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时随地想聊就聊(只想安静的聊个天)

编注:此前少数派曾以 iOS 版为例推荐过Telegram,这篇文章主要从 Android 版来介绍与剖析 Telegram 的方方面面,文中提到的诸多细节,即使是已经在用 Telegram 的你,也不一定全部知道。

如果让你在「大而全的应用」和「小而美的应用」之间选一个,你会选择哪一个?

你可以带着这个问题来阅读这篇体验报告,今天的主角是一款 IM 应用:Telegram。

Telegram Messenger 是一个跨平台的实时通讯应用,它的客户端是自由及开放源代码应用,但是它的服务器是专有应用。用户可以相互交换加密与自析构的消息,以及照片、影片、文件,支持所有的文件类型。官方网站有正式发布 Android、iOS、Mac OS X 与 正在 Beta 的 Windows Phone 的版本。

以上为 Wikipedia 中关于 Telegram 的介绍,简单来说,它是类似微信、Line、Whatsapp、Messenger 的一款实时通讯应用。

或许你之前没有听说过这款应用,没关系,因为它所属的公司 Telegram Messenger LLP是一家独立的非营利公司,没有商业利益驱动,不制造新闻,不炒作,产品不被大众所知也就不难理解了。

但这些因素不妨碍它是一个好产品,我非常喜欢它,为自己喜欢的产品写一点介绍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功能篇:专为聊天而生

厌倦了微信绿和微博橙,看到这种墨蓝色调还是蛮舒服的。它整体采用了 Material Design 的设计规范,功能都集中在侧滑抽屉中,主界面为聊天界面,点击主界面右下角的「大美圆」可以发起聊天。

随时随地想聊就聊(只想安静的聊个天)(1)

初识过后,看看它到底能做什么:

  • 一对一聊天聊天
  • 群组聊天
  • 私密聊天
  • 公告板 - Channel

前两个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了,下面简单介绍后两个:私密聊天和公告板 Channel。

私密聊天

在 Telegram 中可以发起一个私密聊天,在进行私密对话时,用户可以设置阅后即焚定时器(见图 1),既定时间过后,私密消息(文字、图片等)就会自动消失。且在私密聊天模式下,检测到截图时会在对话中显示:「xxx took a screenshot!」、「You took a screenshot!」,非常讨人喜欢。其实,更极致的做法应该是:在进行私密聊天时反截图,即无法截图,但这需要操作系统的支持,是后话了。

可能大家会问了,咦?这不是支付宝和微博最近新加的那个功能么?没错,完全一样,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这个 feature 在 Telegram 和 Snapchat 中早已是稀松平常的东西了。

随时随地想聊就聊(只想安静的聊个天)(2)

关于私密聊天,还有几点需要注意,它采用的是端对端的加密方式,所有内容不会通过 Telegram 服务器;当用户登出帐号时,私密聊天的内容会全数消失。这些都体现了 Telegram 最引以为傲的一个点:security.

提到隐私安全,官方曾发起一个竞赛,悬赏 20 万比特比奖励有能力破解已拦截的通话消息,一位信息技术社区的用户发现了安全问题,修正过后,他获得了 10 万美金的奖励。在我们隐私被暴露在互联网各个角落的今天, Telegram 对信息安全的重视显得弥足珍贵。

公告板 - Channel

在最近的一次升级中,Telegram 新增了一个 Channel,简单来说,它就是像广播或者公告板一样,话语权掌握在少数人(管理员)手中,和其他功能用来信息交流不同,这个功能主要用来信息分发。

像一些不希望被刷屏的消息如活动公告、轻量级的任务分工、会议记录等内容就可通过 Channel 公告。

随时随地想聊就聊(只想安静的聊个天)(3)

细节篇:每一点做都到无可挑剔

坦率的讲,上面的功能介绍没什么意思,关于 Telegram 的细节设计才是我真正想和大家分享的。产品逻辑上、交互细节上以及视觉上的一些细节设计 Telegram 都做到了极致。

1. 向无趣的默认白色聊天背景说再见

这是使用 Telegram 时首先打动我的一个细节,在使用微信时,我就极其讨厌默认的白色聊天背景,每次都会更换为暗黑背景。Telegram 的默认背景不是一张白纸,而是经过创作的一张小作品,虽说偏向小清醒,但我依然喜欢,有这种小趣味的产品往往更能博得我的喜欢。

下面附上 Telegram 的默认聊天背景库,比起微信「可怜」的 10 张图,确实要优雅很多。

随时随地想聊就聊(只想安静的聊个天)(4)

内置大量的优质背景图,除了能体现开发者的审美和趣味外,还有这样一个附加值:它能最大程度较少「用户使用不合适的图(包括但不限于自拍、他拍等人像)当聊天背景」的可能。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女孩子使用微信时,想换个背景图,结果发现自带的背景图库资料质量非常之差,只好从自己的相册里选了,后果将不堪设想,这其中一半责任得算到厂商头上。但在 Telegram 中,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会少一点。数量和质量,一个都不能少。

2. 一目了然的输入、在线等状态

在 Telegram 中输入消息 / 发图,会显示「...typing / >>sending photo」的字样;发送后,消息的右下角会出现一个对勾,表示发送成功;当对方已读后,会显示为两个对勾;如果朋友没能及时回复,聊天界面还会显示对方上次在线时间。

随时随地想聊就聊(只想安静的聊个天)(5)

这是一个双刃剑式的设计。避免了一些误会,增加了一些趣味,但同时它会把你的实时状态彻底暴露在别人面前,有人喜欢有人厌。针对这种情况,或许增加一个自主关闭的选项会好一些吧?

