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习惯从坚持开始(微习惯让坚持变简单)
文|博然一笑(富书作者)
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
《中国机长》上映时,已过不惑之年的袁泉,站在一群光鲜靓丽的美女中,无论身材还是状态都胜人一筹,真的让人很羡慕。
刚上中戏的时候,袁泉经常和章子怡、秦海璐等人痴迷于各种美食,导致体重一路飙升,最胖的时候有120斤。
沮丧的她尝试了各种减肥药,不仅伤身还没啥效果,最后靠着裹保鲜膜跑步,才终于瘦了下来。
都说减肥容易保持难,瘦下来的袁泉再也不敢胡吃海塞了。
为了不让体重反弹,这么多年来,她一直保持着清淡饮食、优质睡眠、多喝水多运动这些良好的习惯。
乔布斯曾说:在你生命的最初30年中,你养成了习惯;在你生命的最后的30年中,你的习惯决定了你。
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了他的行为,行为决定了他的习惯,而习惯则会决定他的命运。
好习惯,真的可以让生活越来越美好。
- 你的习惯,就是你的命运
2019年,39岁的吕艳飞代表中国队参加WJR跳绳世界杯,为国争光摘得了两块金牌。很多人看到了他的高光时刻,却少有人知道他3年前的样子。
那时候的吕艳飞一回家就躺在床上玩游戏。随着体重的增加,人也觉得越来越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花样跳绳,就决定通过跳绳来减肥。
190斤的体重去跳绳,谈何容易?一开始,吕艳飞连10个都跳不来,而且跳完绳的第二天还会浑身酸痛。
但他仍然每天早晨跑去公园练习跳绳。从1分钟,到3分钟,再到5分钟,吕艳飞连跳的时间越来越长。1个月以后,他竟然可以做到连跳半个小时。
生活不会辜负任何一个努力付出的人。
半年之后,吕艳飞不仅养成了良好的跳绳习惯,还成功减重50斤。
从190斤的“大胖子”,到站在国际领奖台上的世界冠军,吕艳飞的励志经历,再一次证明了习惯的重要性。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人活一世,都是在不停地重复着自己的习惯。如果你想改变人生轨迹,就得努力改变习惯。
还记得两年前那个热爱诗词的外卖小哥雷海为吗?
22岁那年,来上海打工的雷海为和其他工友一样,下班之后无所事事。后来,他发现书店是个好地方,就经常钻进书店里看书背诗。
谁也没想到,16年之后,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习惯,竟然让38岁的雷海为在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中,打败了很多来自名校的硕士博士,夺得冠军。
如今的他,已经成为一家教育机构的国学诗词老师,负责古诗词的编订和教育工作。
从外卖小哥到国学诗词老师,雷海为对自己的人生无比满足。
杜克大学有一项研究结果:我们的行为中大约有45%来源于习惯。
从长远来看,一旦养成了规律地做某件事的好习惯,这种不断重复叠加的力量,会让人受益颇丰。
人生最美好的愿望,莫过于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而优秀的习惯,真的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 能驾驭习惯的高手,都懂得拆解目标
在培养习惯的道路上,很多人之所以半途而废,是因为不懂得拆解目标。
真正的高手,既有长远的大目标,也有当下的小目标。
日本著名马拉松运动员山田本一,曾两次在国际马拉松比赛中夺得冠军。多年以后,他在自传中揭开了自己的成功秘诀。
原来,每次比赛前,山田本一都会把比赛的路线仔细看一遍,并把一些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
比赛开始后,他会以最快的速度冲向第一个目标,在第一个目标到达后,再奋力冲向第二个目标。
40多公里的赛程,被山田本一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后,跑起来就轻松多了。
歌德曾说:“每走一步都走向一个终于要达到的目标,这并不够,应该每一步就是一个目标,每一步都自有价值。”
