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六经详细解读(伤寒六经病传足不传手经)

伤寒传足不传手经者,俗医之谬论也,岂有是哉!人禀天地之气以生,请以天地间可证者言之。

伤寒六经详细解读(伤寒六经病传足不传手经)(1)

盈天地至大而营运者,莫如元气与水。且以有形论之,则江河湖海,溪涧沟浍,以为行水潴水之道焉。人之充满一身,无非血气,亦有十二经脉,大小络脉,血海,以为行血停血之隧道。风行水动,气行血流,皆自然之理也。夫人之气,自平旦会于膻中,朝行手太阴肺经,以次分布诸经,行尽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在人则行三百六十五骨节,明日寅时复会于手太阴也。血亦随气流布营运不息,荣卫一身腠理,司开阖,维持纲纪,以为一身动静,云为之主。

所以一脉愆和则百脉皆病,理固然而不得不然也。彼云传足不传手者,何所据乎?请备言其所由。盖伤寒者,乃冬时感寒即病之名也。冬乃坎水用事,其气严寒凛冽,水冰地冻,在时则足太阳少阴正司其令,触冒之者,则二经受病。其次则足少阳厥阴继冬而司春令,而亦受伤,何也?盖风木之令起于大寒节,正当十二月中,至春分后方行温令,故风寒亦能伤之。足阳明太阴,中土也,与冬时无预而亦伤之,何也?紫阳朱子曰∶土无定位,无成名,无专气,寄旺于四季,能终始万物,则四时寒热温凉之气皆能伤之也。况表邪传里,必归于脾胃而成燥粪,用承气汤以除去之,胃气和矣。手之六经,主于夏秋,故不伤之。足之六经,盖受伤之分境界也。若言伤足不伤手则可,以为传足不传手则不可也。

伤寒六经详细解读(伤寒六经病传足不传手经)(2)

况风寒之中人,先入荣卫,昼夜循环,无所不至,岂间断于手经哉!经云∶两感于寒者,六日死。

若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皆受病,荣卫不行,脏腑不通,则死矣,岂虚言哉!尝观《此事难知》曰∶伤寒至五六日间,渐变神昏不语,或睡中独语一二句,目赤唇焦,舌干不饮水,稀粥与之则咽,不与则不思,六脉沉数而不洪,心下不痞,腹中不满,大小便如常,或传之十日以来,形如醉人,此热传手少阴心经也。然未知自何经而来。

伤寒六经详细解读(伤寒六经病传足不传手经)(3)

答曰∶本太阳伤风,风为阳邪,阳邪伤卫,阴血自燥,热蓄膀胱,壬病逆于丙,丙丁兄妹,由是传心,心火自上而逼肺,所以神昏也,栀子黄芩黄连汤。若在丙者,导赤散。在丁者,泻心汤。若脉浮沉俱有力者,是丙丁中俱有热也,可导赤、泻心各半服之宜矣。此膀胱传丙,足传手经也。又谓之腑传脏也,下又传上也,表传里也。壬传丁者,乃坎传离也,名曰经传。气逆而喘者,非肺经乎?如谓不然,何仲景桂枝、麻黄二汤乃心肺药也,请试思之。

编者按:六经乃六个典型的证型的总结,六经病并不是六条经络病这么简单。太阳病可从皮毛受(经病),也可从口鼻(脏腑病)受(温病同理),是故太阳病报告了手太阴肺经,腑病。再比如太阴病见泄泻,少阴病也见泄泻,少阴病能是少阴经病?很明显是脾和肾两个系统的疾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