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氏是三皇之首吗(太昊伏羲氏源流)

在古代文献中,对伏羲的写法繁多,例如先秦典籍《世本》中写成“包牺氏”,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中写成“伏戏”,西晋皇甫谧的《帝王世纪》中写成“牺皇”,东晋王嘉的《拾遗记》中写成“宓牺”,唐代陆德明的《经典释文》中写成“伏牺”,唐代司马贞的《补史记·三皇本纪》中写成“太皞庖羲氏”,清代吴秉权等人写的《纲鉴易知录》中写成“太昊伏羲氏”……

伏羲氏是三皇之首吗(太昊伏羲氏源流)(1)

我们可以把这些繁杂的写法归纳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和伏羲一个类型的,有伏牺、伏戏、包曦、庖犧、炮羲、赫胥、庖牺、宓羲、虑牺等;

第二类是和太昊一个类型的,有泰昊、大皓、大昊、太皓等;

第三类是和羲皇一个类型的,有戏皇、羲皇、牺皇等。

太昊伏羲氏不同称谓的含义:

第一层包含着训诂解释,说明伏羲人文初祖君临天下,伏而化之,天经地义,正如东汉应劭在《风俗通义》中说的:“伏者,别也,变也;戏者,献也,法也。伏戏始画八卦,以变化天下,天下法则,咸伏贡献,故曰伏戏也。”唐代陆德明在《经典释义》中也说明这样的意思:“包,本又作庖,郑云:取也,孟,京作‘伏’,牺;郑云:鸟兽全具曰牺,孟,京作‘戏’,云:服也,化也”

伏羲氏是三皇之首吗(太昊伏羲氏源流)(2)

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图为宋刻本)

第二层意思包含着从事的事业,例如,西晋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写道:“取牺牲以充庖厨,以食天下,故号庖牺氏,是为牺皇”;

第三层意思包含着对伏羲人文初祖的尊称,把名称与皇位结合起来叫羲皇、戏皇、牺皇等

第四层意思包含着对伏羲更大的尊敬,在名称前加大、太等字;除此以外,还包含着训诂结合民俗的解释、原始含义的解释,把伏羲解释成葫芦、混沌、太阳神等意思。

伏羲氏是三皇之首吗(太昊伏羲氏源流)(3)

大汶口文化中“昊”字字形

太昊伏羲的身份地位:

第一、伏羲为三皇之首:

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班固的《白虎通》、北宋刘恕的《通鉴外记》等古代文献,都把伏羲列为三皇之首;

《风俗通义·三皇》:

《春秋运斗枢》说:“伏羲、女娲、神农是三皇也。皇者、天,天不言,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三皇垂拱无为,设言而民不违,道德玄泊,有似皇天,故称曰皇。皇者、中也,光也,弘也。含弘履中,开阴阳,布刚上,含皇极,其施光明,指天画地,神化潜通,煌煌盛美,不可胜量。”

《礼号谥记》说:“伏羲、祝融、神农。”

《含文嘉》记:“虙戏、燧人、神农。伏者、别也,变也;戏者、献也,法也。伏羲始别八卦,以变化天下,天下法则,咸伏贡献,故曰伏羲也。燧人始钻木取火,炮生为熟,令人无复腹疾,有异于禽兽,遂天之意,故曰遂人也。神农,神者、信也,农者、浓也;始作耒耜,教民耕种,美其衣食,德浓厚若神,故为神农也。”

《尚书大传》说:“遂人为遂皇,伏羲为戏皇,神农为农皇也。遂人以火纪,火、太阳也,阳尊,故托遂皇于天。伏羲以人事纪,故托戏皇于人。盖天非人不因,人非天不成也。神农,悉地力,种㯏䟽,故托农皇于地。天地人道备,而三五之运兴矣。”


伏羲氏是三皇之首吗(太昊伏羲氏源流)(4)

第二、伏羲之王:

《周易》、司马贞的《补史记·三皇本纪》、《吕氏春秋》、刘安等人的《淮南子》、吴秉权等人的《纲鉴易知录》、《精编廿六史》等古代文献,都把伏羲称作王或木德王等;

《周易·系辞下》: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三皇本纪》中的伏羲氏:

太皞庖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

伏羲氏是三皇之首吗(太昊伏羲氏源流)(5)

第三,人祖爷:

这是群众对伏羲的普遍尊称,甘肃天水,陕西临潼、蓝田,河北省新乐市,山东省邹县凫山等地,都建有人祖庙,山西吉县把本县一座名山起名人祖山,共同敬奉人文初祖伏羲、女娲;

伏羲氏是三皇之首吗(太昊伏羲氏源流)(6)