工作也一样。无论多么棘手的任务,只要学会拆解目标,你就会发现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
2015年,杨澜受命担任北京申办冬奥会代表团的陈述人。为了表达对国际奥委会及法语国家的尊重,她被要求在申奥时用法语讲一小段开场白。
在1个月不到的时间内,说一段地道的法语,这对零基础的杨澜说,的确是个挑战。
一开始,杨澜无论怎么努力,总是讲得磕磕巴巴,差强人意,几乎想要放弃了。
后来,她请北大法语系董强教授,把那一小段文字拆成若干句,用快慢两种语速录下来,然后每天花20分钟左右的时间,反复地跟读练习每一句话。
就这样,杨澜在规定的时间内,硬是把那段拗口的法语开场白一句一句地“啃”了下来。
目标, 不分高下,但只有切实可行,才是人生至境。
当年,“篮球之父”詹姆斯.奈史密斯,之所以把篮球架的高度定在3.05米,就是因为这是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高度。
事实证明,当一个人离目标不太远的时候,他才能更容易突破自己的极限。
习惯不能直接获得,它们是在长期不断的重复中被塑造出来的。
如果在这个过程里,有太多的困难和挫折,就会让人产生抵触情绪,从而产生放弃的念头。
因此,暂时忘记那些高大宏伟的长远目标,坚持完成每天切实可行的微小目标,才能够在培养习惯的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 意志力,让习惯走得更长远
很多人培养习惯,是出于某种外在的动力。
动力虽然是个好东西,但仅仅拥有它,还不足以养成好习惯。
比如,《微习惯》一书的作者斯蒂芬,一直想拥有健硕的身材。但每天30分钟挥汗如雨的锻炼,却慢慢地耗尽了他的热情。
后来,斯蒂芬放弃了每天运动半小时的计划,把目标缩小到每天1个俯卧撑。
这样,原先那种完不成任务的焦虑感,渐渐地被完成1个俯卧撑的愉悦感所代替了。
看得到成绩,就会有继续前进的理由。
斯蒂芬之所以能成功减肥,是因为他在每天完成1个俯卧撑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培养了“意志力”。而意志力,才是习惯养成道路上最关键的要素。
动力来源于外界,如果它消失了,人就会陷入热情递减的怪圈。这个时候,如果想继续原来的行为,就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力。
意志力来源于自身,当人们做事缺乏动力时,意志力的消耗量就会猛涨,从而难以长期维持一个行为,并将其培养成习惯。
微习惯最大的特点是目标足够小,小到不用吹灰之力即可完成。这样,人们就不会因为耗费巨大的意志力而感觉痛苦,从而能继续坚持当下的行为。
《掌控习惯》中有这样一句话:改进1%并不特别引人注目——有时甚至不引人注目——但它可能更有意义,特别是从长远来看。
洛杉矶湖人队曾陷入低谷,当时的教练派特·雷利鼓励队员说:“今年我们只要比去年进步1%就好,有没有问题?”
原本垂头丧气的队员,一听1%这么低的要求,立马信誓旦旦地拍着胸脯答应,并且毫无压力地完成了目标。
那一年,信心大增的湖人队轻轻松松地获得了年度冠军。
人是受欲望支配的。如果欲望不满足,就会感觉痛苦。那些半途而废的人,不是败给了习惯,而是没有找到正确培养习惯的方法。
稻盛和夫曾说过:“请为自己的每一步小小的成功而感动,并把它当作动力,更加努力工作。”
只要把目标定得足够小,就能通过一次次微小的肯定和鼓励, 迈过一个个“想要放弃”的坎。
叶圣陶说:“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
一个好习惯,真的可以让人生开挂。
但“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一个好习惯, 需要无数微习惯的重复,才能产生巨大的力量。
微习惯,不是一场不切实际的自我较量。相反,它通过对自己每一次微小改变的赞赏与肯定,慢慢接近你最期待的样子。
作者简介:博然一笑(富书作者),和5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本文来源:富小书,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注:本文章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