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踪乍现沧海遗珠(遗世虬角一抹翠绿)

芳踪乍现沧海遗珠(遗世虬角一抹翠绿)(1)

所谓的虬角,其实清时朝廷造办处的一种手艺。它是将海象牙染色,制作出翡翠一样的颜色和纹理,这个工艺当然不同于现在的造假染色,它不掉色,而且是非常环保的。并且由于海象牙密度较大,因而虬角之后的海象牙,触感和翡翠也非常类似。

芳踪乍现沧海遗珠(遗世虬角一抹翠绿)(2)

芳踪乍现沧海遗珠(遗世虬角一抹翠绿)(3)

海象牙一般长0.5~1米,呈扁化的三瓣形截面,大多呈微黄的奶油色,质地比象牙和河马牙粗糙,内芯接近普通骨质。相对密度1.90~2.00,折射率1.55~1.57,硬度2.50~2.55。

清乾隆虬角海上仙山摆件

这件虬角海上仙山摆件是乾隆盛世时耗工费时、不记工本的佳品范例。其雕刻只占三分工,而磨工却占至少七分。每个细小颗粒都需以极微之特制工具打磨成形,旷日持久,以人工之力仿自然天成之样貌,令人叫绝。

芳踪乍现沧海遗珠(遗世虬角一抹翠绿)(4)

芳踪乍现沧海遗珠(遗世虬角一抹翠绿)(5)

在清代晚期,还有将海象牙染成翡翠色的工艺,以其制作的器物一般也只供宫内人员或皇亲国戚、朝廷大员享用。将海象牙染成绿色的工艺,只有清代朝廷造办处独有,所制产品多为小物件。清代之后,此种工艺流入民间,但只有极少数人才会。

据说在民国初期的上海,能够拥有一件虬角制成的烟嘴或印章之类的小器物就能够显示出此人的身份和地位较高。到民国中期,因为会这种手艺的人相继离世,这种染色工艺也就失传了,到现在依然无人能为。

芳踪乍现沧海遗珠(遗世虬角一抹翠绿)(6)

芳踪乍现沧海遗珠(遗世虬角一抹翠绿)(7)

芳踪乍现沧海遗珠(遗世虬角一抹翠绿)(8)

易向,一种类文艺的生活方式(e_xang);

易象读书,阅读就是一种修行(iexang);

意典,一间贩卖新鲜创意的典当铺(taoolichina)。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