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为什么反叛曹操 马超的父亲和族人都在曹操手中

西凉锦马超,少有勇略,威震关中,恩抚西羌,世人赞其有“信、布之勇”。怎奈世事无常,马超声名鼎盛,却不顾老父马腾与二百余口族人性命,悍然发动潼关之战(渭南之战)。事败以后,马氏满门,尽遭诛戮。

自此以后,马超的口碑呈“断崖式”下跌,以致张鲁不肯用,刘备不敢信。《三国志》载,马超晚年在蜀“常怀忧惧”,年不过五十,便抑郁而亡。

一代风云名将,落得如此下场,后人在唏嘘的同时,也不禁有些疑惑:马超当年明知老父和族人在曹操手中为质,那他为何还要起兵伐曹?难道马超与那吕布一样,也是个“唯利视己,轻狡反覆”之人?

马超为什么反叛曹操 马超的父亲和族人都在曹操手中(1)

上图_ 吕布(?-198),字奉先

一、马超一言天下弃

马超之事,犹如当年吕布。吕布是并州武将出身,其所作所为却一度对中原局势产生深远影响,因此《三国志》《后汉书》中皆有其传。话虽如此,吕布的历史评价却非常低,他不仅令史家为之诟病,就连演义也称其为“三姓家奴”。

究其原因,吕布曾两次背主,且亲手杀之;演义中,丁原、董卓皆为吕布义父,此等“弑父”之举,让吕布遭受无数骂名。而在历史上,马超口碑的崩坏,亦是如此。

赤壁之战前夕,西凉军阀马腾在张既的劝说下,向曹操表示臣服,并带上宗族二百余人并两个儿子,前往邺城为质。

曹操即将南下,自然乐于收买人心,树立典型。是以马腾降后,被封为卫尉,其二子马休、马铁亦得都尉之职。马氏一族为人臣子,自当为其征战;而马超虽然割据关中,但在名义上,他的确属于“汉庭”,属于曹操管辖。

马超为什么反叛曹操 马超的父亲和族人都在曹操手中(2)

上图_ 马腾(?-212年),字寿成

在此情形之下,马超起兵讨伐曹操,非但是放弃老父与族人性命,更是违背了君臣之道。时安定长史杨阜,便指责马超“背父叛君”,“强而无义”,益州名士王商亦称其“勇而不仁”

当然,马超有此评价,还因为他在起兵之前,对韩遂说的“奇葩”之语,见于《三国志·张既传》注引《魏略》:“今超弃父,以将军为父,将军亦当弃子,以超为子。”

自古忠孝难两全,但在极重孝道的东汉时期,公然违抗孝道之人,必然会寸步难行。守孝之人,如徐庶、毕谌,虽有背主行为,却得到主公重视;弃孝之人,如朱灵、马超,虽勇略俱全,仍难免遭到主公嫌恶。

此间道理,世人皆知。马超不顾老父性命起兵反曹,自然引来无数骂名,更有一老妇,公然叱骂:“汝背父之逆子,杀君之桀贼,天地岂久容汝,而不早死,敢以面目视人乎?”

如此看来,马超当年不顾老父性命悍然起兵,与其性格中的“强而无义”“勇而不仁”有莫大关系。“有人若此不爱其亲,焉能爱人?”正因如此,张鲁知其勇而不用,刘备闻其名却不敢信。

马超为什么反叛曹操 马超的父亲和族人都在曹操手中(3)

上图_ 东汉十三州地图

二、久习夷风好斗勇

汉末乱世,并凉二州的武将抓住机会,由此显名,并先后登上历史舞台,但边僻武人之品德,向来为人所诟病:董卓残暴不仁、李傕任意妄为、杨奉贪慕荣华、公孙瓒好勇斗狠、吕布反复无常,马超背父叛君… …

宏观角度来看,马超背父,看似荒唐、离谱,但绝非是个例。实际上,这是并凉武将的“通病”。他们常年生活在边境,与羌胡之人打交道,“久习夷风”,虽练得一身高明骑射之术,但在考虑问题时,也难免深受其思维方式所影响。

