又亲手拿刀砍死了他心爱的妃子和女儿,然后跑到煤山(景山),吊死在皇寿亭前的一棵海棠树上。明朝的统治经历了276年之后覆灭了。

明光宗朱常洛之死(明太子朱慈炯的下落之谜)(2)

明太子朱慈烺是否逃出了京城?他的下落又如何呢?关于这个问题,在粤东嘉应地区(今广东梅县),流传着一个故事:嘉应州阴那山的灵光寺,有一个和尚,法号“”(音 huò)。这个和尚死后,灵光寺长期供着他的神位,叫“太子菩萨”。每当收获季节,庙里主持就请人抬着神牌,到乡间化缘募钱,以所得供奉“太子菩萨”。直到辛亥革命后,人们才推测这个法号叫“”的和尚,可能就是明思宗的太子朱慈炯。

明光宗朱常洛之死(明太子朱慈炯的下落之谜)(3)

据说,太子是在明亡后,由翰林院编修李士淳(又名李二何)带他到阴那山的。李士淳曾经当过太子的老师,李自成攻陷北京后,他和太子一起被俘,李自成把他们交刘宗敏看守。刘宗敏在战争中身负重伤,自身难保,看守松懈,给李士淳携太子逃跑提供了机会。在李士淳编的《阴那山志》中,收录了一首“山和尚”署名的诗:《题阴那山五指峰二绝》。这首诗反映了㚌山和尚的艰难处境和非凡的身份,说明了李士淳在阴那山曾和山和尚相处过。但是,李士淳为什么始终不敢把明太子的身份公之于世呢?这也许是出于保护自己和保护太子的动机吧。直到他临终的那一年,在《岭南八十一叟二何自题小影》中,总结自己一生时说:我已按照孝悌忠信的要求去做了,也没有什么所得,对于真相我不能去告诉别人,有些事也就当面错过了。

明光宗朱常洛之死(明太子朱慈炯的下落之谜)(4)

辛亥革命后,经过时代的变迁,明太子的下落问题也没有再保密的必要了。李士淳的后人李大中,在《二何先生事略》中,明确记载:李士淳年60,遭李自成军俘,虽受鞭打,不辱气节,后来携王潜逃南方……在形势已无可挽回的情况下,劝王削发为僧,在阴那山,人迹少到的地方造屋叫“紫殿”,又叫“圣寿寺”,并为王取法名“和尚”,在中秋佳节,曾与和尚登塔赋诗,情深言远,悲怆伤怀……这也许就是明思宗太子下落的可靠说法,而太子菩萨就是明思宗太子朱慈炯了。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这里,如果你觉得喜欢,请点个赞。感谢欣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