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18位同志死守阵地拖住敌人(香炉山鏖战一个)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陈昌云 通讯员 周双雄
坚韧不拔:是2标所以获得“工人先锋号”的最大成色
由于三十多年潜心书法的习惯和本能,韩德宽从高速公路工程转岗到2标时,一开始,他对使用“鏖战”一词形容2标与香炉山的捉对厮打甚感新奇。
“我去年刚到2标,看到‘鏖战香炉山’的说法,觉得有些奇异,为什么用‘鏖’来形容这场艰难的打洞之战呢?”好奇之下,韩德宽决定要弄清楚“鏖”这个笔画多达19划的汉字的原委。
“2标香炉山隧洞工程工期漫长,精神层面太熬人,‘鏖’这个词我查过,太传神了。”
“在我专门查阅了一些字书,准确了解了‘鏖’字的含义后,”他说,“觉得用这个‘鏖’字来表述我们施工艰难极为贴切,不仅如此,而且生动形象很传神,感到用‘鏖战’来形容我们2标在香炉山这3年的折冲搏击,用得太准确、太传神、太到位了。”
他说,据相关字书,“鏖”是名词,本义是烹煮食物的温器,后来多作动词用,意思是“激烈战斗”——《汉书·霍去病传》:“合短兵,鏖皋兰下。”唐代文字学大家颜师古(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从曾祖父)注释此处的“鏖”字说:“鏖,谓苦击而多杀也,言苦战于皋兰(山)下而多杀虏也。”
在马红钧看来,“鏖”就是与劲敌棋逢对手般的难分难解的缠斗苦战,他觉得这个词用在2标与香炉山的长斜井、暴涌水、软耷耷的围岩“厮杀”上,“鏖”还是一种精神和态度,那就是“屡败屡战不屈不挠”的坚韧意志。
照工程部部长武建超的理解,“鏖”的实质则是“人”与“天”的缠斗的过程中,对人的意志的艰苦考验。
“这里是斜井,空间狭小,机械设备的使用很有限,机械设备用在岩层均质的地方没问题,这里主要靠人开挖,这样一来,人的意志太重要了,只要我们意志坚定不动摇,再难的洞子,人背马驮也要把它打出来。”
工程部副部长何宇今年24岁,但已经工作了5年了,2019年2月来2标之前,他在山西忻州的引黄工程工作,他很感激2标副经理钱宝聪和前任工程部部长、现任2标副经理的张宗龙,“我以前没干过开挖地下工程,来了他们指教我很多,很感激他们,一开始下洞子,看到掌子面塌方很害怕,心想洞子后面会不会也塌?如果塌了,我们会不会被埋在洞子里?在3-1号支洞第一次遇到突泥涌水,刚好参建四方也就是业主、设计、监理、施工有10几个人在掌子面,发现情况不对了,我们就往后退,刚退了10多米,突泥一下子就出来了,因为是斜井,后退就是爬坡,最多爬了50来米,就瘫倒了,当时我们2标总工王康和张宗龙部长也在。”
韩德宽认知的“鏖”则还有一个向度,那就是内心的委屈和苦楚没法向外人道,“比如业主召集开会,汇报投资进展,几十个兄弟项目部齐聚会场,人家高声大嗓汇报投资完成了多少多少亿,甚至超额完成,我们2标却伸伸缩缩,低眉顺眼,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投资的前提是工程要有进尺,比如我们的4号、5号斜井支洞,迄今停工近1年,没有一厘米的进度,哪有投资?所以,不敢在上级领导面前说‘投资’这两个字。”
为了鏖战香炉山,马红钧常年驻扎2标,受十四局指派,分管2标和距2标30公里的十四局滇中引水水源标两个项目。
“4条斜井支洞,”马红钧说话的特点是生动形象,“整个滇中引水线路第一、第二陡峻的洞子在这里,最长的斜井也在这里,围岩最烂的还是在这里,4条洞子就像四条毒蛇,条条都咬人,条条都剧毒。”
1913年10月法国陆军的《野战条例》如此表述军队的作战意志:“军心士气重于一切,一切战争都是军心士气的较量,一旦失去征服敌人的希望,失败便不可避免。胜利并不归于蒙受伤亡最少的一方,而是归于意志最坚强、士气最旺盛的一方。”
这个说法可以借用到目前2标邂逅“4条毒蛇”的现实语境。
2标与香炉山恶劣的地质环境缠斗“鏖战”的意义和价值,或许就在于此。
2标驻节在丽江市玉龙县九河白族自治乡214国道旁,这里并非人烟稠密之地,从2018年9月13日动工建设驻地到计划工期完成,2标建设者约有8年要驻扎于此,说职工不孤独那是假话。
入驻九河乡3年以来,2标为职工建了不少体育、文化设施供职工娱乐交流,这其中,体育设施里,诸如篮球场之类活动量比较大的活动场地,在2标不能仅仅从锻炼身体的角度理解,它们更大的价值和意义,其实还是职工释放工作压力的重要场所。
“四条斜井支洞,没有一条是令人省心的,”本报记者第一次采访韩德宽,他从这里打开话匣子,“我们项目部领导层,除了我,基本都是30多岁的年轻人,但你看有的领导的外形,尤其做派,比他的真实年龄大不少,就像50多岁的老头,有的领导有多个手串,每天天黑以后,只要不下雨,就捻着手串围绕篮球场转圈,转几十圈,如果你不了解香炉山这四条洞子的艰难,你不从他们作为项目部领导的角度来感受,看到这一幕,你可能很难理解。”
暗夜的天幕,反衬出孤独的身影,捋着手串沿篮球场边沿默默地作长方形转圈,一转就是几十圈,用庄子的话说,叫“始卒若环,莫得其伦”——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孤独!
