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窑龙泉窑特征及价值(千年古窑玉堂窑)

玉堂窑是四川邛窑系的重要成员,是唐宋时期四川较大的窑厂之一,分布于玉堂镇凤岐社区和梅花社区,为唐早期至宋晚期青瓷系列窑场,面积约2.5平方公里,据记载共分布18个窑包,人称“上九堆、下九堆”,目前仅发现17处窑包。窑包范围内随处可见废弃的瓷片和少量窑具,有的地方堆积层厚5-10米。1985年7月22日公布玉堂窑窑址为成都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12月27日公布玉堂窑窑址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且纳入大遗址保护规划。它蕴涵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研价值。

八大窑龙泉窑特征及价值(千年古窑玉堂窑)(1)

1985年:成都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大窑龙泉窑特征及价值(千年古窑玉堂窑)(2)

2002年: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八大窑龙泉窑特征及价值(千年古窑玉堂窑)(3)

2013年: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且纳入大遗址保护规划。

四川省博物馆和灌县文管所于1977年进行试掘,清理了一座斜坡式龙窑,出土各种器物,包括生活用具、文具、玩具、冥器等22个种类的瓷器上千件。

2007年,成都市考古研究院和都江堰市文物局组成联合考古队,再次对玉堂窑址进行全面的文物复查。

玉堂窑址出土了有“开元通宝”(713-741)、“皇祐通宝”(1049-1054)等唐宋钱币和刻有“淳熙十四年季冬”(1187)的器物以及大量支钉、垫圈、垫板等窑具。由此可以推断出玉堂窑的烧造年度历经唐、五代、北宋、南宋约600多年。其生产大致可以分为3期。

(1)早期:唐代早中期,此期是玉堂窑的创烧期。其瓷器产品是青釉瓷器,器物较为厚重,器型主要有碗、盘、盆、钵、罐等,胎有灰色、橙色、釉色以青色和黄色为主,不少器物有青釉散黄的特征,釉下施米黄色或白色的化妆土。有的器物胎釉结合不太紧密,出现脱釉、木光等现象。使用各类支丁、垫筒、垫板做间隔窑具,没有使用匣钵。

八大窑龙泉窑特征及价值(千年古窑玉堂窑)(4)

饼足折腹碗

八大窑龙泉窑特征及价值(千年古窑玉堂窑)(5)

早期釉下彩绘纹饰

(2)中期:晚唐~五代,玉堂窑的发展期。这个时期的玉堂窑产品制作规整,基本承袭了早期的胎釉特征和装烧工艺,器物中出现了大量的玉壁底器型,器物的厚度略微变薄。

八大窑龙泉窑特征及价值(千年古窑玉堂窑)(6)

玉壁足斜腹碗

八大窑龙泉窑特征及价值(千年古窑玉堂窑)(7)

深弧腹饼足碗

(3)晚期:两宋时期,是玉堂窑的鼎盛期。玉堂窑在两宋时期产品特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器物的器壁变薄。釉色种类丰富,前期的青釉还有少量的生产,绿色、浅绿色的乳浊釉和白釉大量流行,釉下普遍施化妆土,酱釉瓷器也很丰富。装烧方法变化不大,少量使用匣钵装烧盘等浅矮器类。

八大窑龙泉窑特征及价值(千年古窑玉堂窑)(8)

玉堂窑青釉瓶式四管插宋代(960-1279年)

八大窑龙泉窑特征及价值(千年古窑玉堂窑)(9)

玉堂窑青釉双系壶 宋代(960-1279年)

八大窑龙泉窑特征及价值(千年古窑玉堂窑)(10)

玉堂窑青釉匜 宋代(960-1279年)

八大窑龙泉窑特征及价值(千年古窑玉堂窑)(11)

玉堂窑绿釉兽足洗 宋代(960-1279年)

玉堂窑有着自身独特的发展途径和生产特征,是四川地区陶瓷研究的重要实物资料,是成都平原青瓷窑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都江堰玉堂窑为代表的邛窑多以烧制百姓生活用具为主,是我国陶瓷装饰艺术单色的釉下彩向彩瓷发展的起源,是研究四川地区陶瓷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将为中国陶瓷史的研究提供更多、更新、更全面的材料。

参考资料:《2007年玉堂窑遗址调查报告》《中华玉堂窑首届精品展》《都江堰市文物志》《青山堰水情——都江堰市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卞再斌编著)等

主 管:都江堰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主 办:都江堰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宣传营销科

主 编:曾 岷

责任编辑:刘建华

值班编辑:张铴月

编 辑:杨 璨、李思易、张立新、张渝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