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的传说背后的故事(甲骨文的启发皇)

《史记》的深远历史意义

真正全面地以历史形式开始溯源中华文明起源的是司马迁,或者后世公认的第一本历史意义的著作是司马迁写的《史记》。其他前朝也有零星记载,被史记这本巨著湮灭了。当时古代文人已经明白什么是文以载道了,所以写史很注重社会意义、人文意义和后世影响,这在后来成为不成文的惯例。而在史记之前的一些历史记载,并没考虑这事。例如《竹书纪年》,可以说是导致三家分晋的元凶之一。

可以说周文王开始规范了原始文字的意义,孔子出于良知和教育目的规范了后世对文章、书籍销毁、禁毁的手段,而司马迁规范了后世写史的方法,这些都是出于文明发展的整体的社会性意义。这是中国古代文人做出的一个方向性的选择,影响深远。

这种历史的文化底蕴,造成中国的唯心思想,我以为思想,被足够的压制,直到儒教开始走下坡路,依然有能力压制着王阳明非儒非道的心学,使其成为一种非主流文化,几乎消失。老子的人本位思想的萌芽,被儒家彻底压制掉。而西方这种唯心思想近百年才兴起。无论用老子的方式解读,还是王阳明的方式解读,由于中国古代的唯心也是充满社会性考虑,导致西方唯我独尊式的唯心思想言论如需辩论,总是不堪一击。

皇、帝、王这三个字的演绎

在远古冷兵器时代,军人所使用的武器,代表军人的级别与地位:身在前线用小型战斧作战的叫“”*;身在将帅身边使用大型战斧的高级警卫叫“”*; 使用特大战斧的将帅叫“”。竹制武器叫“”*; 带刃的木制武器叫“”* ;文治天下的叫“”* ;头戴金冠之王叫“”* 。--象形字典

不清楚这个分类引自哪里,但说明一件事情,上古的这几个字和现在的这几个字不是一个意思。

甲骨文的传说背后的故事(甲骨文的启发皇)(1)

甲骨文的王

象形字典的解释是手持特大战斧的将帅。和土的不同就在于,这竖立的部分的形状是三角,而且上边还加一短横,以示强调或特指。后世的土皇上就是王、领导的意思,这原本无贬义,实际来自于甲骨文。土上面多一个特指的横就是王。

甲骨文的传说背后的故事(甲骨文的启发皇)(2)

甲骨文的土

甲骨文的土通常被解释为地上面高耸的立墩。笔者认为,这给想复杂了。

土上面的特殊形状,在甲骨上刻很复杂,后来被简化为一竖,又觉得没说明意思,再后来又给竖上面加个小肚子。也就是最早的这个地平线上面的形状,宽泛的代表特殊的东西。还有甲骨文的土字在其上面加三个点,我在前面解读过”易“这个字,甲骨文中这几个点,还是代表某种东西。地平线上面的东西,那不就是土嘛。

甲骨文的启发——今天就说一个“易”字——“易”起源考证

甲骨文的传说背后的故事(甲骨文的启发皇)(3)

金文的皇

甲骨文皇字,缺。金文的皇,明显是把王上面的一横給再加工,比王要厉害。这王象太阳一样,被崇拜,头顶烁烁发光。后来宗教神、仙的图像,头顶往往加个光环,原始创意在这里。到篆字、隶书,这发光物被简化了,变成了白的一撇。

王是甲骨文前对首领的称呼、皇是金文时期对首领的称呼。因此存在王字,就已经代表当时是有组织机构了。

甲骨文的传说背后的故事(甲骨文的启发皇)(4)

帝的甲骨文

帝原本意思是用木头、绳子缔造房屋,遮风挡雨的意思,没绳子,不挡雨,就是甲骨文的”不“字。老子很多地方用否定的意思,却不用不这个字,因为”不“当时表达不准这个否定的意思。不和这个帝居然同源。

领导人民遮风挡雨的,这是帝。所以大禹这种利国利民的被称为帝。而皇侧重军事,黄帝最早统一,所以是三皇之一。

《史记》中的三皇说的很含糊,说的是天地人三皇,最后黄帝有时候被说成天皇,有时候被说成人皇,总之是中国古代的一位首领的意思。

因此在上古代,这王、皇、帝都是一字一意,都是大小不同的首领。而秦始皇为了标榜自己的丰功伟绩,逼着这帮文臣想出一个新词来,要特殊还得特指,这才有了始皇帝这个词。

始皇帝这一称呼让汉皇帝当然不满意了,谁说他是始?这事司马迁查阅古籍,就给嬴政的始给否定了。还说这是秦始皇开会研究的,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就算周天子不论,周天子前面还有三皇五帝。这样始就被否定了。司马迁这样说了以后,皇、帝这两个字成了词,以后被连用,分开用是指三皇五帝,连着用特指之后的皇帝了。司马迁并没有否定秦朝这个朝代的意义,秦国和秦朝是有区别的:秦国是周朝下属的诸侯国,而秦朝是代替周朝的统一,汉朝是接替统一。所以秦朝的起始从秦始皇算起,渊源追溯至秦国,周朝的一个诸侯国。

甲骨文的传说背后的故事(甲骨文的启发皇)(5)

老子的东学西渐

伏羲被称为三皇中的天皇,也就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这是文化意义的。再往前追溯,仅仅是不好找文字证据。

司马迁实际是继承了孔子、老子的部分思想,汉朝天地人三才,已经被明确。已经从天地崇拜演化为天地人崇拜。人的地位在上升。但是中国的人并没有像金文的无,最终手持阴阳,汉朝的无就被改变写法,直接采用结绳记事的无了,不谈个体人的事情了。中国古代,人一直保持了一种代替宗教的敬畏天地的文化底蕴。

老子的唯心的无在中国古代,被以天地的名义压制,直到道德经上世纪初被传播到西方,让西方为了解决数理文化代替宗教文化的目的,把老子这个无发扬光大了,却把老子重视的社会意义給丢了。

社会是人的群体,整体利益,作为个体的每个人,永远都是沧海一粟。

如此追溯,中华民族文化的起源就追溯到伏羲,明天开始说伏羲的先天八卦,《甲骨文的启发》连载,待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