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的训练和球队有什么期望(以训练成绩论资排辈)

三胞胎的军营“排位赛”

■贾文鑫 于泽琦

对孩子的训练和球队有什么期望(以训练成绩论资排辈)(1)

程亮(中)、杨选方(右)、杨选权(左)三兄弟在训练场上交流经验。徐肇成摄

暮春时节,第77集团军某旅一年一度的“沙场春点兵”比武竞赛,在青藏高原呼啸的寒风中如期拉开帷幕。

作为参赛队员,该旅三胞胎新兵程亮、杨选方、杨选权在赛前互相打气:“可别忘了‘排位赛’的事,咱们比武场上一较高下。”

别看三兄弟皮肤黢黑、虎头虎脑,说起话来却带着吴侬软语特有的温柔。谈及所谓的“排位赛”,作为大哥的程亮道出往事。

“我们从小就向往绿色军营。围着村里的退役老兵听军营故事,在田间地头玩‘打仗’的游戏,是我们童年最宝贵的一段回忆。”程亮回忆道,“去年夏天,刚刚走出校门,我们仨一拍即合,‘走,当兵去!’”

从江南小镇入伍来到青藏高原,三兄弟很快出现了“水土不服”。新兵训练期间,老二杨选方因高原反应,加之腿部受伤,渐渐地在心里打起了退堂鼓,连续两次在阶段考核中全连垫底。

看到杨选方日渐消沉的样子,三弟杨选权心里很着急。一天中午,他拉着程亮找到杨选方:“咱们三兄弟如今可都是兵,不能再以出生顺序论资排辈。不如我们来一场‘排位赛’,以后就用训练成绩说话,重新排出个老大、老二、老三来!”

虽然知道这是“激将法”,但杨选方也明白了两兄弟的苦心。他对杨选权说:“愿赌服输,现在起你是‘二哥’,我是‘三弟’!不过你也别高兴太久,我迟早要把‘哥哥’的头衔给争回来!”

随后的训练中,程亮和杨选权经常找到杨选方,一边陪他训练,一边为他打气鼓劲。在两兄弟的帮助下,杨选方奋起直追,并在随后的阶段考核中“触底反弹”,成功杀进连队前十名。

就这样,杨选方重新当回了“二哥”,然而三兄弟间的“排位赛”还没结束。他们间的比拼,也从“比一比训练成绩排名”,逐渐升级为“看谁能够率先在考核中获得第一名”“看谁能第一个站上领奖台”……

一路互助、一路比拼。今年年初,三兄弟以优异的成绩完成新兵结业考核,并同时被表彰为“优秀新兵”。携手走下领奖台,他们互相打趣说:“这次我们打成平手,不分伯仲。下连后看谁先在比武竞赛中拿到奖牌!”

为了同一个目标,三兄弟开始苦练专业技能。在该旅刚刚结束的比武竞赛中,他们三人分别摘得义务兵组“轻机枪射击”亚军、“防化洗消”季军与“地雷埋设”冠军。根据约定,这一次杨选权当上了“大哥”,程亮与杨选方则分别屈居“二弟”“三弟”。

“来来来,都想一想,下一场‘排位赛’比什么?”第一次坐上“头把交椅”的杨选权,竟颇有些当哥哥的样子。他对程亮与杨选方说:“要不然,比一比谁先当上副班长咋样?”

“同意!”“同意!”爽朗的笑声中,三兄弟布满老茧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一句话颁奖辞:别出心裁的“排位赛”,比出不一般的兄弟情。三胞胎兄弟,你们用行动开启精武强能的新航程!

