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航院杰出校友(长沙航院秦硕放弃高薪)

科教新报全媒体记者 王燕 通讯员 赵常霖 黄子豪

名片:秦硕,汉族,男,1979年11月生,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研究生,2008年5月入伍,历任空军某部特设师、空军航空大学教员等职务,2017年3月退出现役,现为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专任教师。

秦硕不计名利,辛勤奉献,在互联网上可能很难找到关于他的任何一篇新闻报道,但他无论是军旅生涯还是退役生涯取得的成绩却无不让人刮目相看:作为机务人员主动申请参加飞行员训练,只为亲自测算检验出某型飞机极限飞行参数,相关结果被写入国家《飞行训练大纲》;参与国家“02”重大科技专项——《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并成功打破西方技术封锁,主持完成投影物镜超高精度热控技术子课题研究,为后来国产第一台90纳米光刻机问世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近五年以来,秦硕教授先后主持完成先后主持军地科研项目6项以及多项横向项目,相关技术为国家创造价值达4500余万元。先后主编教材5部,发表各类高水平论文二十余篇,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先后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个人先后入选湖南省“芙蓉学者”、空军装备部装备修理系统首席专家等省部级人才奖励项目。

放弃高薪,自主择业坚守初心开启新篇章

长沙航院隶属于空军装备部,作为全军唯一一所国民教育性质的普通高校,这里的教师也常被人们称之为“不穿军装的军人”(编制均为非现役军队职工)。2017年3月的一天,这所学院收到了一份如前文所介绍的罕见“重磅”高层次人才简历,一时间令许多教师们感到有些不可思议:“这个人是疯了吗?一个如此优秀的人才为什么要来我们这一所高职院校?”

就在学院教师感到震惊时,秦硕则正经历着其职业生涯的一次重大抉择:因为军改,他不得不脱下心爱“军装”,面临自主择业。而择业后纠结哪里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单位呢?由于同属空军装备修理系统,他对长沙航院这所来自家乡的职业院校也有一定的了解,在加之始终不愿离开空军装备修理系统的“初心”,因此在自主择业后他先后放弃了数家航空类高校和企业的高薪邀请,坚定地选择来到长沙航院工作。

专心教学,德技并修开拓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架歼-10战斗机上共有10万颗左右铆钉,而一架C919飞机上共有近百万颗铆钉,也正是这默默无闻的小铆钉,如同穿衣线一般,才将庞大机体环环相连,构成影响航空安全性和效率的重要因素。而我们作为机务工作者,也正如同这小铆钉,虽然平凡但是重要,回顾中国航空百年历程,也正是数以百万计的‘螺丝钉’们的代代相传,薪火相承,才迎来今天航空事业的飞速发展”。在《航空概论课上》,他曾声情并茂地向学生讲述着航空“螺丝钉”精神。

不同于本科院校,职业院校学生性格较为活泼,不喜欢内容枯燥的航空理论课程,缺乏学习热情。为此他先后编写各类教材5部,并在教学过程中另辟蹊径,凭借着自己在一线部队的工作经历,他将航空理论知识与中国航空发展史、部队机务维修实例相结合,融入课堂教学,正如前文提到的“航空螺丝钉”精神,使得原本生涩抽象的公式、定律也逐渐变得清晰形象起来,学生在探索、接受航空知识的同时,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中国航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那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发展史,也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作为一名“航空人”身上所担负的重任。来院工作的5年来,他承担年均近300学时的教学工作量,超高层次人才额定工作量近3倍,且教学考评均在B类课以上,多次被评为A类课,其主讲《航空电气设备维修》课程被评为湖南省职业教育精品课程。

长沙航院杰出校友(长沙航院秦硕放弃高薪)(1)

