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侵略史详解(这个小小的漏洞)
Hi,这里有个漏洞
文 | 星球研究所
作为中国14个陆地邻国之一
印度与中国的联系并不算紧密
历史上除了佛教东传
几乎没有太多交集
现在印度却在洞朗地区突然挑起事端
看来我们有必要加强对印度的了解
了解印度
需要从一个地理上的漏洞讲起
Ⅰ地图艺术家Anton Balazh根据NASA的地形数据
为印度次大陆绘制出了一张3D地形图
(可点击放大查看,绘图@Anton Balazh/123RF,星球研究所标注)
▼
从这张图上我们以可以清楚看到
古代印度从海洋到沙漠、从高原到平原
地理单元极其完整
有着孕育古代发达文明的先天条件
其南部如同一个半岛伸入大洋
拥有超过7000公里的漫长海岸线
两侧海岸又各有一条上千公里长的山脉
分别为面向阿拉伯海的西高止山脉
和面向孟加拉湾的东高止山脉
山脉与大海之间形成了东西两条狭窄的海岸平原
被山脉拦截的水汽
在平原上形成充沛的降水
汇集成纵横交错的河道奔向大海
因为地形狭窄
河与海最近之处仅仅相隔数米
涨潮时海水就会越岸流进河中
形成独特的回水河(Backwaters)景观
(喀拉拉邦回水河,两岸为可可树,摄影师@Rafal Cichawa/123RF)
▼
沙质海滩也相当出彩
尤以果阿邦(Goa)最为知名
碧海蓝天、椰风细沙
完全能与一些著名的热带海岛媲美
(果阿邦的Calangute海滩)
▼
东高止山脉与西高止山脉之间是
德干高原(Deccan Plateau)
这里遍布低矮的山地和丘陵
从印度洋来的水汽被两座海岸山脉拦截
导致高原内部气候炎热、干旱
有一种独特的荒凉、大气之美
(德干高原上的巨石,巨石之下渺小的建筑是世界遗产亨比遗址的一部分,摄影师@James Bruce)
▼
德干高原西北部更是彻底被水汽抛弃
形成了一处巨大的荒漠
塔尔沙漠(Thar Desert)
其面积高达32万平方公里
相当于中国河南与山东两省面积之和
(塔尔沙漠,摄影师@Rafal Cichawa)
▼
干旱的高原和荒漠如此广大
但上帝并没有忘却对印度的喜爱
北部群山之中发源出两条母亲河
印度河(Indus River)和恒河(Ganges)
它们又分别形成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
这里地势平坦、水源充足
是世界上土地最肥沃的区域之一
(第一张绿色部分为印度河平原,大部分位于今天巴基斯坦境内;第二张为恒河位于印度东南部的入海口;图片源自@NASA)
▼
Ⅱ
另一方面
印度次大陆的北部、西北部、东北部
三个方向都被一系列的高山围合
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
这种环境有利于排除外界侵扰
让本土文明独立、不间断地发展
(古印度囊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可点击放大查看,绘图@Anton Balazh/123RF,星球研究所标注)
▼
世界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和世界第二高的山脉喀喇昆仑山脉
平均海拔都在6000米左右
它们联袂构成了印度次大陆北部的屏障
喜马拉雅山脉的干城章嘉峰
位于印度和尼泊尔边境
海拔8586米,为印度最高峰
同时也是世界第三高峰
(从印度著名的红茶产地大吉岭远观干城章嘉峰,受高山和印度洋季风的共同影响,喜马拉雅山脉南侧雨多雾多、昼夜温差大,极其适合茶叶种植;摄影师@Srijan Roy Choudhury)
▼
高山绵延、终年积雪
巨大的冰川在群山之间切割出蜿蜒的河道
裹挟着山体岩石缓缓流淌
从高空俯瞰如同一条条美丽的玉带
实际却鸟兽难行、人迹罕至
(喀喇昆仑山脉的锡亚琴冰川航拍,位于印巴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这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对峙阵地,士兵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不是子弹,而是恶劣的环境;图片源自@NASA)
