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涪陵816地下核工程介绍(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解读)
2020年强基计划新增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这3所大学招生,该专业学什么?强基计划怎样培养?解读如下,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重庆涪陵816地下核工程介绍?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重庆涪陵816地下核工程介绍
2020年强基计划新增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这3所大学招生,该专业学什么?强基计划怎样培养?解读如下。
一、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简介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培养具备工程热物理及核工程技术基础知识,能在各相关领域从事核工程及核技术方面的研究、设计、制造、运行、应用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核工程与核技术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叉的高新技术专业,它包括核动力工程与核能利用、核技术及应用两大分支。
二、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学什么?培养要求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热物理、核工程、核技术的基础理论,受到核工程、核技术方面的实践训练,具有从事核工程、核技术的实验研究、设计建造、运行管理的基本能力。
知识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该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力学、电工与电子学、机械学、工程热物理、流体力学、核技术与核工程等基础知识;
3.获得核技术、核工程方面的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4.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主干学科: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核科学与技术,核工程。
主干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控制理论、测试技术、核物理、核反应堆、核能与热能动力装置、热工设备。
三、就业方向
由于核能源将成为中国未来能源的绿色支柱,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就业前景良好。就业单位除了传统的核科技、核工程部门外,主要集中在与近代物理技术和信息技术(IT)密切相关的领域与部门。包括在环境、医疗、卫生、国防、工业、农业的政府部门、规划部门和经济管理部门,核电工程的科研设计单位(站、厂、院、所),核动力和核供热以及常规火力电站,工矿企业,高等院校等从事研究、规划、设计、施工、核电厂运行管理及设备制造、研发、技术咨询等工作。
四、发展前景
核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与传统能源相比,核燃料体积小,1000克的铀相当于1000吨的标准煤。核电产生过程中没有温室气体产生,环境负荷极小。我国核电建设从上世纪70年代起步至今,发展迅猛,但在整个电力供应中所占比例仍然较低。2007年,国务院发布了首部《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计划未来 20年内,再兴建15座大型核电站,使环保、清洁的核能成为我国电力供应的主要能源。然而你可否知道,一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需要长达4年以上的建设周期,需要各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上千人参与其中,其中相当数量人员必须是具备经验的"高端人才",其中也包括被称为"黄金人"的高级操作员--培养一个的费用不亚于培养一个飞行员。作为国家一重大科技专项,预计不久的将来,核电站将在神州大地遍地开花,这将是迎接我国21世纪核电大发展的战斗命令和前进的号角,而发展核电的光荣与使命,永远属于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们。
五、全国第四轮核科学与技术学科评估结果
目前教育部门并没有发布权威的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大学排名,但是公布了核科学与技术学科学校排名情况,而核工程与核技术的主干学科是核科学与技术,供大家参考:
以下数据来源于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共有14所开设核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大学排名情况,比较好的学校有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以下是具体榜单。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3 清华大学 A
2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3 10001 北京大学 B
4 102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B
5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B
6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B
7 10555 南华大学 B-
8 10610 四川大学 B-
9 90038 海军工程大学 C
10 10730 兰州大学 C
11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C
12 10405 东华理工大学 C
13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C-
14 10616 成都理工大学 C-
六、培养方案摘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培养方案
我校始终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校坚守“精品大学、英才教育”的理念,坚持“基础宽厚实、专业精新活、注重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传统特色,保持适度规模,强化科教结合,重视通过学科交叉培养人才,尊重学生兴趣,完善“两段式、三结合、长周期、个性化、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注重基础、强化交叉、突出前沿”的本科课程体系,促进科技拔尖人才的成长,兼顾多样化人才培养的需求。
