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二七区城市历史(那一片赤焰辉煌)

有人说,郑州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也有人说,郑州是一座火车唤醒的城市。还有人说,郑州是一座火车拉动的城市。无论如何,一百年前的郑县摇身一变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国际郑,都和火车和铁路密不可分,更与一百年前的二七大罢工密不可分。

二七大罢工百年之际登临二七塔,从城市的文化地标和精神地标看一个城市的百年成长,心潮澎湃。回溯这座城市的百年,不难发现,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一环,二七精神和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别山精神一样,在当下的河南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郑州二七区城市历史(那一片赤焰辉煌)(1)

会谈地址:

豫记会客厅

会谈嘉宾:

河南日报郑州分社社长 徐建勋

郑州市艺术创作研究院编剧 翟宏为

豫记总编辑 杨桐

郑州二七区城市历史(那一片赤焰辉煌)(2)

杨桐:提到二七塔,我想到的是我刚到郑州的时候,一下火车站第一件事是跑二七塔去了,在二七塔下拍张照片,就证明我来到了郑州。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每个人,对二七塔都有一份特殊的感情,或者说二七塔承载了每个人不同的青春。徐社长,您跟二七塔是因为什么结的缘?

徐建勋:实际上,我和二七塔的渊源比较深。我是郑州人,出生在荥阳,小时候一岁生日的时候,我母亲抱着我来郑州,当时二七塔旁边有一个艳芳照相馆,我在里面照了张一岁生日照。

杨桐:您当时拍一岁照片的时候,二七塔还是个木塔。

徐建勋:对,63年木塔还没塌,后来木塔变成现在这个双塔。当时我们老家在豫龙镇,原来叫二十里铺,当地镇政府所在地有座山,叫檀山。那时候天气晴朗的时候,站到檀山岭上往东边看能看到二七塔。1971年二七塔刚建成时,当时荥阳人奔走相告,都跑到檀山上去。几十年过去了,现在回想起来,这是一段很美好的回忆。

郑州二七区城市历史(那一片赤焰辉煌)(3)

杨桐:翟老师,你和二七塔有什么缘分?

翟宏为:我是个新郑州人,老家安阳。我第一次到二七塔是中学时期和同学跑过来一起看亚细亚,到亚细亚附近的时候,突然意识到二七塔原来就在亚细亚旁边,然后就直奔二七塔了。和你们经历一样,在二七塔底下拍了个快照,拿回家一直保留到现在。这是1985年的事情。

杨桐:在郑州这座城市,二七是绝对的城市地标,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二七是当时郑州最高的建筑。无数人和二七塔擦肩而过,在我所接触的很多人中,提起跟二七塔相关的回忆会非常多,但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进去过二七塔的内部。很多人知道二七大罢工,但二七精神到底是什么?我这个在郑州生活了20多年的人,现在也没弄清楚。

刚好今天就是二七大罢工100周年纪念日,我觉得我们还是很有必要把时间拉回到100年前。请徐社长和翟老师讲讲二七大罢工是怎么回事?

翟宏为:二七大罢工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第一次大规模的革命行动。当时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要职责是负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工人运动。这些运动是在共产国际直接领导下进行的,这也是向苏俄革命学习的从工人运动开始搞起的革命经验。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李大钊等都直接参与到了二七大罢工前期的酝酿中。

郑州二七区城市历史(那一片赤焰辉煌)(4)

京汉铁路郑县段

一直到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全部联合起来要在郑州成立总工会,遭到反动军阀吴佩孚的镇压反对,工人们冲破了军警的层层阻拦,在普乐园,也就是今天的二七纪念馆,宣布了总工会的成立。有一个电影《风暴》讲的就是这段历史。

总工会在郑州宣布成立之后,紧接着就受到了吴佩孚全城戒严的巨大阻挠,总工会决定把会议的地址改到汉口,在汉口继续领导罢工运动。结果2月7日的时候,工人们受到了反动军警的残酷镇压,牺牲了几十人,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两位烈士,林祥谦、施洋英勇就义。

杨桐:二七大罢工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早期共产党人领导的铁路工人运动的萌芽,在郑州,像李大钊、赵子健等一批共产党在郑州铁路职工学校给工人们讲课,传播革命精神,播撒革命火种。

