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看看我是如何自闭的(34辅助)

快来看看我是如何自闭的(34辅助)(1)

前几天,舟舟妈妈找我们抱怨,在家里教孩子一些基本的自理能力和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奶奶却心疼孩子不乐意让孩子动手,自己稍不留神,给孩子布置的任务奶奶就全权代劳了。

昨天教舟舟洗碗,自己在一旁看着,虽然孩子做的不太熟练,但在他忘了下一步时,偶尔指点一下就可以完成。奶奶看到后却说,这样的指点和代劳区别不大,孩子还是学不会,还不如不学。

妈妈听了哭笑不得,其实,在自闭症孩子的教学中,辅助的学问也大着呢!

1.什么是辅助?

首先,顾名思义,辅助就是从一旁给予帮助。

在自闭症孩子的教学中,辅助是指一种附加的刺激,通常使用于有意识的引导孩子们出现正确反应,也就是我们所期望的反应,从而帮助自闭症孩子们在指令和正确反应之间建立联系,保证孩子反应的正确性,使强化的目的得到实现。

在行为学中也称作“提示”、“促进”

也就是说,辅助是为了帮助孩子正确理解指令的含义,并成功做出指令相应的反应。

在自闭症孩子学习某个动作时,比如拍手、拿杯子时,我们手把手去教孩子,拉着孩子的手帮助他拍手或拿起杯子;或者教孩子认识苹果时,我们在桌上摆放苹果、梨、橘子,发出“拿苹果”指令后,我们可以示范给孩子看“拿苹果”,让他模仿我们的动作,也可以用手指或眼神示意,帮助孩子认识杯子。

但是,辅助并不是等于代劳,我们给予孩子辅助的最终目的,是想让孩子在多次练习之后,没有辅助的情况下,也可以独立做出正确的反应。

考虑到自闭症孩子的学习特点,很可能我们教一次或几次,孩子们也学不会,或者总是做出错误的反应。这时候,就能体现出了“辅助”的重要性。

首先,孩子听到指令后,却不知道要做什么,我们及时辅助,帮孩子做出反应,而这个反应就是指令的含义,也是我们想要的答案。

下指令后,如果孩子不会或不想完成,我们没有辅助孩子及时完成,长此以往,孩子会觉得我们的指令完成与否都不重要,成为一个“不爱听妈妈话”的孩子,这显然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

通过辅助,帮助孩子更高效的完成任务,会帮孩子建立对每一个指令必须做出正确反应的意识,还可以使我们的教学得以继续进行。

孩子在我们的辅助下完成了指令,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相反,如果孩子老是做不对,就会产生挫败感,自信心被打击后,孩子很可能就此放弃,反而对我们的教学不利。

2.辅助分哪些方式?

显然,辅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给予辅助呢?

在教学中,辅助的方式分类多样,我们常用的有身体辅助、动作示范、姿势辅助、语言提示、方位辅助等。

身体辅助

通过接触孩子的身体,从而帮助他做出正确反应,包括全躯体辅助和半躯体辅助。其实我们常说的“手把手”就是身体辅助。

例如,妈妈教莉莉学习动词“拿”,给她下指令“拿水杯”,然后妈妈的手就要拉住莉莉的手,拿起桌子上的水杯,也就是完成了指令的内容。多次训练并不断泛化后,莉莉就明白并学会了拿的意思。

动作示范

我们亲自示范完成指令要求的动作,帮助孩子理解完成。也就是将教学内容的过程做一遍示范给孩子看。

例如,舟舟妈妈教舟舟学习洗碗的时候,通常都会首先洗干净一个碗之后,再让舟舟按照妈妈的动作完成洗碗的工作。

姿势辅助

利用点头、手势或眼神等动作,帮助孩子做出正确的反应。

例如,利用手指向目标物提示孩子。莉莉妈妈在训练孩子辨认苹果和橙子时,当发出“苹果”时,如果孩子反应错误或没有反应,妈妈就用手指向苹果,或者眼睛望向苹果的方式,提示孩子做出正确的反应。