伏羲庙

人祖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祭祀女娲、伏羲的场所遗址,是山西临汾吉县人祖山景区的核心景点,建在海拔高度1742.42米的人祖山主峰之巅。院内有伏羲殿、娲皇宫、地藏殿、唐代石碑等;娲皇宫悬崖下之伏羲岩建有十八罗汉廊,山壁嵌入十八罗汉浮雕;依山壁刻题,建小庙一座,内奉玄武、观音。娲皇宫大门前有块天生巨石,有“卧云石”、“补天台”、“娲石”之称,上下两层,均有方圆石窝一组。有学者认为是伏羲仰观于天,俯察于地,产生“天圆地方”观念的表达。人祖庙外墙在1938年被第二战区阎锡山的晋绥军改建为抗战防御工事,修复后,发现它是上下三层碉堡、顶部为交通战壕的壮观军事工程。

伏羲氏是三皇之首吗(太昊伏羲氏源流)(7)

山西人祖庙

第四,部落首领:

《辞源》、《辞海》、《中国姓氏寻根》等我国著名辞典,都称伏羲为我国古代著名部落首领

《辞源》伏羲条载:“古代传说中的部落酋长,即太昊。风姓。相传他始画八卦,教民捕鱼畜牧,以充庖厨。又名庖牺(《易·系辞下》),又作宓羲(《后汉书·古今人表》)、伏戏(《庄子·大宗师》、《荀子·成相》、《淮南子·览冥》)。宓,即古伏字。”又,或作炮牺(《汉书·律历志》)、包羲(《周易·系传》);或称皇羲、羲皇;太昊,亦作太皞(hao)、太暭、太曎。

伏羲氏是三皇之首吗(太昊伏羲氏源流)(8)

关于太昊、伏羲的区别

太昊,是上古华夏部族的祖先和首领,三皇之首,亦作大嗥、太嗥、风姓,号伏羲氏。以木德王,是为春皇。在位百十一年,一云百六十四年,定都汶上。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春秋战国前期的主要文献《左传·昭公十七年》“陈,太皞之虚也。

伏羲(生卒年不详),风姓,燧人氏之子。《史记》中称伏牺,又写作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又称青帝,是五天帝之一。传说其生于成纪,所处时代约为新石器时代早期。伏羲是古代传说里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相传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

伏羲氏是三皇之首吗(太昊伏羲氏源流)(9)

伏羲、太昊二者渊源:

在先秦可靠的典籍中,言太昊则不言伏羲,言伏羲则不言太昊,太昊与伏羲并无任何瓜葛荀子当生于战国之末,他在《正论篇》中提及“太昊”,在《成相篇》中又言“伏羲”,两名共见一书,自非一人

学术界亦有伏羲、太皞之辨,或谓为二人。其中伏羲为华夏人文始祖,太皞是东夷部落首领。学界普遍认为:伏羲生于成纪(今甘肃天水),建都于陈仓(今陕西宝鸡),后袭“陈”于今河南淮阳。换言之,天水为第一代伏羲,第二或第三代都于陈(今陕西凤翔、宝鸡一带);第四、第五代或者更晚一代才扩展到今河南淮阳建都,称太昊。说白了伏羲是指远古开始有畜牧业的一个时代(《竹书纪年·太昊伏羲氏》在位一百一十五年),伏羲部族因迁徙之故,“逐水草而生”,最初由氏族而部落,然后由部落而部落联盟,进而发展成为部落集群(与东夷部族合并)。需要指出的是,部落无论怎么迁徙,迁到哪里,他们都“袭”着原部落的“号”,这就是伏羲部落多故里的最根本原因。而太皞则可能实有其人,太皞传为五帝之一,系东夷部族首领,活动中心在陈(今河南淮阳)

伏羲氏是三皇之首吗(太昊伏羲氏源流)(10)

淮阳太昊陵

在可靠的史籍中,最早将太昊与伏羲并称为一体的,乃是西汉末年刘歆的《世经》。刘歆与其父刘向俱为西汉学者,古文经学派的开创者。《世经》存录于《汉书·律历志下》。在《世经》中,刘歆从西汉末年的政治需要出发,突破传统的以黄帝为历代帝王之首的体系,以伏羲与太昊并称,炎帝与神农并称,列于黄帝之上,推之于古代帝王世系之首,其后班固引之于《汉书》,后世史籍相继采从此说

《汉书·律历志下》:

世经春秋昭公十七年“郯子来朝”,传曰昭子问少昊氏鸟名何故,对曰:“吾祖也,我知之矣。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太昊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昊絷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言郯子据少昊受黄帝,黄帝受炎帝,炎帝受共工,共工受太昊,故先言黄帝,上及太昊。稽之于易,炮牺、神农、黄帝相继之世可知。

太昊帝易曰:“炮牺氏之王天下也。”言炮牺继天而王,为百王先,首德始于木,故为帝太昊。作罔罟以田渔,取牺牲,故天下号曰炮牺氏。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言虽有水德,在火木之间,非其序也。任知刑以强,故伯而不王。秦以水德,在周、汉木火之间。周人俣其行序,故易不载。

参考资料

《周易》

《汉书》

《风俗通义》

《帝王世纪》

《三皇本纪》

《辞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