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张派唱段大全(京剧小生的身法训练)

京剧张派唱段大全(京剧小生的身法训练)(1)

每个行当不同的表演身法是京剧表演体系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 性格必不可少的艺术手段。作为一名京剧小生演员,必须通过严格的形体训练,掌握行当必备的身 法技巧和规律,才能胜任创造不同角色的基本要求。

一、京剧小生的选材标准

京剧小生是京剧行当中非常具有特色的类别,主要扮演青年书生、秀才、官员、将军或元帅的人物形象,要同时具有阳刚之气和儒雅之风;而在唱念上又是真假嗓结合,要表现出青年人的清秀。所以,这个行当的人才很难挑选,成材率也很低。如果挑选不准确,轻则是耽误一个学生的前途,重则是影响这个小生艺术行当的正常发展。

那么,我们在选拔学习小生行当的大学生人才时尤其要注意从以下方面来考察:

第一种:条件比较优秀

扮相清秀、身材匀称。气质儒雅、阳刚,腰腿功扎实,形体协调能力强,圆场及把子功好,嗓子宽亮,高音能在F调中游刃有余,同时,音色圆润、富有金属音,音准节奏好;此外,大小嗓结合较好;曾学习过较多小生基础剧目,可塑性强,了解文武小生的表演区别。

第二种:条件良好

扮相比较清秀,身材基本匀称,气质较儒雅、不媚气,腰腿功扎实,形体协调能力中等,圆场及把子功较好,嗓子稍窄(E调以上),音色较圆润,大小嗓结合中等,音准节奏较好,学习过一定的小生基础剧目,基本了解文小生或武小生的表演区别,有一定的可塑性。

第三种:条件一般

扮相一般,身材胖或过瘦,气质稍显媚气或粗犷,腰腿功一般,嗓子窄(E调),形体协调能力较弱,圆场及把子功较差,音色干涩,音准不稳定,嗓音干瘪,发闷,唱念基础较差,学过小生基础剧目较少,不了解小生行当表演的区别,表演能力较差。

第四种:条件太差

扮相差,身材不匀称,气质表现非常女气或粗俗,腰腿功很差,音准非常差、荒腔走板,圆场及把子功非常差,嗓音不稳定,唱念基础非常差,形体协调能力差,没有学过小生基础剧目,不了解小生表演的特点,不具备表演能力。

以上四种分类,前两者具备学习学习京剧小生表演的条件,是具有培养潜力的演员,而后两者是不适合学习京剧小生表演的条件。我们在选拔过程中一定要细心和谨慎,要对学生和事业负责。

二、京剧小生的身法

京剧小生演员具备了一定自然条件,还必须加强行当特色的身段训练,从而更加符合剧中人物的要求。

因此,我们在评判一个小生人物形象时,主要看重演员的表演要秀气而不媚气,英气而不匠气。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注意以下方面的训练。

1.紧衬的身段

小生身段虽千变万化,总离不开一个“紧”字,在紧中见稳,紧中见帅。偏离了这个方向,一切的训练就不是为小生行当做准备了。

“紧”字主要体现在手腕向内扣的尺寸、形体造型的尺寸和动作幅度的尺寸,手齐眉、眼打圈,身顶天,步成线,法多变,这种“紧”字涵了小生在舞台上所有的表演,并融化在唱、念、做、打等各种艺术手段中。著名戏曲教育家茹富兰先生曾说,小生要想“紧”。手与脚必须是“手掌对乳齐,踝骨奔髁膝,手带足抬如线提”,而形体的互动关系就是“未曾动左先动右、未曾动右先动左”,很显然,这是一种规范的、形象的、行之有效的表演方法,它强调身段的规格、尺寸,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只要形体做到位,人物的“形”自然就能出来,并通过内在的“紧”领神,达到内外结合,神形合一。

小生的“紧”与戏曲形体表演的“十欲”、“三节六合”自始至终是保持一致的,即“欲左必右;欲上必下;欲进必退;欲放必收;欲响必轻;欲快必慢;欲直必弯;欲正必先斜;欲高必矮;欲沉必浮”。”三节六合法”是以腰为轴,肩与胯为根节,肘与膝为中节,手与脚为梢节,其中肩、胯、脚为大三节,手、肘、肩为小三节,六个部位动作协调,同时,要做到”心与口合,口与手合,手与眼合,眼与脸合,脸与身合,身与气合”,达到英姿洒脱,神形兼备。这些内容既是京剧表演中的形体规律,也是京剧小生必须掌握的表演方法,但在用到每个具体人物身上时则有所区别。比如《群英会》周瑜是“内紧外松”,自始至终保持一种威严、帅气,在形体幅度上强调“紧衬”,表现出不怒自威之态。而《西厢记》的张珙则是一种秀气的“紧”,通过水袖、扇子、指法的收缩幅度散发出一种隽秀文雅的美。

2.独特的站姿

在京剧小生站姿中有一种最常用的站法,有人叫“小生脚”,全身重量放在一脚,另一脚脚尖跷起。脚跟着地,腿挺直,收小腹,稍颔胸,褶子或帔的前摆正好盖在脚尖上,形成一种流线美和雕塑美。这种造型主要是在表现剧中人特殊情绪或与对手交流时所用,尤其必须是身段相对的稳定和凝固时才能采用这种脚法,并与唱、念、做、舞融成一体,展现出年轻书生的秀气、文气和骨立。这种造型一般在表现文小生的人物形象时使用,如张珙、赵宠、王金龙、梁山伯等,武小生很少使用。

3.规范的坐法

京剧小生的坐法一般是根据剧中所穿服装而决定的。在舞台上,京剧小生行当根据剧中人的身 份要求,一般是穿蟒、官衣、褶子、帔、富贵衣、大靠、箭衣等。

“穿蟒”的坐法是两腿成八字,一只脚稍撇,一只脚大撇,成“子午式”,如《群英会》周瑜和《吕布与貂蝉》吕布的坐法;“穿靠”则比“穿蟒”更夸张一些,如《借赵云》的赵云的坐法;

“穿官衣”和“穿褶子”则按照“穿蟒”的方法幅度依次递减,如《奇双会》赵宠和《柳荫记》梁山伯的坐法;唯有“穿帔”较为特殊,因“帔”中间、左右都开叉,如果双腿八字撇度太大,两腿将露在外面,不太雅观,所以,双腿八字的幅度就较小一些,如《玉堂春》王金龙坐场的坐法;“穿富贵衣”比“穿帔”收缩一些,以表现落魄之寒酸和自卑,如《红鸾喜》莫稽和《评雪辨踪》吕蒙正的坐法等。

  “穿大靠”者一般是将军或元帅,所以在坐法上一般是臀部贴在椅子边,立腰,显示出人物的挺拔和威武。有的时候也可以不坐着,站在椅子前表演,表现出剧中人的英姿。如《龙凤呈祥》中周瑜、《借赵云》中赵云等。“穿箭衣”的坐法比“穿大靠”幅度稍小一些,毕竟箭衣的前面是开叉,不同于大靠有靠肚子挡着。如《雅观楼》中李存孝、《八大锤》中陆文龙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