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在哪里36集电视剧(幸福在哪里)

(一)

八十年代我在农村上小学的时候,学过一首歌,叫《幸福在哪里》。

小时候学的东西总是记忆清晰,难以忘记。这首歌的旋律很优美,更重要的是歌词填得好:“它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它在辛勤的工作中,它在艰苦的劳动里……”歌词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幸福确实不太好找。

八十年代的农村特别穷。穷到什么程度呢?穷到现在的人难以想象。后来查百度才知道,《幸福在哪里》这首歌曲是1984年央视春晚上歌唱家殷秀梅演唱的。那个时候的我肯定看不到春晚,别说家里没有电视机,连电都没有。整个八十年代,我所在的小村庄都没有通电,晚上点煤油灯,煤油都是舶来品,乡亲们叫作“洋油”,用得很省。

直到九十年代初,周围村子都通电了,我们村才开始通电,但是由于村子太小太穷,架不起独立的变电站,刚通电的那几年,由于电压太低,家里的电灯经常是影影绰绰的,就像萤火虫,连人都看不清。照明都成问题,更别提看电视了。因此我和很多届的央视春晚都失之交臂,没看过,不是不想看,而是不能看。直到九十年代中后期,村子里用电的问题才得以彻底解决,话说这时离我们家整体搬离农村已经没差几年了。

八十年代,我看的第一场电视剧,是《射雕英雄传》。八三版的《射雕英雄传》是一个传奇,后来又重拍了很多版本,感觉都没有八三版的经典、耐看。大约是那个时候的演职人员还比较淳朴,心还没有被钱烧黑吧。那个时候是有艺术的,无论电影、电视还是流行歌曲,都成就了很多经典。傍晚时分,小伙伴们只要一听到主题曲《铁血丹心》的前奏响起,就像发起了冲锋号,撒腿就跑。《铁血丹心》就像是摄魂曲,旋律美不可言,我们被深深吸引,当然被吸引的还有靖哥哥、蓉妹妹、东邪西毒的故事情节。

我们去的地方是丁庄小学西边的丁彤云伯伯家。丁伯伯是乡村医生,负责给周围好几个村子的村民看病,当然也包括我这个“病羔子”,我见面喊“表伯”。丁伯伯家的经济条件要好一些,差不多是村子里第一家拥有电视机的。表娘是个热心肠的人,卡好时间点,在堂屋正门口跨门槛摆上一张小方桌,电视机放在小方桌上,画面调到最好,声音调到最大,观众们都聚拢在丁伯伯家的院子里观看《射雕英雄传》。

幸福在哪里36集电视剧(幸福在哪里)(1)

那声音,那画面,美极了,已经深入到了骨髓,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当然让我忘不了的还有表伯拿听诊器认真看病时的样子,以及表娘的笑声。那个时候表娘爽朗的笑声可以填满整个大院子。他们的善良大度,他们对我的好,都让我难以忘记。祝他们二老在天堂安好!

那个时候,能在丁伯伯家痛痛快快地看一集清晰流畅的《射雕英雄传》电视剧,我就感到很幸福。

幸福在哪里36集电视剧(幸福在哪里)(2)

(二)

八十年代前期,我还没有完全摆脱饥饿,主食除了红薯,就是玉米,没什么营养,饿得很快。八四年以后,才从窝窝头改为白面馍。但我家的馍还是偏黑,主要是磨面时要的出粉率都是85%以上,要想白其实很简单,80%以下的出粉率馒头肯定就会白,但父母舍不得。那时我的梦想是吃白馒头,雪白雪白的那种。

我上初中开始就离家住校了,父亲给我的教诲是“生活上低标准,学习上高标准”,我也是一直这么贯彻执行的。低到什么程度呢,低到低血糖,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瓣花,舍不得吃舍不得喝,打扮得就像叫花子。学习成绩呢,基本上没有跑出过前三名,父亲交代的总算是做到了。直到今天生活条件好了,终于不再为钱发愁了,可仍是舍不得,这都是命啊。一个人啊,原生家庭的影响,确实是太大了。

幸福在哪里36集电视剧(幸福在哪里)(3)

