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草书法好雨知时节作品(大草章法临习举要)

大草也叫狂草。大草中章法最为重要,处在首位,举足轻重

临习大草书要学笔法、结构、线条等,但关键学章法,章法学好了,大草临帖就完成了一多半的任务。

大草之章法虽难以定形,但也不是说一点规律没有,也有其必应遵循的原则。这种规律和原则的获得,同任何书体一样,都要向传统学习。特别是多临摹张旭、怀素、黄庭坚等狂草作品,打下坚实的创新的基础

谈大草章法,不能不提两个人,那就是张芝,王献之。张芝开创了连绵的书写方式,王献之结合自己的父亲,和张芝的方法,开创了一笔书,连笔更多。张旭学习王献之和张芝,增加了篆书笔意。怀素的章法也是如此,不过已经自成风格了,非常成熟。总结古代大草经典作品的章法,可以发现以下特点。

一、以立势为先强调动态

“势”就是动态感,运动感,不平衡、不稳定感,这是大草章法气势形成的根源,也是大草章法的根本特征。

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大草让静止的字活了起来,在静止的纸上,笔画盘旋,跌宕起伏,内气充盈流畅,激情不可抑止。临帖大草,必须把这种态势和运动的趋势看清楚,把这种感觉写出来,不能写成静止的 ,孤立、松散的。

二、极尽变化之能事

大草线条变化无穷,结体的形状、趋势、轻重大小,布白及其形态都是变化无穷的。

怀素《自叙帖》、张旭《古诗四首》一帖之中,字之大小、疏密、轻重,欹正等,皆极尽变化之能事,充分满足了人们求异心理的需要,吸引了人的视线。展现了狂放、瑰奇、纵逸的艺术风格。

王铎是最富变化的草书大家,他的墨法由涨到渴,笔法方、圆、中、侧、绞、裹无所不用,字形字态的各种取势无所不能。

但在学习过程中,防止为变而变,走向极端,要在自如协调的基础上进行变化,保持风格的统一协调,自然天成。不能一味强调不同,而破坏了作品的整体风貌

傅山所谓“宁支离,勿安排”,正是这个道理。古代的书家成功的书作,无不是随其自然而变,在不露痕迹的过程中完成的。

三、虚实相生突出对比

“实”指纸上的点画,也即有墨的黑处;“虚”指纸上点画以外的空白,也即无墨的白处。

太黑则墨气一团,黑中应有“透光之美,否则气闷而有窒息感;太白则凋疏空旷,气懈而有松散感。

怀素《自叙帖》,冲破了字间的布白界线、字的大小形态,使得行间的空白处理意识也得到了充分发展。虽然还是以行内关系为主,但行与行之间的密切联系已使得行与行之间不可分割,浑然一体了。

傅山《草书右军大醉七言诗轴》用大块的疏密来分割空间,疏密对比超过常态。

四、行气充足、行之间联系更加紧密

大草,在一行之中,运用提按顿挫等各种不同的笔法,写出了连续不断的如激流涌动的行气。

行与行之间,相邻的两个字或者几个字没有出现同一种形态的字形,在墨色的处理上也是如此。

行间的联系,在黄庭坚时得到了发展,在祝允明时得到了大量的应用,而到了王铎时则发展到了一个高峰。

王铎草书线条的运动感,结体正欹、疏密的多变,使其行间联系形式更丰富。扩大了行间的连接空间,其字间呼应或左或右、或边缘或中间、或虚或实、或连或断。断则上下掩映,藕断丝连,意态隔空照应。连则数字甚至十几字连绵一起,数尺之间,展现千里之势。

王铎的字组合有一两个字的,也有五六个字,甚至十几个字。这些组合的出现给作品的行气带来了很多的变化。

傅山草书是典型的“连绵草”,几个字一笔完成,甚至下一字的首笔已在上一字之腹中孕育。

五、整体性。

草书作品,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作品中的线条和单字构成都是为整体效果服务的,是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狂草《草书杜甫怀西郭茅舍诗轴》,强劲奔放,字与字之间多处渗透,满纸笔画和字形的大小错落。字内布白、字间布白和行间布白,同等重要,同等安排。从视觉的效果去看,已很难分清是以字间关系为主,还是以行间的关系为主,给人一种整篇浑然一气、不可分割的感觉。

这类作品,字与字之间连带不多,而是以字的形状和势态来建立联系。临这类作品时,不能一行一行地去看,而应是一片一片、一块一块地去看其节奏变化、分布变化、对称、平衡、照应,并把这些感觉都临出来。

最后说一下大草章法,应该注意一些其他问题。

一是大草章法需要安排。不要认为古人章法都是一气呵成,不假思索,都是千锤百炼,反复实践,充分借鉴更古的古人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很多作品都是加以思考之后才落笔,这就是王羲之所谓的作字如行军布阵,一定先要安排好,胸有成竹之后再下笔。意在笔先。

现在有人提出,草书创作前可先做设计稿,即可用铅笔创出草稿,再进行创作。以我们一般的初学者而言,这也确实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但写多了之后,以不起稿为好,也不要打格或折格,不要留边,便于表现草书的

行草书法好雨知时节作品(大草章法临习举要)(1)

挥洒,这就对作者草书书写熟练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写几遍,内容熟了之后,就可以下意识随意而出。

二是书写大草,要有内在的激情,以情驭笔,写出宏大多变的气势和“神来之笔”。当然这是要以高度的技巧为基础的,不可一任恣肆妄为,否则会内蕴空乏,失之于野。观看古人经典大草作品,整篇作品浑然一体,毫无摆弄做作之气,一看便知技法的纯熟。

三是加强学识修养。书写狂草不仅仅是功力技巧的积累,也并不是人人都适合,人人都能写狂草。历代书法家无不视狂草为畏途,真正能够进入大家宗师行列的寥若晨星。大草创作要強调技法支撑、审美理念支撑、学养支撑。大草是“写”出来,是“作”出来,更不是“狂”出来的。所以,除了技法的学习外,学养的积累、审美理念的提升是大草学习者最重要也是最需要花费时间的一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