(一)阶段性考核和分流补入办法。我校强基计划将设置强基班,实施强基计划的各专业强基班采取30人左右的行政编制,开展小班教学。强基班聘任不同学科方向的优秀人才担任班主任,强基班所在系的系主任担任该专业强基计划主管负责人。
我校将为每名强基计划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跟踪培养发展情况,定期向学校进行汇报。每学年,按学业表现采取动态管理和淘汰机制,并从全校遴选优秀学生补入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学生的分流与补入,由学校强基计划招生领导小组和学校教学委员会共同决策。
(二)本硕博衔接培养方案。我校将积极探索强基计划学生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实施强基计划的各专业与教务处、研究生院协同,梳理各专业学科本硕博阶段的知识体系,优化课程设计,开设各学科本硕衔接基础课程以供学生选择,并从选课、排课、成绩记录等各环节确保强基计划学生能够顺畅修读研究生课程。
我校将在免试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方面优先支持强基计划学生,推广本科毕业直接攻读博士学位衔接的培养模式。
(三)其他激励机制。我校将为强基计划的实施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条件。
1. 为所有的强基计划学生提供充足的奖学金;
2. 为所有的强基计划学生提供国际交流的机会、经费;
3. 为所有的强基计划学生配备学术水平一流的导师,提供全程指导,帮助学生在学业规划、专业兴趣成长、学术能力拓展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4. 为所有的强基计划学生提供在中国科学院相应研究所、国家大科学工程和平台开展实践能力提升的机会;
5.优先推荐强基计划学生申请各类荣誉、奖励;
6. 优先推荐强基计划学生免试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培养方案
强基计划录取的考生入校后,将按照单独制订的培养方案进行培养,采用单独编班,实行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培养模式,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
(一)阶段性考核和动态进出办法。强基计划将根据各专业分阶段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开展阶段性考核,实行动态进出机制。对于阶段考核未达到要求的学生,转入该专业普通班学习。
(二)本硕博衔接培养方案。达到强基计划培养要求,完成强基计划本科阶段学习的学生可直接免试攻读研究生,可选择“本硕博”或“本博”衔接培养模式,可在本科大四阶段提前修读研究生课程。“本硕博”衔接培养的学生,硕士、博士阶段可选择在我校校本部、威海校区、深圳校区之间跨校区选择本专业或相关优势工科专业继续学习。
(三)其他激励机制。学校将从未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角度出发,强化强基计划学生的基础能力,配备优秀教师承担课程任务;同时为强基计划学生进入院士、杰青等创新团队创造条件,并为其开放各类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
学校还将多渠道筹措经费,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强基计划的经费投入,资助强基计划优秀学生到国际顶尖学校开展国际交流与联合培养;学校单独设立面向强基计划学生的奖助学金,奖励学习优异的学生,鼓励他们刻苦学习,奋发向上,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西安交通大学培养方案及退出补选机制
坚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秉承“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的办学特色,采取“夯实基础、国际视野、尊重个性、跨界融合”培养模式,汇聚最优秀的师资培养更优秀的人才,加强科教协同育人,制定科学合理的退出补选机制,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能在基础学科和国家重大战略领域中发挥引领作用的拔尖创新人才。
1.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及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秉承学校基础厚的培养特色,以学校强大的工科优势(我校工程学入选ESI排名前1‱)牵引数理化生及哲学等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构建基础扎实、专业前沿、知行合一、思维创新的强基计划培养体系。
2.汇聚最优秀的师资培养更优秀的人才。选聘院士等国家级领军人才,聘请校内外知名教授,组建高水平教学团队为强基计划学生授课。实行双导师制,聘任国内外学术大师、行业精英指导学生人生成长、学业发展和科研训练,助力学生成长与科研创新同步发展。
3.科教协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强基计划学生全面进入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研平台,培养学生以学促研、以研促学的意识和能力。加强科研反哺教学,将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实验实践教学,将研究成果转化为自主创新的实验仪器、实验项目、教学案例。
4.采取“夯实基础、国际视野、尊重个性、跨界融合”的培养模式。研究拔尖人才成才规律,夯实拔尖人才成长的数理化生等自然科学和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方法论。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面向基础研究领域国际前沿,打造文理渗透、理工结合、专业交叉、课程融合的强基计划培养方案,推动本科生进入国家级科研平台,在研究生导师指导下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制定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的长线规划,实现学术研究、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机衔接。尊重学生个性,一人一策,实施小班制、导师制、国际化、学分制的个性化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上不封顶的成长空间。
5.实施过程跟踪、成效评价的退出补选机制。实施强基计划荣誉学生资格管理制度,建立强基计划内流转和退出补选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不断挑战自我、“跳起来摘桃子”。制定科学合理的退出补选机制,每学年对强基计划学生学业、思想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未达到要求的学生,将退出强基计划并转入相同专业普通班,同时选拔相同数量的优秀学生进入强基计划的相应专业。被强基计划录取学生在校期间原则上不得转专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