八六年我到大冯营乡中上初中,清汤寡水,整天灌个水饱。学校食堂的馒头,黄不拉叽,吃着粘牙。那时乡食品站里新开了一家馒头作坊,用机器代替手工和面,我们称之为“机器馍”,机器馍雪白雪白,贰两一个,那是巨大的美食诱惑,拿粮票再加点钱就可以买。有时候我会去那里买机器馍打打牙祭,可以嚼出麦芽糖的甜味来,馒头拌着口水下咽。不敢吃得太快,因为还想多回味一会儿。也不敢吃得太饱,要不然五个机器馍肯定都打不住。

那个时候,能吃到大冯营乡食品站蒸的机器馍,我就感到很幸福。

(三)

高中的时候,已经跨进九十年代,生活条件改善了不少,但过的仍是捉襟见肘的穷日子。每周的生活费是五块钱,父亲会提前给我准备好。这五块钱要管一周,包括换饭票的加工费、食堂打菜钱,以及其它的所有生活开支。那个时候一高大伙上卖的包子是三两饭票再加两毛钱,五块钱的生活费如果不考虑饭票,够买25个大包子,所以包子也舍不得经常吃,一周能吃上两顿就不错了。

那个时候,如果顿顿都有肉包子吃,我肯定会觉得这样的生活很幸福。

九十年代初,是中国经济大发展的时期。只要不种地,不管做什么生意,都稳赚不赔。“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那个时候生意特别好做,卖茶叶蛋都能卖发财。几十年风雨历程,卖茶叶蛋的早已不见了踪影,造导弹的却依旧是社会的精英,我作为参与者也有幸见证了中国导弹飞速发展的历史。不正常的社会现象短期肯定会存在,但绝不可能持久。

那时的一高,除了学校开办的大食堂,还有好几家郝寨人开的小食堂,也就是小伙。小伙经营灵活,除了一日三餐,还提供小灶。学生晚自习下课的时候,肚子常常叽里咕噜打鸣,小伙看准商机,给下晚自习的学生开小灶,通常就是下面条。当然能吃得起这种小灶的学生是极少数,大多数人只是闻闻香味、流流口水而已。

没有钱用饭票也行,叁两饭票顶两毛钱使,一般用一张壹斤的饭票就可以换一碗炝锅面,当然一块钱的炝锅面就要像话多了。算下来,每周五块钱的生活费够买五碗炝锅面。可话说回来,如果真吃了五碗炝锅面,那剩下的时间就只能喝西北风了。

幸福在哪里36集电视剧(幸福在哪里)(4)

小伙的师傅用葱花再加上三到五疙瘩肥瘦相间的猪肉炝锅,配点时令蔬菜大火猛炒,锅里呲呲啦啦,冒着香味和热气。漆黑的夜晚,灶台里的火光映红了做面师傅的脸,也照耀在灶台边等待吃面的学生的身上。学生就这么一边咽着口水,一边眼巴巴地看着,手里拎着的搪瓷饭碗早已准备到位,整个制作过程一览无余。

所以到现在我制作炝锅面都是熟门熟路,深得真传。这是跟郝寨人学的。

高三的时候,为争抢独木桥,同学们纷纷开始加强营养,有冲奶粉喝的,有喝葡萄糖的,我和几个老伙计还是喜欢吃炝锅面,而且已经不局限于郝寨人开的小伙。因为后来我们发现赊店酒厂东南角的一家烩面馆,做的烩面味道更香更正宗,那才是真正的饕鬄大餐。时至今天,仍可以入选我心目中的赊店美食系列。

一下晚自习,我们几个老伙计就跑出一高西门(那时西门是学校大门),一路向北快速前进。

几个人合伙,人均掌握在一块钱以内,多了吃不起。饭馆的做饭师傅肯定知道我们是穷学生,面是论条下的,一条对应一两,下锅前把面拉薄拉长,水可以多添点,这样我们就可以多喝点汤。如果最后喝汤时还能吃到个炸糊的葱花,那相当于额外的奖赏。

那时候的赊店烩面就是我心中的人间美食,要是能美美地吃上一碗,就会感到很幸福。

(四)

张营的张家严同学是我的初高中同学,一路相伴走到了今天。他在上学时期比我吃了更多的苦。我高中毕业考上了军校,苦和累不说,至少是衣食无忧。但家严同学阴差阳错,竟然考上了东北重型机械学院,这个学校当年还是一本,这可把家严同学害惨了。