据《后汉书·西羌传》记载:“强则分种为酋豪,弱则为人附落,更相抄暴,以力为雄。”又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壮者食肥美,老者食其餘。贵壮健,贱老弱。”

所谓“以力为雄”,即指羌胡之人天生崇拜强者。强者则生,弱者则死。所有资源,一应地位,全靠武力强取。这种规则,粗暴而又简单。

并凉军队,多掺杂羌、胡兵。而吕布闻名于并州,马超威震西南,皆是依靠武力方从中脱颖而出。因此,其麾下兵马多对其有一种“狂热”的忠诚。

马超为什么反叛曹操 马超的父亲和族人都在曹操手中(4)

上图_ 马超(176年-222年)

吕布名声败坏,在中原屡遭挫折,可并州士卒依旧视其为“天神”;马超亦声名尽丧,在关中、汉中一带狼狈逃窜,却依旧能恩威并著,镇抚西羌。这不仅是因为他们勇猛过人,更是因为边僻武人的纲常伦理观念比较淡薄。

并凉一带,久居边僻之地,不慕礼法、不修经学,传统的孝道观念无法对他们带来有效“制约”,以致于当地甚至有着“父母死,耻悲泣,皆骑马歌呼”的传统。

由此,便不难理解马超为何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背父叛君”了。盖因其身具羌人血统,孝道观念淡薄;而且,马超更没有想象到:违背孝道,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麻烦。此乃性格、观念使然,不可全部归咎于其人品之过。

马超为什么反叛曹操 马超的父亲和族人都在曹操手中(5)

上图_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三、曹操巧逼关中反

言至于此,倘若再以曹操角度看待马超起兵,又有不同看法:马超背父起兵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也可能是曹操故意为之。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欲平定关陇地区,其用意不言而喻:转移曹魏政权内部的矛盾、消弭赤壁战败后的消极影响、宣扬曹氏之声威、为日后出兵汉中益州做准备。

此时,马超、韩遂在三辅地区摩拳擦掌,引起曹操忌惮;然而,马超之父、韩遂之子尚为汉臣,为曹操麾下。因此,曹操想要名正言顺对关陇地区出兵,便需要采取“钓鱼执法”之计。

马超为什么反叛曹操 马超的父亲和族人都在曹操手中(6)

上图_ 钟繇(yáo)(151年-230年),字元常

当年三月,曹操先令钟繇讨伐汉中张鲁,而后又调夏侯渊从河东出发,与钟繇合兵一处,欲“借道”关陇而入汉中。见此情景,马超、韩遂又岂能不知曹操的打算?

胡三省注《资治通鉴》说:“操舍关中而远征张鲁,伐虢取虞之计也。盖欲讨超、遂而无名,先讨张鲁之势以速其反,然后加兵耳。”

曹操行“假道伐虢”之计,欲逼反马超、韩遂,是为阳谋,理由还有二:

一方面,曹军陈兵陇右,被“堵在家门口”的关中军阀必然惊怒有加。倘若曹操无意逼反他们,他又岂会如此张扬,行此冒失之举?

另一方面,曹操做此决定,其麾下诸多谋士,皆毫无反应,实在令人生疑。

马超为什么反叛曹操 马超的父亲和族人都在曹操手中(7)

上图_ 贾诩(147年-223年)

精明者如贾诩,保持沉默;唯有看不清局势者,如高柔,反而一本正经地向曹操谏言:“今猥遣大兵,西有韩遂、马超,谓为己举,将相扇动作逆,宜先招集三辅,三辅苟平,汉中可传檄而定也。”

高柔虽然尽心尽力,但曹操却充耳不闻。原因无他,曹操此举用意,正是为了逼反马超、韩遂,好叫自己师出有名。

后来马超败北,欲“遣信求割河以西请和”,“求送任子”,但曹操却将计就计,彻底平定关中群雄,亦足以再次证明他对关陇地区的必得之心。

综上,再看马超“背父叛君”,又何尝没有三分无奈在其中?

作者:瀛洲海客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史记》《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