在后来的驻扎体验式采访中,根据韩德宽的提示,记者暗暗观察,发现他所言不虚,的确是这种情况。
到2标工作仅仅几个月后,韩德宽自己也“自动”进入了这种氛围,“我释放压力的方式和他们不太一样,我是以练书法来释放自己的压力,常常在夜里来办公室练字,其实我这个方式与其说是释放压力,不如说是转移压力,因为要练字前提是心要静,进入习字状态后,人就什么都不会想,变相的,压力也就被转移了。”
在二标和水源标的一些公共场所墙上,不乏韩德宽泚翰挥毫的墨宝。
在他的办公桌对面,整齐码放着一摞摞各式宣纸,采访中聊及书法心得,韩德宽显得十分愉悦健谈,令人顿感,此时的他,何尝又不是在转移压力。
“这个项目难度大,七整八整,前后可能要七八年,工程项目管理有个规律,两三年的好管,时间长了就麻烦了,因为太熬人,我在别的项目干书记,职工在职代会提出的话题是‘晋升通道’,在2标,没人说这个事了。”
前述那个夜晚在球场边环绕逡巡的身影,实际上是2标前任经理、现在的十四局土木工程事业部副经理马红钧的。
马红钧的压力更大,大到难以想象的地步。
马红钧的压力有多大,水源标项目部副经理杨江提供了一个了解的角度:“2标和水源标两个项目,总共52.07亿元的项目由马总分管,他承受的压力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我们理解帮助他的最好方式就是把工作做好,使工程顺利推进,尽量不出纰漏。”
好在水源标的工程总体上很顺利,马红钧不用太操心。
出任十四局土木工程事业部副经理之前,马红钧自己就是2标的经理,“我是2019年初来2标任经理的,干到年底,由王博接任,后来虽然被提拔为土木事业部副经理,还是在2标蹲点驻扎,一直没有离开过这里。”
“我刚到十四局工作头5年,每天早上8点上班进洞子,到下午6点下班出洞子,除了中午一个小时的用餐时间,我都在洞里,即使刚刚爆破,洞子里全是烟雾灰尘,我也在里面工作,挖洞子的每一道工序我都干过,每一道工序都烂熟,整整5年,我都这样在洞子里干。”
“打洞子终究是一门技术,我如果不从头至尾参与,不吃灰尘,我没有直观的感悟,到今天,打洞子的所有工作没有我不知道的。”并不是简单的吃苦,马红钧知道,要到达工程技术巅峰,必须经过灰尘、汗水、寂寞等等一系列煎熬,“这几天我和你聊过,我说打洞子不是什么高大上的工作,七八道工序抓紧衔接好,就行了,一道工序如果节省一小时,成本就降下来了,效益就出来了,反之,也一样,但是要懂得怎样有效衔接这些工序,前提必须是用好几年的时光钻洞子、吃灰尘,同时善于动脑子总结提炼。”
从工地一线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马红钧,曾经就今天特别先进而时尚的网络探头现场监控,对部下弟兄们说出自己的看法,“作为工程管理者,有了先进的监控手段,不能代替自己到现场踏勘,一定要深一脚浅一脚到工地现场,到掌子面去用肉眼看,你在监控室透过探头看岩层颜色挺好,但到了现场一看,恐怕就不一样了,再一个是,到现场,视野广阔全方位,每一个细部都很真切,记住了,探头监控再发达,也无法代替人到现场实地踏勘、观察、查询。”
这段话折射了马红钧作为“工程人”的一种“工程伦理”。
“那些年是真的苦,我参加工作一开始在重庆一座大山里干水电站工程,那山又大又陡,比我老家的山大多了,我曾和朋友说,我拼命读书十多年,考大学,就是为了走出大山,告别大山,没想到工作了反而走进更大的山!重庆那座山陡到什么程度?猴子见了都会哭!我们当时在山上干活,都是男人,站着撒泡尿,另外一只手要紧紧抱着一篷竹子,不然会滚下山去。”
参加工作35年,韩德宽在工地至少度过了33年,工程施工人的苦楚不仅有“质”的高度雷同,甚至还有“形”的偶然相似,他也有一个与“撒尿”有关的故事。
“2013年4月到2017年2月,我参加位于云南红河州元阳县卜多河水库建设,那里白天气温是摄氏46度,但我们自己挂温度计检测却比这个还高,温度计挂在阳光不能直射并通风的地方,实测白天有50度,夜里还有29度,我们12个人,用6升一桶的大水瓶喝水,每天喝光8瓶,但汗水从头发根渗出流到脸上就没了,变成粉末状的盐颗粒,一抹脸全是小颗粒的盐晶,衣服成天都是湿的,黏糊糊硬梆梆,我说了你很难相信,真不是夸张,我在那里三年,只要在工地,没有撒过一泡尿,每天喝下去这么多的水,全被身体吸收了。”
有意思的还有,韩德宽和马红钧共有一种鲜为人知的缘分。
