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和梁启超谁先出生 亦狂亦侠的龚自珍成为梁启超

鸦片战争前夕,危机已经来临,但上至道光皇帝,下至满朝文武,罕有不沉迷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的。然而,回头来看,其实还是有人洞察了当时危险的局势,并高声呐喊,只是没能喊醒昏睡的梦中人

梁启超说:“举国方沉酣太平,而彼辈若不胜其忧危,恒相与指天画地,规天下大计。

道光时期学者、思想家、诗人龚自珍,就是梁启超推崇的人。

龚自珍和梁启超谁先出生 亦狂亦侠的龚自珍成为梁启超(1)

龚自珍雕塑

01 少年不识愁滋味

似乎老天也知道龚自珍注定会有一个坎坷的后半生,因而弥补给他一个幸福的童年。

1792年8月,龚自珍出生于浙江仁和(今杭州)一个数代为官的家庭。

其祖父龚禔身,乾隆年间进士,官至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

其叔祖龚敬身,乾隆年间进士,历官吏部员外郎、云南楚雄知府等职,为官清廉,颇有政声。

其父龚丽正,嘉庆元年(1796年)进士,后来官至江南苏松太兵备道,署江苏按察使。

其外祖父是清朝首屈一指的训诂学家、经学家段玉裁。

出生于这样的家庭,虽非大富,却也足以从容涵养情怀。

龚自珍后来回忆:“童时居湖上,有小楼在六桥幽窈之际。尝于春夜梳双丫髻,衣淡黄衫,倚阑吹笛,歌东坡《洞仙歌》词,观者艳之。”

在母亲的教导下,龚自珍自幼研究《经史》、《大学》;12岁从外祖父段玉裁学《说文》;13岁,作《知觉辨》;15岁,诗篇成册……

天赋出众,条件优渥,又肯勤学苦读。这个时候,谁会不以为世家子弟龚自珍能有个锦绣前程呢?

龚自珍和梁启超谁先出生 亦狂亦侠的龚自珍成为梁启超(2)

02 仕途坎坷

1810年(嘉庆十五年),龚自珍首次参加顺天乡试,只考中副榜第二十八名,似乎预示了他科举仕途之路难以顺遂。

1813年4月,龚自珍再应顺天乡试,又名落孙山。同年7月,妻子病故,给他以不小的打击。

1814年,龚自珍著四篇《明良论》,第一次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外祖父段玉裁看后十分欣喜,为之加墨批点,认为正中当今政治要害。

1818年,第三次应浙江乡试,始中举,主考官为著名学者王引之。

此后,龚自珍上京参加会试,连连落第,先后十年间,一连考了六次,方于1829年以较低的名次考中进士,这一年龚自珍已经38岁,鼎盛年华早已过去。

中进士后,龚自珍的为官之途也十分不顺,常常遭受排挤和打压,他又忤怒长官,只好于1839年辞官南归。归途中,写下著名的《己亥杂诗》。

1841年9月26日,龚自珍突患急病暴卒于丹阳,一代传奇,就此落幕,享年五十岁。

龚自珍和梁启超谁先出生 亦狂亦侠的龚自珍成为梁启超(3)

龚自珍纪念馆,位于杭州城东马坡巷6号小米园内

03 三百年来第一流

有人说,龚自珍热衷于功名。当然,在这个读书人只有科考为唯一上进之途的时代,要想有所作为,谁能“冷落”了功名呢?

“少年万恨填心胸,消灾解难畴之功”。

第六次应试中,龚自珍在殿试时效仿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撰写《御试安边抚远疏》,洋洋洒洒千余言,朝廷之弊政,改革之良方,直陈无隐,阅卷诸公多为之震惊叹服。

然而,主持殿试的大学士曹振镛,是有名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庸官,他的做官秘诀就是“多磕头、少说话”。在他眼中,龚自珍这样的“刺头”,还是压制为好,所以他以“楷法不中程”,不列优等,将龚自珍置于三甲第十九名。

龚自珍有远大抱负,但仕途不利,其从政经验无从积累,其抱负也无从施展。

龚自珍的眼光和见识,都是超越于这个时代的,也就不为这个时代所容。

他那些主张“更法”、“改图”,热情满溢的诗文,在后人看来,属于“三百年来第一流”(柳亚子语),在当时的满朝诸公看来,则是“可骇”“可怪”。

龚自珍和梁启超谁先出生 亦狂亦侠的龚自珍成为梁启超(4)

甚至,据说他的会试得中也缘于他的怪名。

道光己丑(1829年)会试,龚卷先入考官王植手。王阅看他的考卷,以为奇谈怪闻,越读越笑不可仰。隔房的温平叔侍郎听到,怪问何事?王植答道:“快来!奇文当共赏也。”

于是两人同看,不觉相对捧腹,再看试卷上注明浙省卷,温对王说:“此必浙江龚自珍的试卷无疑,请‘看满纸有如蚯蚓的笔画便知’。只是这小子好骂人,如不荐他,将来必然要被他骂得狗血淋头,好歹还是荐上去的好。”

王植听从其言。等到揭晓之日,龚自珍被录取了。有人问龚自珍房师为何人,龚答:“真稀奇!竟然是那无名小卒王植呢!”此语传出后,终为王植所闻,他向温平叔抱怨道:“当时依君之言荐了,而且录取了,但结果还免不了骂,奈何!”温拱手笑答:“君家累世积德,收得这大名鼎鼎门生,便捱几句骂也是值得的!”

当然,以上典故渊源是有的,但叙述之人难免添枝加叶。龚自珍的不同流俗,使得他在一般庸官庸吏群中,难以立足。只有林则徐、魏源等寥寥数人,才能与之诗酒唱和,相慰平生。

龚自珍和梁启超谁先出生 亦狂亦侠的龚自珍成为梁启超(5)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的时代,他的呐喊没有多少回响,然而鸦片战争之后,受到西方强烈冲击的中国读书士子,才猛然认识到龚自珍的巨大价值。从康、梁等维新人物,到南社众诗人,再到鲁迅等“五四”文化巨匠,无不对龚氏情有独钟,并深受其濡染。

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光绪间所谓新学家者,大率人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初读《定庵全集》,若受电然。

梁启超的这一语评价可谓对龚自珍一生的最好总结。

参考文献:

  1. 《龚自珍全集》
  2. 《龚自珍诗文选》
  3. 《龚自珍研究文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