△实训课上,秦硕为学生讲解波音737-200型飞机航电设备整体原理

用心育人,无微不至培育航空工匠新生代

定向直招军士专业作为长沙航院的特色专业,其军士生规模约占在校生总数的50%左右。面对这一批批未来即将走向军士岗位的“准军人”,在课堂他要求严厉,但在课外他关怀备至,不仅只是心中的“好教员”,更是学生心中的“老班长”“好大哥”,用实际行动践行退役军人本色:先后兼任过4个班学业导师一职,甚至为有更多时间辅导学生,他放着市区舒适房子不住,专门向学院申请了一间宿舍,并举家搬入了宿舍,以便利用假期或晚上业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当面辅导;他常牺牲寒暑假期指导学生参加各类专业技能及创新创业竞赛,期间遇到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他不仅让爱人在宿舍为学生们开上了小灶,甚至还多次自掏腰包亲自为学生购买往返车票。近5年来,其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先后获省赛二等奖3项,国赛三等奖1项,培养了以湖南省优秀大学毕业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徐鹏峰、潘璐瑶等为代表的一批,这批“航空工匠新生代”们也均进入军队航空兵部队或地方航空修理企业机务维修一线,成为军队和地方航空修理企业不可或缺的中坚技术力量。

长沙航院杰出校友(长沙航院秦硕放弃高薪)(2)

△2022年寒假期间,秦硕与学生探讨创新创业参赛作品

潜心科研,全面助力军地航空修理新局面

职业院校科研软硬条件均较为薄弱。作为学院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他从没一丝“学者”架子,也从不轻易张口和领导提困难,而是利用自己多年军旅生涯攒下的人脉,积极在各航空兵部队和航空修理工厂调研,联系协调科研设备与资源,寻找课题突破口,以实际行动积极助力军队和地方航空修理系列建设,进一步推动学院产教融合发展。

2017年4月,秦硕受邀为凌云集团研制新舟60自动驾驶仪检测设备。新舟60飞机虽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新锐支线飞机,但由于设计之初国产技术薄弱,引进大量西方国家成熟部件,而其中配套自动驾驶仪APS-85由美国著名航电设备制造商罗克韦尔柯林斯公司制造,相关检测修理也必须返美进行处理。而近年来由于中美关系紧张,检测修理费用高昂且存在断供风险。在接到研发任务后他先后测试模拟了数十路飞机交联信号,调试了近千余组信号数据,并反复推敲工艺,确保设备性能,历经一年时间,终于攻克西方国家“卡脖子”技术难题,实现该型飞机自动驾驶仪测试设备的国产化研制,并帮助凌云集团形成了该型设备的修理能力,累计为企业创造效益约3000余万元,获得集团领导的一致肯定。

2018年,在充分调研省内外数所航空类院校航空机载设备实训条件后,他发现航空院校普遍存在实际装备与现役装备脱节、适应性差,设备短缺、学生参与度低等共性问题。为此,他通过开发航空电气设备的3D和数学模型、虚拟实训器材库及实训平台,以及相关的教学管理软件,形成了一整套航空机载设备虚拟实训教学软件系统,该成果先后被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空军航空大学、南昌航空大学等多所航空院校应用于学生实训教学,被凌云科技集团、湖南云箭集团等多家企业应用于新员工入职培训。基于该系统的开发与教法创新成果也收获2021年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凭借择业以来在助力军队和地方航空修理装备建设中的突出贡献,个人先后入选“湖南省芙蓉学者”、装备修理系统首席专家等地方和军队修理系统重大人才项目。

人们常说“愿‘螺丝钉’精神发扬,让社会少一些浮躁,多一点沉淀”。而秦硕同志就是一个真实典范。服役期间,他不计名利,默默耕耘在军队科研一线,始终坚持以实现科研强军、科技兴国美好愿景为目标;退役以后,他只争朝夕,投入职业教育的热潮中,始终坚持以培养爱国、博学、勤勉的航空技术人才为己任。他的人生经历也正如自己口述的航空“螺丝钉”精神一般,用实际行动,默默守护着自己心中的“蓝天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