徐建勋:在二七大罢工之前,甚至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李大钊那时候已经在咱们河南,尤其是郑州地区有过很多活动,他在郑州的荥阳、新密,还有豫北的一些地方搞农村调查,农村考察。李大钊在给郑州铁路工人讲课时有个著名片段,他讲到工人这两个字合起来就是个天,我们工人要自己做主,我们要站起来,我们要顶天立地。

因此郑州这个城市从根上,从一开始就是和中国共产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的城市记忆内部有中国共产党的红色血液。解放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郑州发展速度比较快,都有这种深厚的红色基因。

郑州二七区城市历史(那一片赤焰辉煌)(5)

杨桐:二七大罢工最终是以失败而告终的,这个教训还是比较惨重的。当年的二七大罢工,它有着什么样的意义?

翟宏为:二七大罢工对后来的影响究竟有多大,这个中国革命史上都有给出来定论的。

它是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登上了历史舞台,也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发展史中组织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在二七大罢工中牺牲的劳工和共产党员用他们的鲜血唤醒了全国的民众,让大家意识到自己处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中,也让大家意识到了这种抗争的意义。

徐建勋:从党的历史上来讲,二七大罢工展现了工人阶级的力量。

杨桐:我们看到,当工人阶级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之后,中国革命开启了新的篇章。也正是因为二七大罢工的教训特别惨痛,中央领导人才意识到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革命会有流血牺牲,除了领导工人运动之外,还要团结农民。这对后来毛主席领导安源煤矿工人大罢工,中国共产党进行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转型,以及确立联合孙中山领导的国民政府共同反对军阀政府等都至少起到了一个唤醒的作用。

事实上,京汉铁路的兴起,对于郑州这座城市还是特别重要的。1922年的时候郑州还叫郑县,因为有了铁路码头,郑州正式开埠,京汉铁路和陇海铁路在郑州形成十字的交汇状态,这座城市的交通枢纽地位得以形成。

郑州二七区城市历史(那一片赤焰辉煌)(6)

京汉铁路在郑县穿越黄河

一个小小的郑县能迅速成为全国非常重要的交通枢纽,靠的是大量铁路工人的云集。共产党前期的领导人来到郑州,向这些需要团结的工人力量传播革命思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铁路来到郑县后,让郑州从一个传统的小县城变成一个现代商业中心,奠定了现代城市的文明基因。

我觉得二七大罢工更重要的意义是它用一声声汽笛声响,一滴滴烈士鲜血唤醒了人民的决心,党的决心,同样唤醒了这座城市。鸦片战争打疼了中国人,让沉睡的东方巨龙醒来,二七大罢工的唤醒作用是应该被铭记的。

再有一个问题是,1923年2月7日二七大罢工虽然失败了,但这场运动实际上并没有完全地结束,有工人领袖又回到郑州继续领导工人运动。

翟宏为:当时来到郑州的时候,我并不知道二七塔为什么要修成双塔的结构,随着对郑州这座城市的了解,才了解二七这段历史。在二七塔的原址上有一座长春桥,1926年10月,两位工人运动领袖,一个叫司文德,一个叫汪胜友,遭陷害,被捕牺牲。这恰恰说明了郑州被唤醒了之后,红色的基因一直都存在的。1971年,郑州改建现在的二七纪念塔,将英烈的身影化作巍峨双塔,定格在城市中央。

郑州二七区城市历史(那一片赤焰辉煌)(7)

杨桐:提到这,我想起徐社长刚才说他一岁的时候到艳芳照相馆拍照,当时的二七塔应该还是木塔,那个时候并不叫二七塔,而是郑州的骡马大会的会标,还贴有标语: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由于这个地方刚好就是两个烈士牺牲的地方,郑州的老百姓认为就是为了纪念二七。

1948年郑州解放前,郑州一直被叫做“郑县”,其实也就仅仅三十多年光阴,这对于有着3600年建城历史的郑州来说,郑县的历史不过沧海一粟。改名郑州有两个重要意义,除了铁路枢纽的这个地位,就是二七大罢工以来,中原大地上不停地牺牲,不停地斗争,不停地革命,这片土地真是一片英雄的土地。正是因为郑州特别重要,所以把革命火种播撒在郑州这个交通枢纽上,也体现了深谋远虑。