▼
印度与缅甸的界山帕凯山(Patkai)
位于印度次大陆东北部
与喜马拉雅、喀喇昆仑相比高度明显降低
最高峰海拔仅3826米
但它的通行条件并不乐观
帕凯山的迎风面拥有极多的降雨
山脚下的小城乞拉朋齐(Cherrapunji)
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
被称为“世界雨极”
河道纵横、森林密布、濡湿难行
(乞拉朋齐的七姐妹瀑布群,摄影师@R4robin)
▼
印度次大陆西北部的
兴都库什山脉(Hindukush)
位于今天阿富汗、巴基斯坦境内
平均海拔4000-6000米
也是一道高大巍峨的天然屏障
(鲜花盛开的巴基斯坦Asqurthan,摄影师@karim shah nizari)
▼
Ⅲ
有了从海洋到沙漠、从高原到平原的丰富地貌
有了被群山、海洋包围的独立环境
古代印度人可以开始创造他们的独特文明了
最先出场的是印度河流域
印度河发源于中国西藏境内的冈仁波齐
穿越喜马拉雅、喀喇昆仑群山
沿途接纳众多冰川
途经印度、贯穿巴基斯坦
最终汇入阿拉伯海
总长达2880公里
(印度河位于今日印控拉达克附近的一段,摄影师@Sundeep bhardwaj)
▼
公元前2000年左右
古代中国还没有进入商王朝
印度人就已经在印度河平原上
用人工烧制的土砖建造了两个大型城市
整个城市呈网格状分布
有市政建筑、市场、作坊、仓库、民居和神庙
甚至还包括一个大型浴池
这些建筑表明当时的印度人
已经达到人类文明史上相当的高度
这一时期被称为哈拉帕文化(Harappa)
(其中一个名为Mohenjo-daro的城市遗址,图片前方即为大浴池,图片源自@Grjatoipublished)
▼
哈拉帕的手工技艺也令人惊叹
各式各样的雕刻、铜器、金银珠宝美仑美奂
考古学家John Marshall说
▼
“5000年以前的东西,居然与今天伦敦珠宝店里的工艺水平相差无几”
可惜的是
哈拉帕文化并没有传承下来
仿佛就在一夜之间消失了
以至于留存下来的原始字符图形和雕塑
至今无法解读
(哈拉帕祭司王雕塑即使残缺不全,也相当生动,现藏于巴基斯坦国家博物馆,图片源自@harappa.com)
▼
学术界对哈拉帕文化消失的原因莫衷一是
不过我们在开头提到的那个漏洞开始显现
它便是兴都库什山
关于“兴都库什”的语义来源
有一种解释认为它源于波斯语
意为“杀死印度人”
这条高大的山脉并不像喜马拉雅那么“严密”
它拥有开伯尔山口(khyber pass)在内的数个关口
最宽之处达数百米
中亚、阿富汗的入侵者通过关口进入印度
甚至达到没完没了的程度
彻底改变了印度的样貌
(巴基斯坦兴都库什山脉中一个名为Ghizer的河谷,为关口之一,摄影师@U.Rana)
▼
公元前1500年左右
第1次入侵
发生了
一群自称雅利安人(Aryan)的入侵者
通过兴都库什山脉的关口进入印度
“雅利安”意为“高贵之人”
他们摧毁城堡、夷平村庄
把土著部落归入最低贱的阶层
入侵者高贵、土著民低贱
印度涂毒至今的种姓制度由此产生
之后新的入侵者也都沿用此制度奴役被征服者
(根据神灵的身体部位划分出的种姓阶层,图片源自@香港《明报》)
▼
在经历第一批入侵者的破坏之后
印度文明再次蓬勃发展
公元前600年
文明已经从印度河流域扩展到恒河流域
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麓
流经整个印度北部、最后注入孟加拉湾
全长2500余公里
总流域面积达91万平方公里
相当于今日印度国土面积的1/3
可见恒河之于印度的重要性
(恒河位于印度北阿坎德邦的上游河段,水质相当清澈,摄影师@Oleg Doroshenko/123RF)
▼
这一时期的印度
以恒河两岸为主形成了16个较大的邦国
史称十六雄国
政治上的分裂使得文化思潮百花齐放
再加上炎热的天气让有闲的高种姓阶层喜静勿动
长时间在树下打坐冥想
包括佛教在内的多个宗教学说便在此时诞生
宗教开始全面进入印度人的生活
宗教的兴盛一直保持到今天
各种宗教都可以在印度找到自己的信众
(菩提伽耶的摩诃菩提寺,佛祖悟道之地,位于恒河支流沿岸,摄影师@sakdinon kadchiangsaen/123RF)
▼
印度人笃信宗教
已经到了不惜牺牲金钱、家庭甚至生命的地步