幸福在哪里36集电视剧(幸福在哪里)(5)

事情是这样的。当年的东北重型机械学院还在齐齐哈尔,听这个名字都冒着寒气。没错,齐齐哈尔比哈尔滨市还要靠北几百公里,常年是零下二三十度的低温,冬季又特别漫长。我们中原地区的孩子去那里根本就受不了,尤其是穷孩子。

家严同学在那里又冷又饿。饿还可以忍受,冷是真的受不了。家严同学营养不良,又没有御寒的厚衣服,用他的话说,脑子一天到晚都是浑浑沌沌的。这严重影响到了他的学习,一向努力勤奋的他,挂了好几科,竟然有毕不了业的风险。班里的一位同学,看他实在太可怜,从家里给他带了一件御寒的大衣。大四的时候,家严同学改变了策略,宁肯借钱也一定要吃饱吃好,从每顿加餐一个鸡腿做起,随着营养的改善,他落下的功课才慢慢补上,磕磕绊绊毕了业。

后来,家严同学对我说:尚钞啊,咱们那一块的孩子,考大学千万不能过山海关,东北的冷我们真的受不了。这真的是饱含血泪的肺腑之言。

后来这个学校迁到了秦皇岛,改名叫燕山大学,家严同学却没有赶上。

穷人家的孩子,要想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幸福生活,他得比别人多付出多少的辛酸和汗水,只有他自己知道。

什么是幸福?吃饱穿暖就是最低的要求。如果连这个问题都解决不了,就不要谈幸福。

(五)

二零零几年的时候,我终于在北京安了家,四处漂泊的日子渐渐稳定了下来。2006年的时候,单位分给我的一套小房子需要装修,经朋友推荐,我找到了一个姓“宣”的包工头,安徽人。话说,北京的家装市场几乎被安徽人垄断了。宣师傅个子不高,烟不离手,一看就是个精明的生意人。他来到家中,测量完毕,谈好价钱就离开了。

接下来,干活的事情交给了他的弟弟小宣,包工头老宣就很少露面了。小宣师傅三十多岁,壮壮的,憨憨的,一看就是个干活不惜力的人。很爱笑,一笑起来眼睛就眯成了一道缝,看到他的样子我就想到了熊猫。

幸福在哪里36集电视剧(幸福在哪里)(6)

房子装修是件大事,我自然很上心,每天都要跑过去看看进展情况。一天上午,我推门进去,小宣师傅正站在自制的木质梯子上往墙上打腻子,浑身上下都是脏兮兮、灰突突的,屋子的地面上坐着一个女人,一看就是小宣的媳妇。这个女人没干活,不过却没闲着,她在给她的男人读报纸。因为我进门的时候,听到了女人轻柔地读报的声音。显然他们俩没有料到我会突然进屋,女人停了下来,小宣师傅略带尴尬地朝我笑了笑。

真没想到,长得五大三粗的小宣竟然还有如此文艺的一面,而他的媳妇竟然和他配合得如此默契。我突然对幸福有了新的理解。就算粗茶淡饭,就算灰头土脸,有一个读报的媳妇陪着,谁说他的生活不是充满阳光和幸福?

(六)

前年的时候,单位里的孙姐年满55岁,退休了。处里为她还有另外几位退休女工组织了一场小型欢送宴会。我在孙姐的朋友圈里看到了她们几位女工的退休合影照。对,就是这张合影照,把我惊到了。孙姐笑得一脸阳光,重点是,孙姐的打扮也太时尚了,她穿的居然是小姑娘们最爱穿的牛仔洞洞裤。天啊!这个世界也太魔幻了!

幸福在哪里36集电视剧(幸福在哪里)(7)

这可是退休女工合影啊,不是青春美少女组合!简直是逆天了,人跟人之间的差距怎么能这样大呢?

