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爱一个女人爱到骨子里的表现(男人真心爱一个女人)

有书君说

初读唐诗宋词时,李商隐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之句。

然而随着对唐宋时代诗词名家的深入了解,才知道李商隐还是一位梦迷蝴蝶的风流公子。

是的,他是一只晚唐的蝴蝶。

有诗论家说,他采了许多晚唐的花,五彩缤纷的花;酿了许多晚唐的诗,五彩缤纷的诗。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朦胧派诗人李商隐以及那首著名的诗词《锦瑟》背后的故事。

说起唐诗,人们可能更多的想到的是,李白、初唐四杰等闪耀着的明星所描绘的盛唐气象。

但是在晚唐时,另一位冉冉升起的新星,所发出的光芒,并不逊色于他们。

他就是朦胧诗人的代表李商隐。

李商隐的诗词,都以用典生僻著称。

不仅仅是我们现代人,很多古人对他诗中所表达的含义,也拿捏不定。

诗人们虽然很喜爱李商隐诗歌的风格,只可惜李商隐的诗句太晦涩,没有人能够作出准确的理解。

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沉溺到他的诗中,感受诗歌朦胧的美和爱情的瑰丽。

而流传千古的《锦瑟》正是这朦胧诗的代表。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

男人爱一个女人爱到骨子里的表现(男人真心爱一个女人)(1)

《锦瑟》为何?

可以这样说,在历代诗歌中,《锦瑟》可以算作最让人琢磨不透的一首诗之一。

它记录了什么事情,表达了什么情感,人们众说纷纭。

一般而言,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这是一首悼亡诗,悼念自己的妻子王氏;

另一种说法认为它是诗人对逝去的年华的追忆。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说法,来自于北宋大文豪苏轼,他下结论说,《锦瑟》是一首单纯的咏物诗。

北宋的“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是一位非常渊博的学者,可就连他也看不懂《锦瑟》这首诗的意思,于是他去请教自己的老师苏轼。

苏轼说古书上记载,瑟这种乐器有四个调子,分别是适、怨、清、和,这不正是《锦瑟》这首诗在讲的内容吗?

如果非得这样解释,也能成立。

然而即便李商隐真的如此构思,那这首诗的魅力也远远凌驾于他的意图之上。

那李商隐究竟想要表达什么?谁也说不准。

但如果我们回顾他一生的经历,或许能从中找到些许答案。

男人爱一个女人爱到骨子里的表现(男人真心爱一个女人)(2)

男人爱一个女人爱到骨子里的表现(男人真心爱一个女人)(3)

从初恋说起

大唐太和九年夏天,一场阴谋蛰伏在宫廷中,蓄势待发。

那年年底,历史上有名的“甘露之变”爆发,皇帝唐文宗,被宦官挟持,软禁于宫中。

朝廷,一瞬之间变了天。

然而,在远离长安的洛阳,几乎没有受到这场变动的波荡。

甚至,蛰伏的阴谋都没有察觉。

牡丹花期正浓,与它一同盛开的,还有一个叫柳枝的女孩。

那年,她刚好十七岁,她只想度过自己生命中这段最美好、最无忧无虑的时光。

柳枝的父亲,经商中,死于湖上的风波。

虽然失去了父亲的爱护,但是母亲对柳枝的关爱更胜过她的儿子。

也许因为母亲的宠溺,十七岁的她,还不知道男女之事。

“吹叶嚼蕊,调丝擫管。”她不是用它们来吹奏女儿家的小调调,而是用它们“作天海风涛之曲,幽忆怨断之音。”

她的邻居,十年如一日地听着这些曲调,很疑惑,为什么柳枝如此如痴如梦地活着,迟迟不肯出嫁。

在那个时代的人们看来,适龄的女孩除了一桩体面的婚事,已经没有什么能让她们更应为之心醉的了。

有一天,一段动人的诗句从南柳下传来,悠长的音律和诗中的意象,吸引住了柳枝的耳朵。

原来是她的另一个邻居,李让山在家边低吟。

柳枝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诗,里面的意象光怪陆离,却又显得那么真实,仿佛三生三世的爱恨缠绵在一起,表达的爱意是那么深沉和热烈。

她惊奇地问李让山:

“谁人有此?谁人为是?”

他回答说:

“是我的堂弟李商隐所做的诗。”

一首诗,让一个少女的心开始萌动。

第二天,二十二岁的李商隐来到柳枝家附近,她鼓足了勇气,大胆地发出了邀请:

“三天之后,邻当去溅裙水上,以博山相待。”

少女的烂漫和开朗,让李商隐无法拒绝。于是即将远赴长安赶考的李商隐,便停留了几日。

但美好,到此为止。

与李商隐一行赶考的同伴,出于嬉闹偷走了他的衣服,让他无法在洛阳停留。

最终他背弃了与柳枝的约定,远赴长安赶考了。

当年冬天,李让山冒着大雪给李商隐带来柳枝的消息,她已经被“东诸侯”娶去为妾了。

一次不期而遇的机缘,触动了李商隐的心弦。

在赶考和嫁人之间,他不得已选择了前者。

似乎李商隐的一生都被一种悲观的色彩所笼罩。

那年,他放弃了柳枝,进京赶考,却只换来又一次落榜。

倘若他早知如此,会不会愿意在山城留滞,不负柳枝呢?

