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背后的人生哲理(我命由我何名为我)

哪吒背后的人生哲理(我命由我何名为我)(1)

​文 砂锅君

哪吒的出身,是一颗魔丸。

从混元珠到魔丸和灵珠,展现了一个古老而经典的认知结构,太极生两仪。

这是个抽象的理念,从事实上来说,更应该说是混沌分阴阳,而太极象征阶段。太极所生两仪不是各自独立,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混沌化阴阳,也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这一结构也往往用来说明人的特质,运用于解释人性。一个天性善良的人,也会做恶事;一个天生恶人,也会不绝善念。

这个结构贯穿整本电影始终,延伸至于电影处处的细节,是进入这本电影一个钥匙。比如太乙真人和申公豹这一对师兄弟,也俨然是正邪的代表,但是正中有邪,所以太乙真人一身恶习;邪中有正,申公豹也始终不忘记要证明自己。

只是好人有恶习,更觉可爱;坏人有正念,反显扭曲。

继续延伸开来,是人和妖族的对抗,是仙界天庭和妖族的对立。天庭是代表天地秩序,是代表了光明与善,但是雷霆手段,镇灭诸妖,岂非是霸道的痕迹?妖族杀生害命,被镇压九幽,代表了混乱和恶,但是挣扎求存,也象征万物多样的生意。

天地万物,对偶而出,却似乎总成对立!

但万物的对立,不是为了对立而对立,而是各伸其志。也就是说,万物被创造的时候,都有自己的模样。妖想要以妖的本性而活,要杀生,就如食肉动物要吃肉一样。万物都会按照自己的本性而活,依据自身的特质而成为自己。妖不是自己要成妖,而是天生为妖。而人,总是要遵循自己的感受和心意而活,否则如何算活在这个世界上呢?

若我不为我而活,那么我算是活着么?

那么如果这句话是妖族说出来的呢?既然天生我为妖,我做妖该做的事,就是顺从本性。那么我不为妖,岂不是违背天意?人类可以在争斗之中杀我,不过是强弱的万物争存而已,但有什么资格来说妖族是错误的呢?人这样做,不只是否定妖,岂不更是否定天意吗?不遵本性,难道是要让一条鱼,活在陆地之上,要让食草的去吃肉,食肉的去吃草吗?

是天生我为妖,人却说我错了,岂不可笑!

却看人的言行,无论是言之凿凿的代表天意,还是自古所谓的替天行道,其实不过都是以人代天吧。里面都是人自我的私心,自己塑造的权威满足自己的利益。天,又何曾自己说话!

凭什么,人可以来定万物的善恶?

而人之可恶虚伪,何止评定万物,这种行为居然也作用人类自身。凭什么,一个人可以评定他人的善恶?他人可以判定我的善恶,决定我的样子?妖成为妖,却被天庭压制;我成为我,却遭众人呵斥。

既然生而为我,我为什么一定要和你一样?要成为你们愿意的样子?

由此可以谈一谈,《哪吒》里面的一句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

这句话不是今天才有的呐喊,古已有之。道家求长生,与天争命,因而宋代的张伯端在其《悟真篇》中就有一句“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也许可算是这句话的原型了。

我命由我,首先就要面对一个问题就是,何为我?


在电影之中,就是哪吒的自我是如何的。哪吒的出身是魔丸,也就是说,哪吒的本性,就是一种魔性。

这是元始天尊降服混元珠炼化而成的,同时还有一颗灵珠。按照说明,混元珠吸纳天地灵气而成,只是吸的太杂,有仙气也有魔气。元始天尊以日月星辰化为炉鼎,分开了混元珠,化为了魔丸和灵珠。

犹如太极生阴阳。

为什么是日月星辰化为炉鼎?意思是所谓炉鼎,本质就是日月星辰所象征的天道运行;炉鼎炼化,就是以天地自然运行之道运化还原主。由此元始天尊将混元珠炼化分开,并称之魔丸和灵珠。其实就是代表天地之间,在大道自然运行之下,化开混沌,会产生两种力量状态,一种是暴躁、混乱且具备破坏力,毫无自制;另一种则是平静、条理且能有克制力,可以自律。简而言之,天地本就是会诞生有序和无序,魔丸就是无序,灵珠就是有序。