语言提示

①用语言提示、描述、补充等方式,示意孩子做出应有的正确反应。

举例:莉莉妈妈让莉莉拿桌上的苹果,并且做出描述辅助,桌子上面的圆圆的、大大的、红色的那个,这样详细描述以后,莉莉很快就能理解并完成。

②在语言刺激中给出正确答案,即代替孩子说出。

舟舟最喜欢看动画片《小猪佩奇》,闲下来的时候,舟舟就会对奶奶说“佩奇”,意思就是想看小猪佩奇的动画片。妈妈听到后,就会及时在旁边辅助说“我想看小猪佩奇”,多次以后,舟舟就理解并学会了这句长长的提要求句子。

方位辅助

就是指将刺激物放在孩子容易做出正确反应的位置上。

例如,莉莉每次都是用右手指物,妈妈为了让孩子知道哪个是苹果,就会把苹果放在孩子惯用的右手这边。当妈妈向孩子发出“苹果”的指令的后,孩子首先可能会就近拿取,这就是方位辅助。

3.辅助时要注意哪些细节?

辅助不是代劳,但也不是盲目的辅助,我们辅助的目的是通过辅助让孩子学会相应的事物。那么,在辅助时,就要注意以下这些要素,因为一旦辅助错误,很可能我们的努力就会白费。

1

了解孩子的能力

我们在下达指令时,就要对孩子的能力心里有数,知道孩子是否能独立完成。通常来说,孩子出现错误反应有两种原因,第一就是任务太难,孩子完成不了,这时,我们就要辅助,帮孩子理解指令要求。如果辅助后,孩子做的仍然很难,就要考虑任务难度是否适合孩子的能力,需要重新调整任务难度。 第二种可能是孩子故意出现错误反应,这时我们就要忽略孩子的错误反应,重新下指令让孩子完成,如果他仍然故意犯错,可以辅助孩子完成。我们要切记,孩子其实也会对我们察言观色,不能因为孩子故意做错就不让孩子完成任务了,否则孩子以后会经常做错而逃避任务。

2

辅助要及时、恰当

首先在时间上,辅助一定要做到及时。听到指令后,孩子没有反应,也没有不良行为,可以等5秒后,再次下达指令,孩子依旧没有反应,就要及时辅助。千万不能等到孩子做了错误的反应之后,再去辅助,否则强化出的每一遍结果,可能都是反强化。

3

辅助强度适当

辅助按由高到低的等级划分为:全辅、半辅、独立。

我们给予辅助是为了让孩子能独立完成任务,所以一开始需要辅助才能完成指令,在后续重复训练中逐渐建立了指令和正确反应之间的联系后,辅助应慢慢减少,逐渐让孩子独立完成。这时,我们就要及时撤出辅助,不要让孩子对我们的辅助产生依赖。

最合适的辅助程度是既不能太高,让孩子产生依赖,也不能太低,导致孩子完成不了要求。

4

语气平稳、动作熟练

在给予辅助时,我们不要有过多的其他语言或其他动作。例如,我们让孩子拿杯子,孩子做不到时,很多家长就会在旁边描述一些孩子不能理解的词语,“拿放在写字台上面的紫色杯子”,但是孩子根本不理解写字台、紫色、上面这些词语,反而会扰乱孩子的思绪。

同样的,在身体辅助时,也不要掺杂太多动作,反而会让孩子不明白什么是正确的反应。

5

避免出现无意识辅助

我们的老师经常会对家长说不要小看自闭症孩子察言观色的能力,在教学中,老师下达指令后,会非常注意自己的眼神,因为很可能我们只是下意识的看了一眼正确的答案,正在注视着我们的孩子就能发现,这种无意识的辅助帮助孩子做出正确反应,但是孩子未必真正学会了。

所以,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眼神或者一个习惯性动作,因为孩子都会认为这是一种信号。当孩子在你面前和在别人面前反差大时,要想想是否在训练时出现了无意识的辅助行为,给了孩子错误的引导。

6

社会性强化很重要

在孩子做出正确反应后,我们要及时给予强化物,辅助和强化是互相结合的。强化的强度应该视独立完成的程度而异,孩子独立完成度很高时,强化度应该非常高,通过辅助才完成正确反应,则强化度降低一些。 使用强化物时,或许物质强化很有用,但是社会性强化也一定不能少。

快来看看我是如何自闭的(34辅助)(2)

辅助是帮助孩子学习新内容的方法,我们要学会正确使用辅助,帮助孩子去认识、理解学习内容,从而做出正确反应,获得愉快感和成就感。

如果我们能灵活的使用辅助,相信孩子们的学习效率也能做到事半功倍的。

———— 推/荐/阅/读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