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乡土爱情电影(电影乡情让我想起)

80年代的乡土爱情电影(电影乡情让我想起)(1)

(边听歌边看文,找回“听电影”的感觉)

80年代的乡土爱情电影(电影乡情让我想起)(2)

作者:看云起

小时候,看电影是一种既快乐又奢华的文化娱乐活动,好多电影当时没看过,但我却对里面的情节、台词、音乐、歌曲却了如指掌,因为,我听过这些电影。

那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有个节目专门播出中外电影录音剪辑。《乡情》就是从这个节目里不只一次收听过的。

电影不能看是种遗憾,但电影录音剪辑用解说词巧妙弥补了这个遗憾,用文字将电影里没有台词音乐及演员不出声表演的地方完美地描绘出来。虽然看不见人物的表演,但你却可以在各种声音中展开想像的翅膀。对于故事的理解没有任何问题。侧耳聆听时注意力非常集中,任何细微的声响都要仔细辨认,比如脚步声、流水声、钟表滴嗒声、小鸟的叫声、演员的笑声、叹息声、吹气声、公鸡打鸣声、布谷鸟的叫声、石磨磨面的声音……要是看电影,这些声音往往会被忽略。听电影才是最细致的一种看电影的方法。

80年代的乡土爱情电影(电影乡情让我想起)(3)

而乡情这部电影就是被我用耳朵看过的电影,电影一开始,有一段笛子演奏的悠扬舒缓带点忧伤的音乐,解说词由著名播音员张悦演播,她的声音柔和甜美,听她说话就像大夏天吃冰棍,有种清凉甜蜜的感觉。《乡情》这个故事就是通过她的声音娓娓道来。

80年代的乡土爱情电影(电影乡情让我想起)(4)

农村小伙子田桂和自己的妹妹(没有血缘关系)翠翠到乡公所打结婚证,当工作人员知道他的母亲叫田秋月之后,借口公章不再拒绝给他俩领证。这段台词很有趣,听的人哑然失笑。大家来看看:

工作人员问田桂:

叫什么名字?

哪年生的?

哪个村的?

家庭出身?

问完田桂,又问翠翠,翠翠说跟他一样。

工作人员问什么一样?翠翠答一个村的。

又问叫什么名字?

翠翠答:翠翠!

啊!还有姓翠的?翠翠又答跟他一样!

工作人员问:什么一样?怪事?什么都一样!

田桂说她和我是一家,一块长大的。

工作人员诧异道:什么?

田桂忙说:不,她是我妹妹。

工作人员:你妹妹?

田桂:是我妈半路上捡来的!

工作人员恍然大悟:噢,童养媳!这句台词被工作人员用无比沉重的声音说了出来。

我听到这里不由得笑出声。

80年代的乡土爱情电影(电影乡情让我想起)(5)

没领成结婚证,乘兴而来的小情侣悻悻而归。

紧接着,公社干部来找田桂,告诉他一个秘密,原来,田桂的母亲田秋月不是他亲生母亲。他的亲生父母解放前都是革命干部,新中国成立后住在离田桂一千多里之外的大城市,多年来一直苦苦寻找他的下落。

80年代的乡土爱情电影(电影乡情让我想起)(6)

田桂回到了城市,坐着火车,小汽车回到了亲生父母身边。从此,他的名字叫匡少华。田桂有了两个家,一个在乡下,一个在城里。亲生母亲廖一萍让他重新上学,努力让他以后能有个好工作,好前途,并努力撮合儿子和城里姑娘莉莉的婚事。亲生母亲希望莉莉多给儿子熏陶熏陶,好好去去他身上的泥巴味。

80年代的乡土爱情电影(电影乡情让我想起)(7)

廖一萍对养母田秋月的态度不友好,还充满了敌意。原因就是儿子无法割舍对养母和翠翠的情意,老想着回乡下的家。

那个家,母亲温柔善良,家门口种着棵桂花树,家里吃的糖是桂花糖,酒是桂花酒,茶是桂花茶,那个乡下的家样样都有桂花香。

田桂在给翠翠的信里写到:他做梦都想回到那个飘着桂香的家,回到养母和翠翠身边。

田桂的生父匡华通情达理,一直很感激田桂的养母,他让田桂回家将养母和翠翠接到城里。

80年代的乡土爱情电影(电影乡情让我想起)(8)

田桂终于回到了日思夜想的乡下,如鱼回到了江河湖水一样欢畅。给翠翠和养母以及全村人都带来了莫大的惊喜。但很快,生母廖一萍的电报来了,因为匡华要亲自下乡接田桂的养母。廖一萍不想让田秋月来家里,特意让田桂带翠翠回城。

电影的高潮开始了:田桂不愿伤养母的心,他割舍不下这份浓浓的乡情,脸上阴云密布,左右为难。

当翠翠得知真相之后,她面临着有两个选择,一是和田桂进城,二是留在乡下。进城是一条大家都羡慕的路,毕竟人往高处走呵!

翠翠说妈一个人吃苦受累半辈子。她不能将妈一个人留在家里。她要留下来陪她。

田桂对妈说:城里再好,我也要守在您老人家身边。

80年代的乡土爱情电影(电影乡情让我想起)(9)

为了逼走田桂,翠翠情愿和田贵离婚,又烧掉了田桂的鞋样子。她想让田桂恨她,用恨逼走田桂。(现在,还有像田桂和翠翠一样的年青人吗?重情义胜于物质享受?)

一翻波折之后,在匡华的努力之下,他们三个人来到了城里。

廖一萍千方百计想赶走田秋月,一见面,她就夸张地大叫:哟,你们都来了。尤其那个“都”,声调高又拖的长。傻子都能听出那满满的嫌弃。

她嫌弃田秋月身上的泥巴味,嫌弃她的农民意识,嫌弃她曾给国民党军官当过姨太太,害怕田秋月成为儿子将来入党提干的绊脚石。

80年代的乡土爱情电影(电影乡情让我想起)(10)

但田秋月原来是廖一萍的救命恩人,如果没有田秋月,给国民觉军官当姨太太的人就是廖一萍。这个她最嫌弃的人,救了她的命,碾转几年后,又无意中又救了她儿子的命。面对恩人,她却恩将仇报。得知真相后羞愧难当。

电影用城市和乡村做对比,用田桂的生母和养母做对比,让人对真善美假丑恶一目了然,电影讴歌了农村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坚韧牺牲,批评了廖依萍的官僚作风、自私和无情。

80年代的乡土爱情电影(电影乡情让我想起)(11)

电影结尾,田秋月不辞而别,只留下了半截木梳,那是廖一萍送给她的东西,能证明她就是救过他俩性命的阿月大姐。在田桂和翠翠大声呼喊妈的尾音中,电影结束了。

那声声深情呼唤,是儿女对母亲的呼唤,也是城市对乡村的呼唤,更是每个人对自己生命之根的呼唤。

80年代的乡土爱情电影(电影乡情让我想起)(12)

图片来自网络,向原作者表示感谢

80年代的乡土爱情电影(电影乡情让我想起)(13)

图片来自网络,向原作者表示感谢

郑小萍,笔名看云起,新闻媒体从业者,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在《知音》、《女友》、《辽宁青年》、《西安晚报》等报刊发表作品。散文《母亲的虎头鞋》被收入《没有大人的夜晚——感动小学生的100歌故事》一书(九州出版社)。

“看云起的一亩田”所有作品均为原创文字,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发表自己的看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