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东北撸串(有的年轻人在北京)

大城市996风波虽然告一段落,但繁忙的互联网大厂人已经从写代码变成写遗书了。

北上广等大城市年轻人工作压力大一直是居高不下的话题,这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未来的路——

是在大城市继续打拼,还是回老家提前养老。

一部分人想家了,一部分人想开了。

这中间就不得不提到我们的精神故乡、宇宙的尽头——东北。

从最近冬奥东北运动员一张嘴就满口的大碴子味儿和取得的优异成绩,到热播电视剧《人世间》呈现出的东北黑土地在建国以来的发展史。

以及鹤岗的房价也在去年备受全国买不起房的年轻人关注,「张同学」在短视频平台的爆火也让全国人民透过手机这块小屏幕开始对东北的农村生活从《乡村爱情》后进一步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回东北撸串(有的年轻人在北京)(1)

中国东北籍冰壶运动员凌智 图源:视觉中国

继#赵本山、#经济下滑、#人口流失等话题后,东北再一次站在了流量与文化的高地。

陆续开始有生长在东北的年轻人,在外深造后选择回到自己的故乡——

回流。

回东北撸串(有的年轻人在北京)(2)

卷,这个贯穿了2021的一整年的关键字,并延续至今。

但是在东北,你说出「内卷」二字,大多数人给你的回复会是:「啥玩意儿?」

就算有人懂,「卷」后面也会跟上两个字——NM。

「上海就是这样一座城市,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

「你见过凌晨3点的北京吗?」

诸如这种每天激励大城市年轻人奋斗的鸡血,放在Base在东北的精神小伙儿、扒蒜老妹儿眼里,都tm是「扯淡」的毒鸡汤。

这也是为什么,就算北上广的年轻人薪资是在老家就业同学的十倍,焦虑也会与日俱增——不努力就会被淘汰。

经历过的人都知道,当你习惯了这种生活节奏,甚至休息给你带来的不是放松,而是不安全感。

年度体检报告还没出来的那几天,你的脸上甚至会因为上火,突发几颗痘痘。

而东北,不时兴儿奋斗B。

半夜22点以后,手机亮了显示的不是恼人的工作信息,而是你铁子的一句——

刘哥,晚上撸点串儿喝点儿,然后搓个澡儿去呗,我请客。

回东北撸串(有的年轻人在北京)(3)

东北电影「东北虎」剧照

而所有「卷」来的焦虑,根源都来自于攀比和对未来的未知。

在东北不像北上广,很少有因为拆迁一夜暴富的暴发户,谁家在村里还没有两块地?也很少有哪个酒局认识的哥三年把公司干上市了,当然什么身价百亿千亿的大老板大多数情况下不会跟你在一个饭桌上。

如果有一些算得上的「富二代」,那也不好意思,你虽然比我有钱,但你也没比我有钱多少。既然大家都差不多,我看着也不是很闹心,卷就显得没什么必要。

说句不好听的,个体的「卷」在东北没有市场,毕竟我们大东北「举荐制」代替了「内卷制」。

熟人社会,干啥事都熟门熟路。你给我打个电话,我帮你办点事,我给你打个电话,你帮我办点事。

就算有时候一二百块钱能解决的事儿,也得找熟人,咱们混的就是这个。

张个嘴有时候把事儿就办了,「卷」自然没有意义。

回东北撸串(有的年轻人在北京)(4)

东北电视剧「马大帅」辽北狠人范德彪剧照

而对未来的未知这件事儿也不存在,毕竟对选择回来或者选择留下的年轻人来说,这是已知的。

既然选择留在东北,那些对未来远大的理想与抱负就不在目标范围内,卷都不想卷了,更不会去想卷之后的结果了。

东北就算是省会城市的房价也敌不过东南地区二三线城市的房价,再加上八九十年代计划生育做得好,想买套房对于每个独生子女家庭来说并不吃力。

而考虑到子女的上学问题和老人的医疗问题,这两件事来说东北的教育水平和医疗水平并不落后。早年间长子的身份和重工业时代的辉煌,让东北的城市基础建设的水平并不比其他城市差。