“2011年,我和马红钧都在四川甘孜州长河坝水电站工程工作,在此之前,我们不认识,2月27日那天晚上下班,我遇到马红钧,我对他说,‘今天我过生日,我请你吃个饭。’他竟然也说,‘今天我过生日,我请你吃。’我们相互都很惊讶,就到项目部旁边一个小餐馆,当着七八个弟兄,都掏出身份证以验真假,发现我俩是同月同日生,只不过我比他大一轮,好了,打那以后,我们即使天各一方,每逢2月27日,都要用信息互道‘生日快乐’,没想到干香炉山这个工程,组织上又把我们捏到一起,缘分啊。”
在一起搭班子干工程,以“缘分”为标志的团结所产生的和谐与默契相当重要,“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诚哉斯言。
1980年出生的马红钧大学毕业到十四局工作以来,近20年没有离开过工地,即使被提拔为局公司土木事业部副经理亦然,2标现任经理王博说他“职务变了,但岗位没变,依旧在工地现场一线。”
与马红钧一样,成年盯守工地,几乎天天钻洞子,到掌子面“望闻问切”,是所有项目部领导的“标配”,王博自己亦然。
“早上起床先看两个群,一个是安全群,一个是项目部的工作群,” 王博自己在2标,每天的工作从清晨睁眼就开始,“我们的压力真的大,除了你了解到这些,压力大还有一个角度,搞滇中引水工程,我们给自己定的标准不是‘合格’,而是‘优良’,算是自加压力。”
这个观点的形成,有王博自己的从业体验,“2005年7月,我到十四局参加工作,马上就被派到三峡电站地下厂房工程项目,三峡地下厂房工程整个是我们十四局干的,这个工程在开挖爆破方面,达到了迄今工程建设的极致,我们当时定义为‘三峡标准’,这个标准对工程质量的要求超过国家标准。”
有了“三峡标准”“这碗酒”垫底,王博把香炉山隧洞工程的靶向,不是定为“合格”而是“优良”,他自然有底气。
但在香炉山,追求“优良”带来的压力无法形诸楮墨,采访王博,他说了一句看似云淡风轻的话:“聊有关香炉山工程的工作,不能打开话匣子,更不能喝酒…”
为何喝酒后不能聊工作,王博没进一步解释,但从范仲淹《苏幕遮》一词就找到谜底了——“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酒”、“愁肠”、“泪”这三个元素或许就是王博心中的答案。
本文从头至尾讲了太多2标首先在3、4、5和3-1号4条斜井支洞遇到的艰难困苦,没有讲到2标同样在香炉山创下的几乎被信息洪流给淹没的辉煌——在这4条斜井支洞前面,还有一条1号施工支洞,比计划工期整整提前7个月就打到主洞的工作面,马红钧说,“因为太顺利了,所以我们就不提了。”
“3-1号支洞只有50多米就打到主洞界面了,我们马上又将增加两个工作面,”工程部部长武建超说,从3号支洞打到主洞后,主洞的掘进一直比较顺利,到9月24日,主洞的上下游两个工作面分别有了68米和171米的进尺,但已经遇到了溶洞,“下游溶洞尤其多,现在每隔两三天,就要请技术部组织参建四方(业主、设计、监理、建设)来察看。”
艰难中有进步,令人嗔喜交集,就因为香炉山地质状况的诡谲,局公司领导反复提醒2标领导不得大意,早在5月27日上午,专程来到3号支洞掌子面出席3号支洞打到主洞界面小型庆贺仪式的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曙平针对大家的喜悦和亢奋,就适时泼了一瓢“凉水”——在2标大会议室座谈时,他对马红钧、王博、韩德宽等2标领导说:
“真到了主洞,是新的考验才开始,不是弹冠相庆的时候,你们要更加小心。”
当下开凿主洞所遇到的地下溶洞所形成的黑黝黝的硕大空腔,仿佛是为局领导4个月前的“预警”和“忧患意识”在背书。
2标在十分艰难的境地依然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应了“功不唐捐” 那句话。
3月5日,在十四局承建的位于丽江市玉龙县石鼓镇的滇中引水水源工程项目建设现场,云南省总工会、省滇中引水建管局举行滇中引水工程劳动和技能竞赛2020年工作总结暨2021年动员部署大会。
部署大会对在2020年度劳动竞赛中获评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状的5家单位、15名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个云南省工人先锋号和2020年度滇中引水工程劳动和技能竞赛、“百日冲刺”劳动竞赛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了通报表彰。
