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孟超谈院士评选(陈孝平院士追忆吴孟超院士)

来源:中国青年报

吴孟超谈院士评选(陈孝平院士追忆吴孟超院士)(1)

2016年,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期间,陈孝平(右)与吴孟超合影。受访者供图

2021年5月22日13时02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吴孟超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吴老逝世后的第一时间,吴孟超的同门师弟、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医院肝脏外科中心主任陈孝平便接到吴孟超秘书的电话,得知了噩耗。

作为学科的开拓者,吴孟超院士不仅创立了肝脏外科的关键理论和技术体系,还建立了全球规模最大的肝脏疾病研究和诊疗中心,推动我国肝脏疾病的诊断率、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存活率均达世界领先水平。

吴孟超院士从医76年,直至97岁才退休。因为长期拿手术刀,他的手指已经变形,食指和无名指的第一个关节异常的弯曲,像钩子一样。76年来,这双手直接救治过1.6万名肝脏病人。

陈孝平院士还记得最后一次看望住在医院的吴老是在2020年12月12日,当时吴老已经不能说话,他握着陈孝平院士的手,“一松一紧一松一紧,有时嘴会动一动,可能是想说话,但是又说不出来,当时我心里面非常难受。”

陈孝平院士说,作为晚辈,其实希望吴老可以一直健康地活着,“他在世一天就觉得有后盾,有一份依靠”,现在这份依靠没了。

陈孝平院士和吴孟超院士师从中国现代普通外科的主要开拓者裘法祖先生。1985年,陈孝平博士生毕业答辩时,吴孟超是答辩专家组成员。这是陈孝平第一次见吴孟超,当时已经是军人的吴孟超并没有穿军装,只穿了一身半旧的灰色中山装,戴着同样颜色的帽子——那个年代最普通的装扮。陈孝平说,吴老当时看起来像一位生产队大队长,在机场接他的时候根本没有认出来。

陈孝平记得,吴孟超在他答辩时,提出了几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有的问题,陈孝平回答不上来,吴孟超就会耐心地告诉他答案,“他是发自内心地、真真正正地帮助年轻人啊,而不是有意刁难你,为难你。”

后来接触多了以后,陈孝平院士和吴老就变得无话不谈。但是每次见面,吴老总会问陈孝平“孝平干得怎么样啊”“有什么困难啊”。陈孝平说,他自己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吴老的帮助和教育。

此次,吴老生病住院后,陈孝平院士经常去上海探望他。前几次探望,吴老还可以说话,和陈孝平院士聊得最多的还是肝脏外科的行业发展问题。陈孝平院士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说,吴老特别强调要注重对年轻医生的培养,要帮助他们成长,中国肝脏外科能否健康地发展,关键就是年轻一代能不能培养起来,只有年轻一代培养起来了,才能后继有人,“这是吴老最后几年经常提到的问题”。

陈孝平院士说,吴老一辈子在身体力行地教年轻医生该如何从医、如何搞科研,这是一项需要长期积累的事业,没有捷径可走,不可以急功近利。

吴孟超院士当初选择专业时,听从裘法祖老师的安排,没有选择已经初步成熟且比较热门的胃肠外科,而选择了肝脏外科,并且从一而终。当时,中国的肝脏外科基本属于空白,肝脏出血问题、手术死亡率高的问题都没有解决。吴孟超院士就和另外两名医生组成了一个三人小组,从解剖开始研究,然后再进行临床。

“吴老一步一步坚持下来,几十年如一日,把我国的肝脏外科从无到有建设起来,再推向高峰。原来只有在大医院、少数医生可以做的手术,现在普及到全国各地都可以开展。吴老功不可没。”陈孝平院士说。

退休的前一年,96岁高龄的吴老还在坚持做手术。有人问手术室护士长:“开刀时,老爷子的手抖吗?”护士长回答:“不抖。”

后来,吴老对媒体说:“要说一点都不抖,那不符合科学规律。但可能是因为拿笔和拿手术刀的姿势不一样的关系,力度不一样,心情不一样吧。我拿起手术刀来,自己也觉不出抖来。”

吴老曾说过:“如果有一天我要倒下去,就让我倒在手术室吧,这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

陈孝平院士说,吴老的去世,不仅仅是肝脏外科界的一大损失,而是整个中国外科界的一大损失,“巨星陨落,我们永远怀念他”。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 来源:中国青年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