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已去秋渐浓凉风起(白露露凝而白残暑渐收)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江苏扬州瘦西湖秋色渐浓。 孟德龙摄(人民视觉)
“白露收残暑,清风衬晚霞。绿杨堤畔闹荷花。”北宋僧人仲殊的《南歌子》,描绘了江南地区白露时节的怡人景象。
白露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于公历9月7-9日交节,今年为9月7日。白露的到来意味着暑热基本结束。古人惯以四时配五行,白露属秋,“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至此节气,秋意渐深,昼夜温差加大,清晨的露水加重,在草叶花木上凝结成晶莹剔透的水滴。民间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之说。在古诗词中,白露总是带着秋天的清冷。李白的“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渲染了露水深重、罗袜渐湿的场景;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描写了月华白露夜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
白露时节,凉爽的秋风降低了气温,也带走了空气中的水分,人体常会感觉“秋燥”。此时适宜吃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滋补身体,俗称“补露”。各地“补露”方式不尽相同。比如南京人尤爱一口“白露茶”,当地人常讲“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秋白露”说的正是白露茶,较之春夏两季的茶叶,白露茶胜在平和醇厚。白露茶是对白露前后采摘茶叶的统称。若论及具体品种,则以乌龙茶最佳。乌龙茶,性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不寒不热,润肺、除燥、清热、生津,有利于秋季的身体保健。
有了茶自然少不了酒,说到白露酒,最有名的莫过于湖南的程酒。程酒取当地程江水,于白露日酿造,古为贡酒。当地人用白露米酒兑土制烧酒,酿成后入坛密封,埋于地下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开封时酒色褐红,入口香甜,后劲十足,有“酿可千日,至家而醉”之说。南朝《梁书·刘杳传》中记载了文学家刘杳与任昉谈酒的故事。任昉认为世上并无“千日醉”的酒。刘杳提醒他说,桂阳程乡有一种“千里酒”,喝了以后回家即醉,与“千日醉”也差不多。可见程酒成名甚早。
在浙西临安山核桃种植区,白露日尤其重要,这一天是山核桃的“开竿日”。山核桃每年夏初开花结果,至白露成熟,青果变成金黄色,丰收在望。当地俗语云“白露日、竹竿摇,满地金、扁担挑”。开竿前,山农们会在每一棵山核桃树下细细结网,以便集中捡拾果子。开竿日天还没亮,大家便扛着竹竿、背上竹篓,走进晨雾弥漫的山林间。男人们灵巧地爬上高高的树梢,手持竹竿敲打一个个圆滚滚的核桃果。妇女孩子们则在树下捡拾果实。待到夕阳西下,人们扛着沉甸甸的麻袋、带着从心底溢出来的喜悦归家。自白露日起,收山核桃的劳作要持续半个月左右。
劳作之余,人们还热衷于一项趣味活动——斗蟋蟀,亦称为“秋兴”。白露斗蟋蟀在宋代就颇为流行,至明清,风气更盛。《清嘉录》记载:“白露前后,驯养蟋蟀,以为赌斗之乐,谓之‘秋兴’,俗名‘斗赚绩’。”彼时人们“提笼相望,结队成群”,称蟋蟀为“将军”,相互斗乐。斗蟋蟀这项活动自白露始,一直到重阳后才逐渐停止。
白露时节,民间还有“收清露”的习俗。《本草纲目拾遗》中说,“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在白露日的清晨将植物上的露水收拢,静置之后,可用以擦眼、烹茶、煮酒。古人认为露水对身体的滋养效果因其附着的植物特性而异,比如百花露可以养颜,百草露可止消渴,柏叶露可以明目等。此俗也为白露平添了几分诗意。
(作者为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