男人爱一个女人爱到骨子里的表现(男人真心爱一个女人)(4)

男人爱一个女人爱到骨子里的表现(男人真心爱一个女人)(5)

初遇爱妻

或许正是第一次的错过,让李商隐知道了爱情的可贵。

李商隐除了在他的诗作中,在外界很少动春心。

在与柳枝分别的那一年,李商隐二十二岁。

在此之前,李商隐已经参加了数次科举,均以失败告终。

这倒不是因为他才华不及他人,因为在唐代举国上下都洋溢着积极进取的心态,越是张扬、不畏惧自我推荐的人,越受欢迎。

由于采取的是实名制阅卷,考官往往会根据考生的名气与关系决定名次。

自荐,就显得格外重要。

可是在传统儒家的观念里,一个人纵然有经天纬地之才,如若自我推荐会显得有失尊严,因此李商隐坚持不自荐。

另外当时流行华美的骈文,而李商隐擅长的是经世致用的古文。

不巧的是,当时推崇古文的大家韩愈,也在那段时间去世了。

古文本就不受欢迎,再加上韩愈去世,古文更是成为了冷门。

幸运的是,他遇见了人生中的恩师:一代文宗令狐楚——当时牛李党争中牛党的中坚力量。

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和他成为了至交好友,在令狐绹的举荐下,他在贵族的人脉圈,也如鱼得水。

在他26岁时,凭借自身的才华以及令狐楚父子对考官的施压,高中进士。

在当时有一种说法:“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在那个年代,50岁能考中进士的,都算年轻的了。

坚持清高的他,终于少年得志,前途一片光明。

那一年,在京城的聚会中,李商隐遇到了王氏。

王氏是李商隐老师政敌的女儿。

那天王氏毫无征兆地出现在屏风之后,她偶尔探出头来,恰好与李商隐的目光相对。

王氏对此很是淡然,举手投足间皆是世家风范,不像其他小姐一样显得做作。

倒是李商隐先乱了分寸紧张起来,连忙低头饮茶。

儒家传统告诉他:“非礼勿视。”可是他却忍不住向王氏多看几眼。

这是李商隐几年来再一次为爱情动心。

当然王氏也被面前这位少年以及他的诗文折服,对他一见倾心。

男人爱一个女人爱到骨子里的表现(男人真心爱一个女人)(6)

男人爱一个女人爱到骨子里的表现(男人真心爱一个女人)(7)

爱情抉择

一年以后,他的恩师令狐楚病逝。在处理完毕老师丧事不久,他调到了王茂元的手下担任幕僚。

王茂元了解到了女儿对李商隐的心意,同时欣赏李商隐的才华,想将女儿许配给他。

这是一个异常艰难的选择,如果他同意了这门婚事,就代表着和老师政敌联姻。

无论在牛党还是世人眼里,这无疑是对老师的一种背叛,是忘恩负义。

然而李商隐一生注定是为情所困的人,他也不想因自己的功利之心,再次错过渴望的爱情。

纠结再三,感情还是征服了理性,决定与王氏结为夫妇。

一时间牛党震动,老师的儿子令狐绹誓与李商隐为敌。

倒不是李商隐不明白其中利害,只是他就是这样纯粹尊崇内心的人。

从后来的史料和诗词来看,纵使他对这个世界抱有不满,但他从未后悔与王茂元的女儿结为夫妇。

从那时起,李商隐的仕途虽起起伏伏,但是在婚姻生活中,李商隐能感受到为数不多的快乐。

妻子永远温润体贴,从未因生活的拮据和丈夫仕途上的不顺有过任何抱怨。

当年为了能让妻子过上更好的生活,他远赴异乡做官,这一走,就是十年。

十年后,妻子病逝,两人竟连最后一面都没见到。

那年七夕他写下了一首悼亡诗: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七夕》

又到了七夕,有多少情人相拥在一起,仰望银河。

曾经的自己,因为生活和妻子聚少离多,而今阴阳两隔,再见无期。还不如牛郎织女,一年尚有一次可以相会的日子。

这么多年辛苦努力,和妻子聚少离多,就是为了给妻子更好的生活,到头来却与妻子阴阳相隔。

终于,八年之后,在郁郁不得志中,在落落寡欢中,在对妻子的思念中,在党争的夹缝中,李商隐抱憾而终。

男人爱一个女人爱到骨子里的表现(男人真心爱一个女人)(8)

去世之前,李商隐留下了人生最后一首诗《锦瑟》,在这首诗中回顾了自己的一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或许这种“惘然”的情绪早在王氏窥帘和李商隐四目相对的那一刻起,就种在了李商隐的心中。

《锦瑟》究竟有何含义,我想也许再过几百年还没有定论。

然而,我更愿意去把李商隐对王氏的爱附会到它之上。

或许在那个时代看来,李商隐无疑是个失败者,但正因为他的“失败”,让他的“情感”变得朦胧、凄美,也正是这种朦胧和凄美让他在后世一千多年中,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旧唐书·李商隐传》

2.《新唐书·李商隐薛逢传》

3.《李商隐诗传》

4.《苏东坡传》

5.《跟熊逸一起读唐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