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府俗语汇总(这个既是古汉语又是外来语的广府俗语原来是这么来的)

这个既是古汉语又是外来语的广府俗语原来是这么来的…,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广府俗语汇总?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广府俗语汇总(这个既是古汉语又是外来语的广府俗语原来是这么来的)

广府俗语汇总

这个既是古汉语又是外来语的广府俗语原来是这么来的…

苦力粤语叫“咕哩”。为什么叫咕喱?从字面上是无法解释它含有苦力的意思。原来它既是古汉语,又是外来语。

说它是古汉语,是因为古时,“苦力”原本的意思是“竭尽心力”,最早见南朝江淹的《自序传》,曰:“人生当适性为乐,安能精意苦力,求身后之名哉!”

那么,清末才出现的“苦力”的现代词义,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答案是,从英语“coolie”翻译过来的。

清朝,广东佛山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七回说:原来花县地方,有一个乡下人,姓恽,名叫阿来,年纪二十多岁,一向在家耕田度日,和他老子两个,都是当佃户的。有一天,被他老子骂了两句,这恽来便赌气逃了出来,来到香港,当苦力度日。这“苦力”两个字,本来是一句外国话coolie,是扛抬搬运等小工之通称。广东人依着外国音,译为“咕喱”。这么叫叫,日子久了,便成了一个名词,也忘了他是一句外国话了。

旧时,“咕喱”却是一种专门的职业,而且还要分等级,这种职业就是码头工人。《中山市志》记载,上世纪20年代,石岐开辟马路和建筑长堤码头后,省、港、澳商人来往日渐频繁,每天往返岐江河的花尾渡、木驳船四五十艘,大量的物资云集于石岐长堤码头,码头搬运装卸行业随之发展兴旺起来,但该行业一直为恶势力所操纵。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码头工人被称作“伕力”,“伕力社”将“伕力”组织成“起卸工会” “廿四友”的行会组织。又把起卸工会的人,分作3个等级,属于他们的人称做“大马”,为一等;码头的装卸工称作“二马”,即二等;散工称做“二三街”,即“咕喱”(苦力),为第三等。码头恶势力被打倒后,“大马”“伕力社”“二三街”这些词语便逐渐消失在日常生活中,只留下“咕喱”一词,泛指一切辛苦的体力劳动者。(聂巨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