徐建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杨桐:郑州解放第二年全国解放,全国解放的第四年,省会从开封搬到郑州。100年前的共产党人看到郑州的交通优势,建国之后领导人同样看到郑州的重要性,郑州后来之所以成为国家中心城市,这都是有渊源的。郑州的崛起和发展,与交通枢纽的地位是密切分不开的。

徐建勋:过去是京广、陇海铁路是十字交叉,现在是米字型高铁。上个世纪80年代,我在郑州晚报当记者,采访城建写报道,在郑州晚报上头版头条,写的是郑州向百万人口城市目标努力。那时候郑州人口还不到100万,开埠的时候有10万人,解放初期不到二十万,现在是1200多万人,短短不到30年的时间郑州人口突破千万,10倍的增长速度。

郑州二七区城市历史(那一片赤焰辉煌)(8)

杨桐:所以说,“铁路拉来的郑州”就是它的开埠,“铁路唤醒的郑州”就是今天的国家中心城市。

徐建勋:实际上,国家的产业布局也是按照米字型高铁来布局的,这就是郑州为什么会成为国家的中心城市之一。

杨桐:“不到二七,不算到了郑州”,二七是郑州的城市地标、文化地标,又是郑州的精神地标,二七精神到底是啥精神呢?

翟宏为:二七精神很重要的一个是牺牲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其中牺牲的两位烈士林祥谦、施洋。在1922年,中共二大的时候,全国的党员是195位,我们的党还处在很稚嫩的时期,林祥谦和施洋是目前为止历史上可以查到的最早牺牲的两位共产党员。这是我们党在成长过程当中流的第一滴血,它给党注入了一种敢于牺牲的铁血气质和要把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

杨桐:我看到的是无私奉献。林祥谦最早相当于福建在郑州的工人领袖,一开始为福建人争权利,到最后是为全铁路工人、老百姓、平民争权利。

郑州二七区城市历史(那一片赤焰辉煌)(9)

徐建勋:还有团结精神,过去旧中国的特点就是一盘散沙。我们党这个先进的理念,把工人阶级团结起来,把民众团结起来,最终使中国革命取得了成功。

杨桐:这种团结精神是二七精神里不可或缺的,郑州的陇海大院,曾经登上了感动中国,整个院子共同帮助一个残疾人。

后来郑州实际上是一个移民城市,有各种厂矿企业,国棉厂、纺织厂、郑纺机,我看到最大的是包容。我算新郑州人,但是这个城市从来不排外,至少我在生活在20年里边,从来没有被排挤,原来住了很多城中村,城中村的人对外来户从不排外,村民觉得你是个大学生,对你还高看一眼。

徐建勋:在720大雨、疫情时期,好多守望相助的例子,比如互不相识的人们跳到水里边,然后手拉着手把人给拉上来,在各个隧道口拦着人,这是一种城市温度。

杨桐:另外一个,就是斗争精神。在任何时候向困难斗争,向不公斗争,向自己斗争。

再后来的二七商圈,我会看到一种奋斗精神。

郑州二七区城市历史(那一片赤焰辉煌)(10)

徐建勋:对,我们那时候到外省开会,就经常有人把亚细亚误解成一个景区,但他不知道是一个商场。那时候,围绕着亚细亚掀起了影响全国的商战。

当时中央电视台做了几期节目,百货大楼的总经理是个全国劳模。他在那节目里,有一个情节是拿着抹布擦柜台,他就讲这是一块抹布精神。那时候江泽民看了以后,说好好连声称赞。

翟宏为:一块抹布的艰苦奋斗精神,是二七商战当中体现的精神,也是二七精神中的很重要的一部分。

郑州这个地域很有意思,它既承载着中原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同时它也是“火车拉来的城市”,对于周边文化有很强的包容性,在某种程度上,它也构成文化的融合,这是其中的一部分,二七精神是郑州这个城市精神的骨干。

杨桐:对,而且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二七精神对今天有啥意义?