3. 支持调节进度的语音消息

在 Telegram 中,用户可以调节已发送或已接收语音的进度,选择从第几秒开始听。特别是当遇到超长语音并且中后部分听不清需要反复听的时候你就明白它的好了。

随时随地想聊就聊(只想安静的聊个天)(6)

但在语音这点上,Telegram 比微信差的一点是,无法设置为仅通过听筒播放,经常外出的朋友或许会遇到公共场合语音误公放的尴尬。

4. 滑动关闭图片

这不是一个划时代的交互,但不得不承认它确实太方便了,Google Photos、Telegram、iOS 9 以及很多第三方图片类 App 都已支持滑动返回。有人会觉得这似乎没什么吧?这样说吧,这是一个你看起来不觉得有什么,但用过之后就彻底回不去了的东西。

随时随地想聊就聊(只想安静的聊个天)(7)

5.分享链接时的预览

如果通过 Telegram 分享一个链接,它会自动抓取这个内容源的平台、文章标题以及内容的开头简介,方便你提前对它进行一个预览以决定是否要打开它。

随时随地想聊就聊(只想安静的聊个天)(8)

6. 高效的快速发图

点击输入框内的「回形针」按钮即可发送视频、本地音频、文件、名片、地理位置等信息,但同时你会发现,在这上方有一个缩略图条(详见图 1),按照时间逆序排列了所有图片,方便用户快速发图。iOS 版微信曾经借鉴过这个设计,但后来取消了,最新升级的 iOS 9 也新增了一个类似的设计。

此外,它还支持在线搜图:如下中图为从 Gallery(相册)中选择图片时的样式,可以看到图片文件夹上方有两个搜索入口,支持从互联网搜索图片以及 GIF 然后发送,试搜关键词「Google」的结果如图 3.

随时随地想聊就聊(只想安静的聊个天)(9)

除去这些,打开「回形针」时的动效也特别好,似水波纹从一个角落徐徐散开直至完全打开。Material Design 的魔力在这个时候就体现出了。

7. 更近细分的媒体信息

无论是一对一的朋友聊天还是群组聊天过程中,我们都会分享很多图片、链接、音频、视频等信息,将这些信息保留并单独出来对日后检索非常有益。相比微信中仅支持查看聊天图片,Telegram 做的就细致很多了,在 Shared Media 中可以分类查看图片、文件以及链接。

此外,当打开单一照片,还能查看照片发自哪位好友以及照片的发送时间,以上总总都增加检索的易用性。

随时随地想聊就聊(只想安静的聊个天)(10)

8. 支持针对性回复

Telegram 的群聊机制是真正符合群聊的一个。最主要的一个表现为:它支持针对性的回复。我可以针对 A 说的某句话发表看法,单击信息然后选择 Reply 即可。此外,针对性回复还支持对话定位追踪,如下图 1,当我们点击图 1 中的「我找找」这三个字时,进度会自动回到「我找找」这句原话的位置并蓝色高亮显示,此时,屏幕右下角有一个按钮,点击即可回到「找到了么?好像图还没过来。」这句。

随时随地想聊就聊(只想安静的聊个天)(11)

9. 灵活的通知机制

Telegram 的通知机制也非常详细,可以针对性的设置一对一聊天、群组聊天通知时的振动、声音、消息预览、LED 指示灯颜色等。或许你会觉得有些繁琐,但这些毕竟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值得花些时间设置一下。当然,如果你的真的懒的设定(比如像我一样...),默认的通知设定也能给你一个很不错的通知体验。

除去高度定制的通知设定,我最喜欢的一点是:定时静音。和 Smartisan OS 的定时静音理念非常相似,Telegram 支持 1h、8h、2d 的定时静音,非常适合看电影、开会、读书、周末等场景。

随时随地想聊就聊(只想安静的聊个天)(12)

限于篇幅,以上仅列举了 9 个我比较喜欢的细节设计,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还有很多如表情、默认头像设定等小趣味没能和大家分享,就留给大家使用过程中自行挖掘吧 :-)

番外篇:优秀的多平台支持以及开放性等

专注聊天的功能以及非常多的人性化细节设计让 Telegram 这款产品大放异彩,但这还不够。多平台支持也值得一说。它可以真的称得上是全平台支持,除了基本的 iOS(iPhone & iPad)、OS X(OS X 下有两个版本,其一为专注聊天的 Desktop 版)、Watch OS、Android、Windows、网页版外,还支持 Firefox OS、Linux(64 bit & 32 bit)等,且每个平台都做到了体验上的极致,反观微信,虽然也支持了大多平台,但很多版本(特别是 Mac 端)仅仅是能用的状态。

多平台支持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它的开源,大家可以基于官方开源的部分进行优化,例如增加一些人性化设计或者进行本地化适配等。@李笑来老师的 Dove(iOS App)就是一个优化版本,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下载体验。

如果说其他平台的体验有些瑕疵还可以接受的话,那二者在官网的比拼上,微信就彻底败北了。如果 Telegram 的官网可以给 5 星的话,抱歉我只能给微信 1 星。

随时随地想聊就聊(只想安静的聊个天)(13)

总结

回到开头引出的那个问题:如果让你在「大而全的应用」和「小而美的应用」之间选择一个,你会选哪一个?

我的答案无疑是后者。国内做产品都喜欢做大、做成平台,App 的命,操作系统的病。一个浏览器要把应用商店、新闻资讯做进去;一个号称要连接一切的微信做起了支付、游戏、信息分发。反观国外,大多喜欢一个应用优先搞定一个功能。这两种路数各有利弊,仅从体验上来说,我喜欢轻快的,讨厌臃肿的,因此偏向后者。

登录使用 Telegram 可能需要借助一些网络工具,各版本 Telegram 下载地址如下:

如果周围没人在用,欢迎你加入少数派 Telegram 群组(点链接加入):

注:本文首发于锤子科技论坛,文章略有改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