天地万物如此,人亦如此。

从分别来看,可以分出阴阳,分出有序者和无序者,但是万物都是阴阳相抱,一切都是如此,是为混元。这也就是为什么太乙真人和申公豹无法收服混元珠,需要元始天尊出手。因为混元混沌,需要的大道衍化之妙,使用强行压制的办法,其实是违背天道,自然会遭受反弹。

所谓元始天尊,这个称号其实就是还其本来面目的意思。混元珠是杂仙魔之气而成,所以难以降服,所以就用自然衍化之理,同气相求,让魔性的归属于魔性,灵性的归属于灵性,混元珠自然消失,是还原本来面目。

取其有条理之灵珠,灭其造成混乱的魔丸,这也代表了一种智慧,看清楚了天地之间的两种不同的力量。也是自古以来,人所坚持的执善。

大道运行复元始,一阴一阳自仙魔。

当然,这也是为什么元始天尊无法当下直接毁掉魔丸的原因,因为这魔丸也是天地之间的自然形成的力量。既是天意,自然坚不可摧,何曾见天地之间只有秩序,没有混乱呢?加上魔丸已经凝聚成了气候,所以只能施下天劫咒,等待一个时机。

作为电影,有一个细节好评,那就是天尊施天劫咒的时候,打在魔丸上的是易经八卦之一的震卦符号,震正是代表雷。

但是为什么是等待三年呢?对于天道来说,三是一个很特别的数字,比如三生万物。在儒家而言,三年也是很特别的,所以运用在很多礼仪之中。比如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意思是孩子长到了三岁,算是一个阶段,不容易夭折了,不需要父母那么精心照顾了,开始长大了。

万物原初,难以摧毁;事物初成,即可遭败。

所以要了解哪吒的自我,一定需要了解到何为魔丸!也要辨析一个概念,那就是仙魔和善恶的问题。也就是说,所谓的魔丸,就是恶;所谓的灵珠,就是善吗?善恶是人的概念,而灵魔则是天地自然之理。从元始天尊的角度,是从智慧所见善恶在最初的样子,就是条理和混乱,以此分别灵与魔。

我们不需要离开电影去谈抽象的善恶,那将进入一种很复杂的辨析。而作为普通人,其实也往往不需要理解何为善恶,只需要知道眼前的人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就从电影而言,众人对于哪吒的认知,是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根据太乙真人的介绍,李靖作为天命之人,妻子三年怀孕不生,本应和灵珠结合,不料却是魔丸;二是出生的哪吒所表现出来的魔丸的能力,他一出生就喷火,烧坏屋宇,惊吓众人,甚至连父亲也攻击,让众人和自己心中的恐惧印象结合。

这样的认知形成结果是,众人不会觉得眼前是一个小孩子,而是一个魔丸,未来的大魔头!

所以在众人眼中,从来没有哪吒,只是魔丸!认知如此,自然对待也是如此。众人畏惧、排斥、防备、厌恶,抵触、几欲除之而后快的,是一个会伤害到他们的魔丸。当你伤害了众人,你在众人眼中成为魔丸,就是再自然不过了。

所以众人眼中哪吒是魔丸,但事实上呢?却是魔丸已经成了哪吒。

魔丸成了哪吒,就不再只是单纯的魔丸。魔丸不过是天地自然的一股无序、狂暴的力量,可以说只是构成哪吒的一个部分。但哪吒成为哪吒,还有父母家人和师父,还有陈塘关的众人的对待,还有他自己所有的经历和情绪感受。这就好像每一个人来到世间,天生就带着一种禀性,但是构成我们的自我的,还有亲人朋友、经历生死等等,太多太多。

魔丸只是魔丸,血肉却是来自李靖夫妇。

譬如哪吒身上,就有李靖夫妇的影子。李靖平时温和,但是在关键时候总是果断刚毅,勇于打破自己原则。比如太乙真人醉酒难以施法,管家说只要把酒打出来就好,李靖起初说这如何使得,太失礼仪,有损斯文。但一听稳婆来报,夫人挺不住了,立即亲自挥拳,三百六十度挥舞拳头,下手一点儿也不轻。也就是说,李靖守规矩,但不是死守规矩。关键时候,李靖也是个能走极端的人!所以他才能做出请来换命符的举动,甘愿代替自己的孩子去死。

但反过来说,哪吒在情绪口上走极端,难道可以说没有父子相承,李靖血脉的影响么!

