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被华尔街算计了(吉利被华尔街算计了)
如果说比亚迪的成功,是出身名门、苦练武功引领行业新潮,那么吉利的成功,就是兼采百家所长实现草莽逆袭。
本月中旬,吉利公布2021全年销售成绩,总销量超过132.8万辆,位列国产汽车销量榜榜首。从单打独斗、不闻其名,到成长为横跨燃油、电动两大领域,涵盖高中低端各个消费层面的超级汽车联盟,吉利的崛起,是中国自主汽车品牌从0到1的重要缩影。
而这一切,都要从吉利收购沃尔沃说起。
一、吉利对沃尔沃的执念从何而来?李书福第一次表露出想要收购沃尔沃,是在2002年的吉利董事会上。当时大家的想法是,“李老板”可能“喝高了”,随口说了句醉话。彼时的吉利集团全年销售额甚至不到沃尔沃汽车销售额的1/10。因此,李书福所谓的“收购沃尔沃”,就好比一家小型连锁超市居然打算收购沃尔玛。不过从行动上看,李书福确是认真的。
开过董事会,李书福就成立了沃尔沃收购小组,时刻紧盯沃尔沃的新动向。为何有那么多欧美汽车豪门,李书福偏偏看上了沃尔沃呢?原因有两个,一个和吉利有关,而第二个原因,则源于沃尔沃的特殊处境。先说第一个。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步放开,外资巨头进入中国市场。一汽大众、上汽通用、广汽本田等合资车企陆续成立起来。那时候,新能源汽车还完全停留于概念阶段,所谓的“弯道超车”根本无从谈起。在纯粹的燃油车赛道上,国产车与合资车没有一战之力。比如传统燃油车的三大件——底盘、发动机、变速箱,哪一样拿出来,国产车都和外资车厂存在巨大差距。
尤其是汽车发动机领域,国产发动机只有柴油机可堪一战,比如潍柴动力的柴油发动机将热效率提升到了50%以上,超越日德,全球领先。但柴油机因高污染、噪音大不适宜在乘用车中安装。可以说,当年的燃油发动机就如同今天的光刻机一样,已经成为制约国产汽车发展的关键瓶颈。
自家造的不好,就只能靠买,吉利汽车当年采购的就是丰田的发动机。关于日本产品,网上一直有一种说法:“一流产品卖欧美,二流产品自己用,三流产品卖中国”。观点虽然有些以偏概全,但在汽车发动机领域,情况的确如此。丰田肯向吉利出售的发动机,多是旧款车型、甚至已停产车型的发动机,但那个时候,吉利也别无他法。
为了摆脱“吃剩饭”的局面,吉利于2002年宣布,将致力于国产发动机的研发工作。结果吉利这一研发,丰田不高兴了。同年,丰田一纸诉状将吉利告上法庭。起诉书里,吉利的“罪状”有两条:
其一,吉利外销车型的车标设计,“酷似”丰田的牛头车标,有侵权嫌疑;
其二,吉利未经丰田允许,擅自以“丰田8A发动机”为卖点,盗用丰田的品牌价值。
显而易见,这两项罪名即便胜诉,杀伤力也不大。大概是知道自己也无胜算,所以丰田在正式开庭前,特意向吉利方面表示,丰田可以撤诉,条件是吉利必须承认“侵权”事实,并公开道歉,但吉利拒绝了。
最后丰田败诉,但整个诉讼过程,特别是丰田那条“伤害不大,侮辱性极强”的和解提议,让李书福久久无法释怀。手中没有核心技术,必定会受制于人,李书福决定必须要改变局面。
但是技术从哪来?方法有两个,要么坚持独立研发,十年、或者百年磨一剑;另一个方法是,直接买一个有技术的汽车公司。李书福选择了第二条路。
二、高盛局中局?李书福:自以为聪明吉利之所以选择收购沃尔沃,和沃尔沃当时的处境密切相关,形象地讲,沃尔沃当时的日子,过得也相当憋屈。
1999年,有着70年造车历史的瑞典汽车豪门沃尔沃,被美国福特以65亿美元收购。从欧洲到美国,沃尔沃满心欢喜地来,可惜,福特对沃尔沃采取了“随缘”的政策。后续几年时间,沃尔沃在福特汽车的发展规划里,并未得到重视。从1999年到2010年,十多年的时间里,沃尔沃销售战绩乏善可陈,比较受市场欢迎的车型,仅有XC90这一款。
转眼间来到2008年,金融危机呼啸而至,福特公司首先想到的就是把沃尔沃卖个好价钱换取现金,从而缓解自身的财务困境。为了把沃尔沃炒出高价,福特还专门联合高盛,费尽心机地打造了一个以吉利为套路对象的局中局。
不过,最优秀的猎人,往往是以猎物的身份出现。
2007年,参加底特律车展的李书福,先是和福特副总小多特纳大谈自己对沃尔沃汽车产品的喜爱,同年9月还十分郑重地以吉利集团的名义,正式向福特提交了购买沃尔沃的邀约。到了2008年,吉利想要收购沃尔沃,已经成为汽车营销界广为人知的内部消息。
为了实现用沃尔沃大赚一笔的目的,福特巧妙安排自己的华尔街顾问——高盛的肯尼斯和吉利的顾问梅瑞克·考克斯共同推进收购事宜。两位顾问都曾在高盛任职,交情甚笃。福特觉得,这样一来买卖双方的顾问都是自己人了,打算做个局中局,半推半就,将沃尔沃卖个好价钱。
而李书福这边,早在老牌投资银行——罗斯柴尔德的撮合下,和前沃尔沃总裁奥诺夫成功会面。一番畅谈下,奥诺夫被李书福描绘的愿景所打动。这位奥诺夫回到罗斯柴尔德银行总部后,便大讲吉利的好话,罗斯柴尔德方面,开始全力辅助吉利。
要知道,福特和吉利围绕沃尔沃的收购,主要由高盛和罗斯柴尔德两大银行经手安排,吉利获得了罗斯柴尔德的支持,福特则自认为获得了高盛的帮助。谁胜谁负?2008年7月,吉利出价了。
三、结语一开始吉利出价35亿美元,福特并不认可。但随着次贷危机影响越来越大,双方又开始重新调整价格。
每当谈判陷入僵局,罗斯柴尔德方面立即派人从中斡旋,名义上是帮助双方,实际则是帮吉利促成收购交易。最终,福特先松了口,吉利在支付18亿美元买价和9亿美元的初期运营费用后,获得了沃尔沃汽车全部资产的所有权,也包括全套的沃尔沃10963件知识产权和专利。
自此,这场汽车行业的“世纪收购”也落下帷幕。通过这次收购,全世界都认识了来自东方的汽车集团——吉利,也看到了中国汽车制造业的雄心勃勃。而帮助吉利对抗高盛的罗斯柴尔德也拿下了全球汽车行业顾问的头把交椅。
而被收购的沃尔沃一改往日阴霾,根据沃尔沃公布的2021年上半年全球销量数据,沃尔沃全球销量达38万辆,成为创立94年来最高的销量。
可以说,这场收购战,站队吉利的,都赚到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