这些在大城市需要日思夜想的问题,在东北很顺畅的就能解决,收入也稳定,钱留着不花干啥呀?使劲造就完了。

回东北撸串(有的年轻人在北京)(5)

东北的不内卷,是受够了大城市卷的东北年轻人有底气回到故乡的重要心理背书。

大城市引以为傲的被量化了的GDP数据,并不完全能体现一个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深圳GDP全国最高,说回房子,80%在深圳勤恳工作的年轻人连房子都没有,就算有一句「房子是别人的,但生活是自己的」作为每天深夜睡不着觉看天花板的精神寄托,但经历过的人心知肚明——

出租屋隔间很难有家的感觉。

就算凑齐了首付买了房,但按照深圳平均下来的个人收入,一年的薪资只够买1平方米,身上背着的房贷,也很难让你的生活有「质量」可言。

而东北#人口外流和#经济下滑的标签近几年就没摘下去过,东北GDP不行,但为什么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的,是连东北的gai溜子都抽着华子,生活状态是——

没事儿夹个小包儿,穿个小貂儿,开着捷达,喝着小烧儿呢?

从前一阵子引起网民热议的流调中就可以看出,别的城市的人不是在加班,就是在出差开会,而东北不是在撸串,就是洗澡唱歌。

像我们知名东北网红说的:

我们东北人的特点就是不爱吃苦,不爱遭罪,就爱干「俏活儿」。

据传说,前一阵子在哈尔滨拍探店视频的网红,比饭店的数量都多了。

那么问题来了,人口外流的重要原因是因为就业机会不多,但为什么开始有一帮虎头虎脑的年轻人选择回流?

回东北撸串(有的年轻人在北京)(6)

问如今的00后最理想的职业是什么?

可能十个里面有八个会脱口而出——网红。

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还没有经历社会化的年轻人也都深知流量的价值,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从事自媒体这个行业。

当然,东北年轻人也不例外。

而自媒体对于东北人来说并不是一个难以上手的工作。

对于在其他城市,例如杭州、广州、上海的自媒体从业者来说,它需要脚本、需要专业的运营、需要数据优化、需要高昂的成本投入。

对于天赋异禀,骨子里流着幽默「细菌」的东北人来说,自媒体的另一个名字就是——记录生活。

「啊,我随便录着玩儿的就火了,这不扯呢么,嘎嘎嘎嘎~」

目前生活在铁岭的短视频主播之前在北京的出租屋做了2年的娱乐直播,从0-1,每天昼夜颠倒的面对手机中9级美颜的自己陪着晚上不爱睡觉的客户(大姐),突然有一天在洗澡时扫了下镜子,发现原来真实的自己这么真实,越发的憔悴。

回东北撸串(有的年轻人在北京)(7)

东北知名艺术家长贵儿扮演者直播截图

于是下定决心,在母亲53岁的生日给她来一个惊喜——

回铁岭。

本以为脱离了北京的网红圈子自己两年的时光除了攒下些积蓄就打了水漂,回家后无意把发小儿几人在饭桌上的酒后闲聊记录下来发了短视频,火了。

几个人一哈哈的数据比在北京高价买的赞还多。

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从事或者想从事自媒体行业的年轻人选择回家进行创业。

算一笔简单的账:

东北的房屋成本、交通成本、人力成本都是大城市的几分之一,而在同样的互联网平台上带的都是一样的货,赚的都是一样的钱,你在工作的时候我也在工作,我想玩的时候坐高铁、坐飞机就去了。

交通的便利,如果我想去北京和朋友们吃个饭,随时出发;如果想去上海蹦个迪也就是一个多小时的事儿;如果感觉冷了,倒不如带几件短袖直奔咱们东北第四省——海南度一个月、半个月的假,反正东北人也都来了,在这拍拍段子八九不离十还能涨涨粉。

在如今最火热的流媒体短视频平台上,东北自媒体人的占比绝对是高的,就算数据上不严谨,但观感上真的是被东北人入侵。

虽然做自媒体也不轻松,除了原生的幽默、自信、表现力和感染力以外,还需要泉涌般的ideas,但在自己的家乡,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还能养活自己,难道不是件幸福的事儿吗?

