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产业扶贫模式(脱贫攻坚白城答卷)
脱贫攻坚,脱贫只是迈出了第一步,如何让脱贫的人们在脱贫之后能够形成持续的发展,不再脱贫再返贫,并最终走向富裕?产业带动在这里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引入一方活水,村民才能持续奔向小康。
白城市坚持两条原则抓产业扶贫,一个是全覆盖,确保贫困户人人受益;再一个是可持续,确保扶贫产业长远发展,探索了“双带四增”产业扶贫模式。
合作社带动东北黄茹娘卖向祖国南北
合作社种植黄菇娘 让村民每年增收万元左右 刘栋 摄
说起小时常吃的黄菇娘,东北人可能都不陌生,现在可吃的水果丰富起来,东北人可能也很少吃了。可对于查干浩特旅游经济开发区岭下镇四家子村的村民来说,黄菇娘是带领他们走向产业致富的法宝,具有着特殊的意义。
菇娘果,野生于中国各地的山区及半山区,尤为东北最适合种植,被称为东北特产之一,该果属纯天然,高营养的绿色水果类,鲜果口感好,口味爽甜。具有美容美颜,延缓衰老,预防心脑血管病等保健价值,是真正的绿色食品。岭下镇的年平均日照时数2958小时,日照率达60%以上,经调研,光照时间长对菇娘生长十分有利。因此,这里的菇娘长得是又大又甜。
四家子村副村长,也是安泽菇娘种植合作社的带头人之一王超介绍,合作社成立于2018年11月,发展至今已拥有50栋日光大棚,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0公顷,总投资200万元,主要致力于菇娘的种植与销售,所产茹娘远销全国北京、广州、温州等地。今年菇娘总生产量达到了25万斤以上,按最低市场价每斤6--7元的价格,预计年收入也可达175万余元。而近期受疫情的影响,茹娘的价格涨到了每斤13元左右。
合作社收益颇丰,也让村民受益匪浅。因为规模扩大,土地流转为20户农户带来每垧地8千元的收入。同时,每到收获季节需要大量人力参与菇娘的采摘,通过雇佣劳动力,今年四家子村1户贫困户也能收入1万余元,其他非贫困户50户参与劳动,平均每人都能收入2万元左右。通过土地流转和雇佣劳动力,让每一个劳动者都能感受到劳动带来的收获。
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对产业化结构优化调整的同时,也打破了传统农业种植玉米单一的模式,增加了农民收入,把“菇娘”产业做大做强,将进一步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为岭下镇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保障。
龙头企业牵头 小辣椒撬动大收入
龙头企业帮助农民种植辣椒增收 刘栋 摄
龙头企业资金雄厚、技术过硬、市场成熟,在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榆县天意农产品经贸有限责任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该公司承接贫困户流转土地167公顷,建立了“天意红”辣椒基地,以适度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在自身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按每年每公顷2200元的标准给贫困户发放土地流转红利。此外,该公司还与全县3830户贫困户签订了辣椒种植合同,收购季以每斤高于市场0.1元的价格回收辣椒,可让贫困户每亩土地稳定获利4500元以上。
今年春季该公司为边昭镇周边村贫困户562户庭院经济全覆盖无偿提供辣椒850亩;又无偿为贫困户和残疾户提供种植辣椒的肥料。村民张丛付就是其中一名受益者,在他房前300多平方的庭院里就种着辣椒,如今长势喜人,每棵秧苗上都结着绿油油的小辣椒。张丛付介绍,田里种的所有秧苗都是天意公司免费提供的,什么时候施肥也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来指导。到了秋后,公司就会提前告知,把成熟的辣椒统一收走。而且收购辣椒的价格也很高,和种玉米比起来,收入是原来的4、5倍。
庭院经济遍地开花 村民守着小院赚收入
村民通过在自家庭院种植万寿菊也能获得一笔收入 刘栋 摄
走进大安市安广镇永强村,只见这里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种满了鲜花,橙黄的花朵硕大而鲜艳,整个村子都仿佛一个大花园一样。永强村村民江明昌介绍,近4年来,庭院经济挺好的,比他们种大包米强。以前院里种包米也就收入四五百元,而种了花后,有人统一收购,再加上政府的补助,收入增加到一千多元。
村支部书记邵广宇介绍,经过前期的调研,村里选择了发展万寿菊种植项目,根据农户自愿,实现庭院经济 “整村推进、一村一品”。2017-2019年永强村累计发展庭院经济163161.7平方米,落实订单面积163161.7平方米,发放奖补资金46.31758万元,组织贫困户484户次发展庭院经济。重点发展红干椒、万寿菊等特色作物,庭院经济“一村一品”初步形成规模,贫困户年户均收益达1300元左右。
2020年全村共发展206户、80000平方米,并订单回购,以0.4元/斤的价格收购菊花,加上政府每平方米补贴3元,每年每户至少增收1900元。村民们也实现了守着小院也能赚钱的小目标。
如今,白城市依托于户均庭院400平方米的优势,本着适合种养、收益高效、订单收购的原则,引导发展有地方特色的辣椒、黄菇娘、中药材等产业,并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行包保部门和村干部包种包销的“双包”方式,确保农户通过庭院经济实现增收。市县两级累计投入补贴资金3.6亿元,庭院经济发展到23万户(贫困户5.8万户)、21万亩,形成了支撑脱贫的新产业。
发展棚模经济 贫困户赚起了年薪
采摘园让农民变成赚年薪的上班族 刘栋 摄
在大安市徐氏众诚采摘园记者看到,数十座大棚四处林立,走进一座座大棚,可以看到里面茹娘黄了、香瓜熟了、黄桃和大李子也沉甸甸地挂满了枝头。徐氏采摘园负责人徐彬介绍,采摘园于2017年4月采取自筹资金、承包经营等方式成立。一期工程投资共867万元,建设冷棚9栋、暖棚40栋、日光大棚17栋。二期工程投资共1000万元,占地20万平方米,建设日光大棚26栋、冷棚30栋。今年,种植草莓2栋,青菜26栋,香瓜19栋,现已售卖完毕;种植柿子3栋,菇娘34栋,正在售卖,目前销售收入已达70余万元。为供应市场需求,满足客户需要,采摘园可保障全年不间断采摘。
采摘园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主动参与到精准扶贫工作中。通过承包大棚、缴纳租金,为全镇贫困户进行全覆盖式分红,2019-2020年累计分红46.96万元,2019年带动贫困户1109户,2020年带动贫困户1034户。2020年承包资金(长春市对口扶贫帮扶产业园区建设项目)用于全市资金统筹,投资1000万元,为全市贫困户分红,现已将分红资金60万元上缴市财政。
徐彬介绍,园区吸纳了6名贫困户,赚得是年薪,每年3万元,外加2400元的年终奖金。采摘季还有30-70人左右的零工,每小时工资是13元,对于贫困户每天还会额外加10元。
白城市委、市政府把发展设施农业、避灾农业为突破口,以发展棚膜经济为着力点。目前,全市棚膜面积发展到17.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1%,打造标准化棚膜园区186个,棚室保有量达到21万栋。预计产值可达25亿元左右,成为带领村民致富的有力引擎。
来源:大安融媒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