印度学者JD·卡特说
▼
“一个游方僧在印度所受到的尊敬,甚至超过国王”
印度的宗教让人们向往“来世”、忽略“现世”
也让人们更多关注“精神世界”,忽略“物质”
所有现世的肮脏、苦难都有了精神解脱之法
以至于对城市垃圾、行政腐败的“宽容度”
让每个到访印度的外国人都感到惊讶
(瓦拉纳西的岸边人家,一边是精神的圣河,一边是乱糟糟的生活,摄影师@Yasmin Mund)
▼
哪怕再一次受到异族侵略
也可以通过宗教在精神上寻得快乐
公元前516年-公元前327年
第2、3次入侵
接连发生
波斯国王大流士
与来自欧洲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
分别穿越“漏洞”兴都库什山
攻占印度河流域
这两次入侵都非常短暂
却首次刺激了印度国家统一的雄心壮志
公元前322年
印度历史上唯一一个接近统一的帝国诞生
孔雀王朝(Maurya Empire)
(本文仅体现规模较大的入侵,以下同;阿育王时期的孔雀王朝,图片源自@维基百科)
▼
不过统一非常短暂
公元1世纪前后
兴都库什山又迎来了希腊人、塞种人和大月氏人
第4、5、6次入侵
接踵而来
印度再次陷入长期分裂
这几次入侵也为印度留下了影响巨大的遗产
其中之一便是
希腊式佛教艺术(又称犍陀罗)
这种融合了希腊、罗马风格的佛像还远播中国
形成了著名的莫高窟
(犍陀罗佛像,现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图片源自@维基百科)
▼
公元500年前后
来自中亚的游牧民族白匈奴
又一次利用“漏洞”兴都库什山侵入印度
甚至一度攻占恒河中下游地区
这便是
第7次入侵
如此频繁的入侵
为印度社会带来大量新的民族
时至今日印度有超过1600种语言
仅印在钞票上的语言就多达15种
(1917年的印度卢比,上书多种语言文字,现藏于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图片源自@维基百科)
▼
公元8世纪、11世纪
波斯人、突厥人再次穿越兴都库什山脉
形成了
第8、9次入侵
这两次入侵为印度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宗教
伊斯兰教
突厥人还以印度德里为首都
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伊斯兰国家
德里苏丹国
(德里苏丹国的建筑遗存古达明那塔,是印度最高的砖制宣礼塔,摄影师@Bikashrd)
▼
到了公元1526年
蒙古人作为新的伊斯兰征服者
同样通过兴都库什山进入印度
形成了
第10次入侵
入侵的结果是
又一个伊斯兰国家莫卧儿帝国建立
诸多伊斯兰式的宏伟建筑多在此时拔地而起
包括著名的泰姬陵、德里红堡
(泰姬陵,摄影师@Sergwsq/123RF)
▼
然而
在上千年的历史进程中
伊斯兰教并没有完全融入印度社会
这为日后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的分裂
以及多发的民族冲突埋下了伏笔
(下图为2002年古吉拉特邦骚乱中的经典照片,一位穆斯林双手合什,满脸泥土与泪水,拼命向军警乞求解救正被印度教徒围攻的他;摄影师@Arko Dutta)
▼
此后
来自“漏洞”兴都库什的入侵依然不断发生
波斯、阿富汗的入侵者甚至焚毁了德里古城
长期的入侵使得印度国力衰弱
一直没有完成真正的统一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来自欧洲的入侵者从海面之上趁虚而入
居然以殖民地的形式完成了印度的统一
今天印度的国土范围
正是当年欧洲入侵者的政治遗产之一
(印度行政区划图,不包括实际控制的中国藏南地区,制图@Cacahuate、归零者)
▼
事实上
除了上述这些规模较大的入侵
印度历史上大大小小的入侵多达300次
时至今日
兴都库什的“漏洞”早已失去了之前的战略地位
但在宗教、种姓制度、民族冲突等方面留下的影响
正在成为现代印度最大的桎梏
一方面奋力步入现代化
一方面旧有固疾未能根治
这正是印度充满矛盾的原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