前一段爆火的张同学,用技术流的拍摄手法展现了东北这片黑土地的民风与生活,让无数人对东北人淳朴的生活方式带来的简单的快乐心生向往,这是每天坐在静安区高耸入云的写字楼里面的白领未曾体验过的快乐与安逸。

回东北撸串(有的年轻人在北京)(8)

有时候想想,回家直播带货卖卖农村老家的农副产品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出路,不仅钱不少赚,还振兴家乡了呢。

在北京,你敢说你能振兴北京吗?

虽然在东北,大部分人对于「好工作」的认知还停留在公务员、教师等铁饭碗这个层面。

但选择回东北创业的年轻人,必将把与时俱进的观念带回家乡。

回东北撸串(有的年轻人在北京)(9)

在上海,就算你一个东北人操着流利的台北话,做着在时尚行业光鲜亮丽的工作,四下无人的夜你也会想家,你的「夜包子」也想吃正宗的东北菜。

但是你知道,In Shanghai,108元一份的「正宗东北锅包肉」并不正宗,因为东北叫锅包又。

其实,每一个年轻人对明媚、繁华的都市都心生向往。

坐在东三环缓慢行驶的快车上,看着高耸入云的国贸三期,也会感慨,我们中国的首都真好啊,我要是能在这里扎根就好了。

但是视线放回到手里的手机屏幕,妈妈远程59s语音的关心,贷款的短信,微信无数工作对接群的小红点,你的内心也会开始动摇,这份繁华与明媚,不是属于每个人的。

我问过我在东北的同学,如果收入可观,你们愿意去北京、上海、深圳吗?

他们都表示去玩玩可以,但去工作生活是万万不可能的,即使月薪翻了几倍也不去,去那地方就是遭罪,有钱也遭罪。

在省内读大学,毕业后就回家从事公务员工作,如今已经36岁的龙哥有一次跟我喝酒,表达了一下自己的内心。

对大城市依旧有所向往。在北京离住处只有200米的喜茶,从铁岭要驱车100公里到沈阳才能喝到,但回到东北,安逸的生活以及闷倒驴——老雪的酣畅滋味,就能将这一丝向往冲淡,留在下一次进京的高铁上。

回东北撸串(有的年轻人在北京)(10)

有的人认为,发掘自己身上未被开采的能量,在拼搏中创造价值是人生的意义;有的人认为,能在自己最舒服的家乡,身边有亲人和相识了半辈子的朋友才算是幸福。

但很多曾经心怀壮志的年轻人,漂了几年,自我认知越来越明确,自己几斤几两也基本有了眉目,那些初闯大城市的信念也逐渐在认清自己的过程中被瓦解——

原来我真的爱呆着。

我就是想下午打麻将,晚上撸串,后半夜唱歌然后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

对对对,东北真的欢迎你回家。

人生的选择多种多样,有的人认为看不见的未来才是未来,而回流东北的年轻人,认为看得见的、抓得住的未来,才是真的未来。

回东北撸串(有的年轻人在北京)(11)

年轻人回流东北虽然是一个势头,但和东三省每年几十万的人口净流出相比,「回流」更像是某种「逆流」,这个年轻的群体依旧是渺小的存在。

有的人选择回去,有的人选择离开。

北京到沈阳,从朝阳站出发,高铁已经提速到了2个小时15分钟,相当于晚高峰的望京到国贸。

这么短的时间却也慢给了时代。

比起日新月异的都市,东北这片承载了历史的土地以自己的节奏前行。

每一个选择回去的年轻人都深思熟虑,每一个选择留在大城市的东北年轻人也都做足了自我拉扯。

但对于生长在东北的年轻人,这片土地依旧是根源所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