得知第77集团军某旅有三胞胎兄弟同时入营服役,记者前去采访,却被“故事之外的故事”吸引——

“三兄弟”的分别与“夫妻兵”的重逢

■解放军报记者 李佳豪

记者在采访程亮、杨选方、杨选权三兄弟期间,了解到这样一段小插曲——当初,他们仨在新兵训练结束时,曾找到新兵营营长说情,希望能够在下连定岗时,将他们分配到同一个连队。

当最终的定岗方案公布时,三兄弟却傻了眼:别说是去同一个连队了,他们仨甚至都不在同一个营!为此,三兄弟大哭了一场。

在记者看来,硬生生把三兄弟拆开,似乎有些不近人情。可是该旅人力资源科科长相磊明却意味深长地解释说:“如果你只看到了这一做法的冷酷,没看到它背后的温情,说明你还没有读懂我们这支部队。”

“你听说过我旅历史上的李士楼战斗吗?”见记者不解,相磊明解释道,“在那场极为惨烈的战斗中,我旅一连前身部队官兵与敌人血战,最后只剩下一名司号员幸存。”

“我们把三兄弟分开,其实是为他们的家庭负责。”停顿片刻,相磊明一字一顿地说,“部队是要打仗的,假如……”

听到这里,记者明白了其中的深意:道是无情却有情!一个看似冷酷的举动,实际上却是带兵人爱兵如子的另一种表现。

“爱他们,就让他们分开;爱他们,就让他们重逢。”和三兄弟的经历不同,采访期间,记者又听到了这样一段关于“团圆”的故事——

该旅某连连长方广朴与某连指导员王振琴是夫妻。此前,他们分属于同一个大单位下两支相距不远的部队。虽然无法朝夕相伴,但以往每逢节假日,这对夫妻倒也能见面。

可是在“脖子以下”调整改革中,方广朴随部队转隶移防,来到高原。

由于工作性质不同,这对夫妻竟有了“时差”。好不容易商量一起休假出游,待方广朴回到家时,却得知王振琴随部队执行临时任务离开了……就这样,这对“鸳鸯”分别一年多,竟连一面也没见到。

“别的夫妻可以办理随军随队生活在一起,再不济,休假时也能见见面。而我们……”在一次谈心中,方广朴的无奈之言,让该旅领导心中五味杂陈。

“俗话说,‘一个军人半个家,两个军人没有家’。当时我们就想,能否想办法把这对夫妻调动到一起?”该旅政治工作部主任彭云说。

“然而想要跨大单位调动干部谈何容易?”彭云说,“好在上级党委对我们的想法十分支持,经过逐级报批,旅党委最终把王振琴从外单位给‘要’了过来。”

分别两年后得以重聚,方广朴和王振琴的心中充满感激。这不,去年两人双双走上连主官岗位,不久后又双双捧回“四有”优秀军官奖章。

一面在尽力往本单位“要人”,一面又在想办法往外单位“送人”。看似矛盾的事情,却在该旅真实地上演着。

采访中,记者在该旅了解到这样一条规定:“凡年满34周岁未婚或已婚未育的官兵,如有机会,只要本人提出申请,可优先交流到内地任职。”

谈及这一规定,彭云道出往事。前些年,该旅一名年近40岁的高级士官满服役期后含泪退伍:“不是我不想继续干,只是母亲身患重病,她唯一的愿望就是在有生之年抱上孙子。而我,至今还是个单身汉。虽说以前亲戚也介绍过几个对象,可是人家一听我在高原服役,就不了了之了。”

“我们旅驻地海拔高、条件苦,经济条件差、家属就业不便,相比内地部队,官兵婚恋难的问题更加突出。”谈及过往,彭云的眼中充满遗憾,“那么优秀的骨干人才,当初若是在内地服役,也许就不会退伍了……”

就这样,他们订下这条往外“送人”的规定。此后两年间,该旅党委累计协调30余名大龄单身或已婚未育官兵,赴内地交流任职。

“你看,这是我的老连队。”记者采访期间,恰逢一名已交流走的干部利用休假,带着新婚妻子返回该旅看望战友。指着营区内的一草一木,这名干部动情地对妻子说:“这儿就是我的‘娘家’,以后咱要常回家看看!”

来源: 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