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与许世友意见不和(粟裕与许世友意见不和)

我们都知道在开国将领中个个都是能征善战,其中粟裕、许世友不仅军功卓著,而且一生都颇具传奇色彩,粟裕被称为战神,从士兵干起最后成为开国大将,许世友师出少林武艺高强,也是一员真正的猛将,解放战争时期两人都在华野打了很多大胜仗,不过有一次他们却闹起了意见不合。

粟裕与许世友意见不和(粟裕与许世友意见不和)(1)

那是1948年9月的中旬,华野14万大军兵临济南城下,担任攻城总指挥的是许世友,而战役总指挥是粟裕,许世友请求总指挥部抽调一个纵队的兵力前来协助攻城,然而粟裕的回复可谓是十分干脆,就两个字“不行”。

这可急坏了许世友,攻城大战就要打响,兵力不足,万一有一个闪失,那就前功尽弃了,难道粟裕不知道攻城有多重要吗?为什么就是不肯派出增援部队呢?

粟裕与许世友意见不和(粟裕与许世友意见不和)(2)

其实,当时的战局许世友在东面,直接面对的是济南城,但是与此同时,在西面还有大量部队在集结,随时准备应对蒋介石的增援部队,从敌人的兵力部署来看,东面济南城内是蒋军的嫡系部队的5个旅,是一块硬骨头,这也是为什么许世友要求增援一个纵队攻城的原因,而西面主要是吴化文的整编第96军,还有一些是杂牌部队。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吴化文有明显的投诚意向,而杂牌军又没有太大的战斗力,从这个情况看,西线的压力显然要弱于东线,因此许世友向总指挥部提出从西线抽调兵力增援东线,参与攻打济南城是合情合理的。

既然东边难打,西边好打,正常思维当然应该是重点把兵力布置在东线,然而粟裕却有不一样的打算,他断然地否决了许世友的请求,不仅如此,他也不同意许世友立即攻城的计划,这让许世友窝了一肚子的火。

粟裕与许世友意见不和(粟裕与许世友意见不和)(3)

当初中央在西柏坡定下的攻打济南的计划,是预备让许世友的山东兵团唱主角,而粟裕的任务则是配合牵制,如今的局势大有本末倒至的意思,既然许世友是主角,为什么不能立即上演攻城大战呢?

其实,济南从来都是易守难攻,济南的守将王耀武是个厉害的角色,如果贸然出击未必能够轻易地取胜,不仅如此,和济南相距不远的徐州地区,集结有邱清泉、黄百韬、李弥的三个兵团,一旦攻城陷入拉锯战,徐州的军队随时可以北援夹击我军。

所以虽然西线看似只有一些杂牌军和即将投诚起义的96军,实则还应该看到徐州的三个兵团,因此西线压力委实也不轻,总而言之一句话,攻城和打援势必要同时进行。

粟裕与许世友意见不和(粟裕与许世友意见不和)(4)

粟裕判断必须动员华野的全部兵力参战,才可确保万无一失,可是华野的外线主力在豫东战役中元气受损,无法及时驰援济南战场,况且当时又是雨水季节,行军也颇为不易。

综合考虑后,粟裕致电毛主席,建议华野休整一个月后再打济南,看来粟裕不仅是和许世友唱反调,也在和总部唱反调。

要知道,总部关于攻打济南城的建议和计划,可是毛主席提出来的,然而毛主席对粟裕一向都是高度信任的,这一次粟裕再次得到了毛主席的支持。

粟裕与许世友意见不和(粟裕与许世友意见不和)(5)

按照粟裕的计划,攻济打援要同时进行,然而在兵力的部署上,他没有采纳许世友的意见,而是以6个半纵队及特种兵纵队攻城,共计14万人,8个半纵队约18万人据守西线准备打援。

攻城的力量很显然显得弱了一些,更令许世友感到有些不快的是,明明自己是主角,可如今却在兵力的分配上成了配角,他向毛主席发电,明确表示拒绝服从粟裕的作战安排。

粟裕讲究策略,大局意识更强,许世友是刚猛硬朗、大开大合,习惯了速战速决,然后当时华野的对手,无论是王耀武还是徐州的三个兵团的邱清泉、黄百韬、李弥,那都是老谋深算,这一仗不多一个心眼,必然要吃亏的。

毛主席回电许世友:粟裕在兵力上的分配,乃是为了避免攻城部队腹背受敌,非是弱化攻打济南城之决心和态度,华野的全军指挥由粟裕负责。

这下许世友是彻底没了脾气,只能服从,虽然兵力略显不足,但许世友却发挥了自己的特长“敢打敢冲”,最终山东兵团8天8夜攻克下了济南城,这是悍将许世友军事生涯的巅峰。

粟裕与许世友意见不和(粟裕与许世友意见不和)(6)

而粟裕把助攻打成了主攻,声东击西,把驰援的敌军尽数歼灭,让王耀武是顾此失彼,最终一败涂地。

这场仗充分发挥了粟裕和许世友的特长,可谓是最大化地增强了华野的作战能力,取得了全胜。

最后,伤病缠身的许世友奉命休整,出任山东军区的司令员,之后许世友兢兢业业留守大后方,虽然未能参加之后的淮海和渡江战役略有遗憾,但建国后许世友是宝刀不老,还指挥了西沙自卫反击战和对越自卫反击战,堪称是一代名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