还有殷夫人,身为哪吒的母亲,出场时左手鸡腿,右手烧饼的气派。李靖在一侧小心呵护,她却一把推开,自己跳门槛进入女娲庙。李靖劝说让她也跪拜祈求,但是殷夫人却是早已吃完了鸡腿和烧饼,在那里啃苹果,骂骂咧咧来了一句,“拜拜拜,都拜了三年了,再生不出来我砸了这破庙!”说完,还把苹果冲着女娲像丢了过去!

彪悍啊,这可是女娲庙!

可见殷夫人本身就是个无视天意之人,那扔苹果砸神像的举动之中,难道说完全对哪吒没有任何的影响吗?要知道,那时候魔丸尚未入身。所以哪吒的那种无法无天,敢作敢为,是不是也有母亲的影子在里面呢!

何况殷夫人对哪吒也心怀愧疚,总觉得限制孩子出门,又不能陪伴,有失为人母的教养之责,所以和哪吒的互动之中,容忍骄纵也是不少。看她让家将们陪着哪吒踢毽子,一个个已经鼻青脸肿,但只要为了孩子高兴,却毫不在乎,这可不是教子之道,完全就是宠溺讨好了!

再说太乙真人,这个太乙真人是真不亏了这个“乙”字啊。所谓甲乙丙丁,十天干中乙排第二,太乙真人在此被演绎成了“此人真是太二”了!出场就显得自我风骚,后来又砸破了女娲庙的屋顶。他颠三倒四,乱七八糟,喝酒误事,只是在搞笑之中让人忽略了他不靠谱的部分,反觉可爱。那么哪吒平时爱捉弄人,后来为了捉妖怪把一切搞得乱七八糟,就没有这个师父的责任了吗?

同样敖丙也是如此,秉持灵珠出身,得到的是天地自然的有序、温和的力量,可是构成敖丙的还有来自龙王父亲和整个龙族的期待,以及来自师父申公豹的影响。

申公豹这个名字也是有意思,匹配他的出身,本来似乎是为了妖族申张一个公道,不过却走向暴力的极端。如同敖丙后来的行为,本意也是好的,但是却不得不走向一种错误。

敖丙的行为方向几乎全是父亲和师父引导的,假如说哪吒是被宠着,也就是被人呵护了魔丸的属性,允许了魔丸的留存和长养;那么敖丙内在的灵性则是被压抑了,继而几乎被扭曲了。

古人之祭祀,有一个特别的牌位,叫做天地君亲师之位,是人生于五。天地所以生之,君上所以任之,父母所以养之,师长所以教之。也类同儒家的礼有三本,天地、父母和君师。其实这两种思想都代表着对于人格塑造的影响力量。

天地,代表了魔丸和灵珠的本性;父母,代表了自己的出身,那行动自如的血肉之身;君师,代表了自己的能力和方向,哪吒的打妖怪和敖丙的证出身。三者眼中,都有各自认为的哪吒和敖丙,都会安排给他们该做的事情。

换言之,无论是魔丸还是灵珠,都无法完全主宰哪吒和敖丙,做出纯粹魔丸和灵珠的行为。甚至从最终的行为来看,彼此的行为甚至会违反魔丸和灵珠的力量本源,而走向了各自的对立面。就好像所谓好人会在某种条件下做出坏事,而坏人又在某种条件下做了好事,由此造成人们认知上的混乱,但事实上从人性而言,都不过是以偏概全。

所以何名为我?

就从一这个我字而言:魔丸灵珠我性情,父母遗我血肉身。更兼师道约心体,风霜路上遇运命。

由性、以身、从心,三者相合!

清晰了自我的构成,才可以谈一谈,我命!

哪吒背后的人生哲理(我命由我何名为我)(2)

———— / END / ————

哪吒背后的人生哲理(我命由我何名为我)(3)

全世界只有不到1 % 的人关注了打破一担砂锅

你真是个特别的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