想起了以前和孙姐相处的点点滴滴。几年前,有机会和孙姐一起出了趟差,从此认识了孙姐。孙姐特别热心肠,总是张罗着大家伙的吃喝住行,和孙姐在一起,你基本上啥心都不用操。孙姐总是乐呵呵的,无烦无恼无忧愁,她的快乐总能感染到你。

出差回来,已经是下午下班的时间了。车行至单位大门口,孙姐接了个电话,我刚好和她坐挨着,一问才知道,刚才的电话是孙姐的老母亲问她晚上回不回家吃饭。那一年,她老母亲已经八十六岁了,还在惦记着她这个出差回来的宝贝闺女,居然是问她回不回家吃饭。我突然想到了,什么是幸福?孙姐过的日子就是幸福!五十多岁的人,还有八十多岁的老母亲喊吃饭,人世间还有比这更幸福的事情吗?

不料,孙姐却说不回家吃饭了。她要打球,再一看,我看到了她身后的行李包里插着的一副羽毛球拍,孙姐要去俱乐部打羽毛球,打完球再回家。

幸福在哪里36集电视剧(幸福在哪里)(8)

孙姐酷爱运动。由于工作的原因,孙姐常常出差,无论到哪一个城市,孙姐都要跑步,每天早上都是早早地起来,从不贪床。孙姐的人生过得太精致了,想不幸福都不行。

而今天,孙姐的老母亲已经即将90岁了,仍然眼不花耳不聋,健健康康的。祝愿孙姐和她的老母亲永远幸福!

(七)

现在的中小学学生学习压力太大,除了学校的学习任务,还有各种各样的课外辅导班,难度大、作业多。因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城市里的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就开始了无休无止地起跑和冲刺。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北京的学区房价格高得吓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大人很无奈,小孩很无辜。

小学的奥数题,能难倒号称拥有硕士学历的我,那是真的不会。作业太多,孩子们整天都是埋头在书山题海里,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晚上写作业写到十一点钟早已是习以为常。错过了春天的花开,错过了夏天的鸣蝉,错过了秋天的银杏叶,错过了冬天的滑冰场。孩子们错过了太多太多。

窗前明月光,照在作业上。夜来风雨声,作业何时了?日照香炉生紫烟,我写作业看不见。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写作业。孩子们变成了刷题机器,作业多地压得孩子们喘不过气来,这是真实的写照。孩子们真的太累了!

曾经问过上高中的女儿,你觉得你的生活幸福吗?女儿坚定地摇了摇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车接车送的日子,女儿居然感到不幸福。天啊,这让当年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的老爸情何以堪?然而这就是事实。其实不用问,看女儿为学习而焦虑的表情我就能感觉得到。这种学习上的压力,还真不是我这个家长给的,要怪也只能怪当前的社会大环境。无论何时何地,这个社会的竞争压力都太大了。这还用说吗?资源总是稀缺的,尤其是优质资源。

我理解孩子们,他们确实不容易。他们面临的压力和我们那个时代相比并没有减少,只是没有衣食之忧,只是痛点不同罢了。社会越发展,竞争就越激烈,压力也就越大,这是毋庸置疑的。与当年父亲要求我的“学习上高标准”不同,我对女儿的要求是“学习上只要中等就可以了”。在海淀黄庄这个教育资源高度集中、牛娃云集的地方,必须承认,比自己家孩子牛的牛娃实在是太多了。作为家长,不能逼孩子做超出他们能力的事情。家长没有能力帮助孩子太多,但起码可以给予孩子理解和宽容。连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逼孩子去做了。比如考上清华北大。

幸福在哪里36集电视剧(幸福在哪里)(9)

现在的孩子们,当然无法理解农村爸爸当年衣不遮体、食不裹腹的苦难日子,他们无法理解连温饱都无法解决时人的痛苦与绝望。这世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感同身受”这个词连大人都无法做到,就不要去苛求孩子们了。就像领导人所说的,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长征路。世上的路应该都不好走,每一个人的人生也都不容易,每一代人都需要努力地走好属于自己的长征路。

(八)

想起了《幸福在哪里》这首歌曲的最后一句歌词:幸福就在你闪光的智慧里。说得很好,幸福是需要人生智慧的,需要用心去寻找的。

幸福深藏于每一个人的内心,它是一种内心的丰盈和充实,无关荣华富贵,无关风花雪月。只要肯用心,只要肯努力,每一个人都应该能找得到!

全文完

作者简介

刘尚钞,男,47岁,河南省社旗县大冯营乡人。现居北京,在一家科研机构从事工程技术与管理工作。喜欢用文字记录点滴生活,擅长散文随笔、古体诗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