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年长者年逾七旬(最年长者年逾七旬)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张瞧 宋聪俐

最年长者年逾七旬(最年长者年逾七旬)(1)

“三门峡有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天鹅之城’,你看那台上的一双天鹅栩栩如生,竟然是纯手工编织而成的!”“哎,你看那一个个小红柿子,好讨喜呀,竟然也是手工编的。”“那梅花也是怒放的姿态,居然是麻绳编织的,这群阿姨可不简单啊”……4月25日,在河南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位于濮阳工学院新校区的主赛场的表演赛上,来自三门峡竹麻加工项目——《梦跃指尖 天鹅城“织”恋》的展示表演赢得了观众阵阵喝彩。大河报·豫视频的记者注意到,这群在台上炫技的“选手”平均年龄在45岁,最年长的一位表演者已年过七旬。

“活到老,学到老。想学门手艺、掌握个技术这件事,我认为和年龄没啥关系,只要有上进之心,内心愿意学,也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现年71岁的表演者陈淑云在接受大河报·豫视频记者采访时表示,年轻人固然有高效的学习优势,但年长者也并不是就完全处于劣势,“退休以后有的是大把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儿,我也不愿闲着。我国的编制传承数千年,孕育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编制文化,并一直潜移默化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陈淑云表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手工编织也在不断地革新。

来自义马春天职业培训学校“指尖上的春天”工作室的竹麻老师们,作为老、中、青三代的编织非遗传承和手工艺编织传播者,为大家献上了一场视觉盛宴。

“一花开放不是春,百花开放才能春满园。”据义马春天职业培训学校负责人刘爱萍介绍,他们通过对竹麻加工项目的“引进、培育、孵化、创新、共享”五步路径,不断拓展外延竹麻制品加工专业,将竹编、绳编技艺,融入掐丝珐琅、景泰蓝、藤编等元素,以匠心品质传承技艺,以传承弘扬工匠精神,大力推进产品自主研发,全面促使创业就业精准实施,灵活就业形式,每年带动当地2000余人,不仅传承和创新了传统非遗,而且真正实现了老百姓“指尖上致富”。被三门峡人民政府授予“三门峡市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项目”。

翻开中国五千年历史的璀璨画卷,编织,在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中,扮演着浓墨重彩的角色。从“结绳记事”到“结绳记人”,当文字还没有出现时,人们用“绳”和“结”组合的变化,对事物和一些数字进行记忆。

“现代人对手工艺的崇尚和渴望回归,编织产品设计的审美升华等,已不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形式上,而是融入了更多现代的创新思维和元素。技艺不会随着岁月的变迁而消逝;匠心,不会随着时光的远去而改变,更需要用匠心去坚守、传承和创新。所谓器物有魂魄,匠人自谦恭。”一位裁判在受访时表示,在美丽的天鹅城,就有这样一群人,她们几十年如一日,承遗风古训,传技艺薪火,用匠心默默坚守,虚心传授着编织技艺,用精巧的双手去抒发着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值得肯定。

最年长者年逾七旬(最年长者年逾七旬)(2)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李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