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治病救人的典故(治病救人为什么叫)
在医院、诊所和药店,人们最常见的几个字估计就是“悬壶济世”了,其用来赞誉医者的追求志向和高超的医术,你知道“悬壶济世”的来历吗?
“悬壶济世”出自《后汉书•方术列传•费长房》,成语的来源跟一位叫费长房的驻马店人有关。
费长房是一名市场管理员,有天碰见市场上一位卖药的老翁,用一个大葫芦悬挂在杆头招徕生意,傍晚罢市,因费长房对岐黄之术一向有兴趣,便悄悄跟着这位鹤发童颜的老翁。待行至隐蔽处,突然,老翁将葫芦放到地上,跳到葫芦里去了,大家都没发现,只有躲在后边的费长房瞅见了。这个费长房知道自己遇见高人了,麻溜准备了酒食过来,比后来“程门立雪”的杨时还虔诚,要拜师学艺。老翁眼看这个小费心挺诚,就说你明儿再来吧。第二天,长房掂着礼品又来拜师,老翁便带着长房一起跳入葫芦中,嚯,那场景就像孙悟空到了天宫,眼见玉堂华丽,美酒佳肴应有尽有,两人海吃痛饮而归。
随后,老先生告诉长房自己是个神仙,因为犯点小错误被贬斥到凡间,要想跟着他混等会儿就跟他走。“长房遂欲求道,随从入深山,翁抚之曰子可教也,遂可医疗众疾。”
很显然,这是个很套路的传说。 类似记载,还散见于东晋葛洪的《神仙传》及一些古史杂说等,大概说的都是汉代某年某天,河南一带闹瘟疫,死了许多人,无法医治。有一天,一个神奇的老人来到这里,开了一个小中药铺,门前挂了一个药葫芦,里面盛了药丸,专治这种瘟疫。汝南(治今平舆北)人费长房得以与老翁结缘并跟其学医悟道,壶翁尽授其“悬壶济世”之术。
中国历史上,这类的故事不少,大多是将真人真事儿添枝加叶,附会些玄虚的桥段传播出去,以求最佳广告效应。这个费同志看来也是个文案高手,这故事编排得玄幻美丽,其影响也更深远。以至于直到今天,人们仍爱将行医称为悬壶,医生或诊所的贺词也大都是悬壶济世,而悬挂的那个葫芦更成了中医的标志。生活中,我们也常用“你葫芦里到底装的什么药”来诘问别人,其渊源也在于此。
葫芦在古代称作“壶”,《诗经•七月》中“八月断壶”,特指的就是盛药的葫芦,即“药葫芦”。药葫芦既是盛药的工具,又是行医、卖药的招幌;一则向世人表明“悬壶济世”的宏愿,二则取葫芦之经济实用,相比铁盒、陶罐、木箱等,其具有很强的密封性能,潮气不易进入,容易保持药物的干燥,古时候的行医者无论走到哪里身上都背着葫芦。而且,葫芦本身也可入药,能医治很多疾病。小小葫芦,凝聚着一代代医者的仁心,寄托着中华医术的精魂,传承着我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民族智慧。
以医技普度众生的孙思邈采药行医时就必挂一个药葫芦。
近日,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读成语 学中医1》,将中医药文化和成语典故联系起来。作者培松,用讲故事的形式,解读了20个跟中医有关的成语故事。
除了“悬壶济世”,《读成语 学中医1》还收入“不为良相,则为良医” “以毒攻毒” “祸从天降” “高山流水”等与中医有关的成语故事,语言幽默,谈古论今,将历史上一些影响深远的医案娓娓道来,并结合当前社会现实加以点评,书中穿插80余张南窗的漫画插图,画风妙趣横生,给书增色不少。
(燕都融媒体记者 宋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