翟宏为:今天郑州交通枢纽的形成,我觉得不仅仅是历史的、地域的,这一方百姓勤劳、吃苦、智慧能够打拼起来的,很重要一个原因是,二七精神把这个城市被唤醒之后,唤醒了城市里的大众,为了建设这个城市,为了把这片土地变得更加富强繁荣,在二七精神的带动下,敢于牺牲,敢于奉献,大家团结一致。如果我们真的去了解各行各业的话,以铁路交通发展为一个缩影的话,会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

徐建勋: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城市是红色城市,也是英雄城市,有很光明未来的城市。

郑州二七区城市历史(那一片赤焰辉煌)(11)

杨桐:郑州是浓厚历史和红色基因的结合。郑州周边的文化资源很多,比如黄帝故里、嵩山、杜甫、刘禹锡、白居易故里,在传统文化上,有非常丰厚的积淀。100年前的二七大罢工,就是它的红色基因,这座英雄的城市,也是一个红色的城市,二七区就是全国唯一一个以重大革命历史事件所命名的城区。

在红色精神里面,河南有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别山精神。还有省会郑州的二七精神,在当下来说,它依然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不同历史时期,精神内涵也在不断地变化。

翟宏为:二七精神在郑州城市精神的基础上,会要不断地发扬光大。在之前,我们是一个整合的过程,是一个“拉来”的过程,一开始可能是拉来了文明,拉来了红色的基因。在未来,我觉得有可能它是一个走出去的,开始向外辐射的文化。

河南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发源地,这里不仅物产丰富,更重要的是这个地方的人文精神,也是华夏文化一个祖脉。那这个主脉需要发扬光大的话,在某种程度上也会乘着四通八达的交通线,向周边、向世界范围内辐射。今天我们已经看到了,不光是中欧班列把个河南的很多物产送出去,更重要的我们的红旗渠精神,我们的焦裕禄精神,我们的大别山精神,包括我们的二七精神,也在向全国周边在蔓延。

杨桐:我昨天去了一个地方,河南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他们有一个2000多平方的文化展馆,其中用了非常大的一个空间来展示二七精神,包括陇海铁路大罢工、京汉铁路大罢工。无论是“铁路拉来了郑州”,还是“铁路唤醒了郑州”,还是“铁路拉动了郑州”,都跟铁路有关系。这是一个铁路系统的投资平台,把历史脉络进行了一个呈现和梳理,它更加聚焦于当下和面向未来。第一,有好多河南铁路在全国铁路建设中的第一,包括中欧班列、米字型高铁,对河南新的腾飞和成长意义非凡。第二,在未来的布局中,交通枢纽对于河南依然是相当重要,他们把二七精神已经当成企业的精神主脉了,这是个国企的党建,特别有意义,特别有价值。他树立的是坚定信仰、忠诚为民、敢于斗争、勇于担当的二七精神,这不单是对企业本身,对这个城市都是重大贡献。

徐建勋:我们郑州需要这样一个博物馆,需要一个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的企业。

杨桐:现在提起来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大家都耳熟能详了,然后二七精神呢,我们个人的理解依然不够深刻,还得靠党史专家再进一步梳理。

翟宏为:实际上,二七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今天我们看到对于二七精神的总结,有来自于学术机构党史专家的总结,有博物馆机构的总结,有宣传部门的总结,还有企业的总结。到现在为止,在二七精神的总领下,我觉得大家基本的这个方向都是对的,但是一直缺少一个特别精炼、特别明确的梳理。我觉得这可能有赖于我们的党史研究者,做出进一步努力。

郑州二七区城市历史(那一片赤焰辉煌)(12)

徐建勋:另外,二七精神也在不断地注入新的内涵,对企业也好,城市也好,它是要不断地被唤醒的,就像二七塔的钟声每天唤醒这个城市一样,让每个人成为二七精神的载体。

杨桐:让二七精神来唤醒郑州这个城市,特别是我们经历了三年疫情,经历了720,经历了无数次的困惑、迷茫,在二七百年的起点上,重新在郑州这座城市的精神地标,就是二七精神面前,向它学习,向它汲取营养,讲好这个城市的故事,传播好这个城市的文化,弘扬好这个城市的精神,这很重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