涉及2标的奖项有:2标项目经理部获评云南省工人先锋号;王博获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3号、3-1号施工支洞开挖作业队获“百日冲刺”劳动竞赛先进集体;3-1号施工支洞开挖班组分别获评劳动和技能竞赛先进集体。
应该注意的是,表彰的当时,就连3号支洞都没有打到主洞界面,3-1号支洞还在苦战中,4、5号支洞裹足不前,这些荣誉显然不完全是对2标既有业绩的肯定,更多的是对2标这个群体遇到世界8大“施工难题”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精神的即时激励和高度肯定。
这种精神就是2标广泛上墙的那三句掷地有声的格言——
“不相信有完成不了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这是朝鲜战场上的英雄杨根思烈士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不是尾声的结语
10月16日,经过中国水电十四局建设者900余天的昼夜奋战,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最大直径(9.84米)的硬岩掘进机(TBM)进洞安装的唯一、必备通道香炉山隧洞3-1号施工支洞顺利贯通至主洞施工交界面,这条长度达1432.11米,与水平线的夹角是14.3度的长斜井凿到主洞界面后,与5个月前已经凿到主洞的3号斜井支洞相配合,必然对主洞工程的开掘产生积极影响。
早在2021年5月27日上午9:30,在距地面620米的滇中引水香炉山3号支洞与主洞交接的掌子面,马红钧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向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建设管理局时任党组书记、局长胡朝碧和十四局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曙平报告:“在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建管局的坚强领导下,参建各方同心协力,攻坚克难,3号支洞已经顺利贯通至引水主洞施工界面。”
3号支洞总长876米,倾角26.1°,设计高差348米,按楼房层高为2.8米的规范,相当于124层楼高,此洞之陡峻,可见一斑。
此洞的“洞主”钱宝聪告诉记者,3号斜井于2019年3月31日开挖进洞,于2021年5月27日贯通,历时786天,“它的贯通,为香炉山隧洞主洞建设提速创造了前提,现在3-1也打到主洞界面,预示着我们的建设会比较顺利,但我们也不敢大意,香炉山不是一般的山。”
3-1号支洞“洞主”刘政告诉本报记者说,香炉山隧洞3-1号施工支洞是2标主洞段开挖掘进的唯一、必备“咽喉”要道,该斜井为滇中引水工程全线最长斜井,“它顺利贯通至主洞,为加快滇中引水工程主洞施工进度创造了必胜条件,对滇中引水关键控制性工程香炉山隧洞提速建设意义十分重大。”
他说,3-1号支洞跨越多个复杂的地质构造单元,施工地质结构错综复杂,施工难度极大,施工两年来,3-1号施工支洞岩层破碎、富水,在施工过程中先后遭遇大突泥、涌水、塌方、变形等异常情况100余次,处理耗时较长,严重制约了施工支洞的正常掘进。
“因为太难打,所以,”他说,“6月份的30天我们的进尺突破100米,总共完成了100.18米,整个2标都欣喜若狂。”
刘政介绍说,面对最艰难、最复杂的斜井施工条件,他和弟兄们采取“以日保周、以周保月、以月保年”的工期模式,为强化斜井隧洞施工安全管控,施工现场安装了“门禁、人员定位、隧洞全视监控、有线声光预警、有毒有害气体监测”等系统进行智慧工地管理,“施工期间集科研创新、技术优化、新工艺、新工法引进、新材料、先进设备运用于一体,全力打造‘综合性强、技艺精湛的超级工程’。”
面对3-1号支洞这个了不起的进步,极少在微信朋友圈发声的王博也按捺不住喜悦,写下了这几句:“2019年5月—2021年10月,30个月的努力,滇中引水第一长斜井贯通至主洞,实现一个小目标!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继续努力吧!”
其实,前路或许更加艰难,不可测的因素太多,最后一句话的5个字,才是他最关心的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