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玩色子游戏教案反思(小班幼儿玩色策略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浙江教育报】●内容丰富、色彩多样的玩色活动,非常适合小班幼儿,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小班玩色子游戏教案反思?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小班玩色子游戏教案反思(小班幼儿玩色策略的实践与思考)

小班玩色子游戏教案反思

来源:【浙江教育报】

●内容丰富、色彩多样的玩色活动,非常适合小班幼儿。

小班幼儿“玩色”策略的实践与思考

□湖州市南浔实验幼儿园 顾小岑

玩色是小班美术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其内容丰富、色彩多样,非常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玩色能开发幼儿的潜能,是幼儿绘画行为的起点,在幼儿美术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水粉玩色活动现状分析

在小班开展水粉玩色活动时,笔者发现幼儿存在着玩色兴趣不浓、玩色能力较弱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玩色内容不够丰富,玩色工具材料单调,玩色教学形式传统等。

二、水粉玩色活动策略探究

为了让幼儿乐于参与水粉玩色活动,同时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笔者在玩色内容、玩色工具、玩色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究。

(一)趣选内容

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对于正处在玩色期的小班幼儿来说,教师应为他们创造宽松的环境,提供多种材料,允许他们用材料大胆创作。园内美工区有丰富的材料,幼儿可以拿取各种形状的积木,蘸上颜料在白纸上印,就会出现各种颜色的不同形状。

拓展幼儿想象的内容。“思维想象”的发展是强调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笔者将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与幼儿绘画玩色相结合,以“趣味玩色”为教学理念,设计适合小班幼儿的水粉玩色活动内容。活动中,幼儿把瓶、罐作为工具,将蘸了颜料的瓶、罐在大纸上滚起来,滚出了一条条彩色的“道路”。通过滚动瓶、罐,幼儿想象在彩色“道路”途中的所见所闻,提升了思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想象及回顾生活经验,幼儿能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展现作品内容,体现了“趣味玩色”的教学理念。

(二)趣用工具

根据小班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笔者找到了既能让幼儿喜欢作画又能使他们趣玩水粉的好方法——巧用多样材料。

运用废旧物品进行趣味玩色。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绘画能帮助他们培养兴趣,他们喜欢在各种各样的物品上绘画,而日常生活中废旧物品随手可得,教师可提供各种废旧物品当“画纸”,让他们尽情地创作。贝壳、木块、纸筒等材料都成了幼儿活动中的“画纸”。不同材料有着不同的效果,每种材料都体现了它的价值。改变了在纸上作画的老规矩,根据不同材料进行不同形式的玩色,让幼儿多了一些新鲜感,从而增加了水粉玩色的兴趣。

运用自然物材进行趣味创作。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为幼儿艺术创作提供了天然的素材。随手可得的树枝、树叶、果实、石头等就成了小班水粉玩色活动中的热门材料。在活动“蔬果印画”中,教师引导幼儿用蔬菜、水果来作画,通过横切、竖切、雕花等方法将蔬果蘸上颜料在纸上印画。如幼儿将胡萝卜雕成爱心、花朵形状印画,在活动中体验到蔬果除了可以吃还可以用来作画,了解了一物可多用的常识。

(三)趣用方法

1.情境创设法。水粉玩色活动不仅代表着一种美术活动,而且还是幼儿认识世界的体现,它是幼儿表达内心感受和记录成长的一种方式。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提供信息、交流情感等途径,使幼儿通过感官体验去感受、理解和表达。

在活动“苹果丰收”中,教师创设了苹果丰收的故事情境,幼儿根据故事情境进行创作,用手指的指印印出各种形态的苹果,圆苹果、扁苹果,红苹果、绿苹果等。幼儿听着故事进入作画的情境中,从体验到感知,再到理解,最后到表达,享受作画的乐趣。

2.趣味游戏法。小班幼儿教学以游戏为主,教师将游戏融入到水粉玩色活动中,从有趣的游戏情节出发,激发幼儿玩色的兴趣,提升其审美表现能力。

在“车轮滚画”活动中,教师通过组织幼儿开着“汽车”去旅行的游戏导入,以导游身份带领幼儿出发、到站。当教师出示绿色指示牌时,幼儿将“汽车”车轮蘸上颜料,在游戏中享受作画乐趣。当教师出示红色指示牌时,幼儿不再滚动车轮,暂停游戏与小伙伴打招呼,在整个玩的过程中情绪愉悦。

“玩中学,学中玩”是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引下的新课堂模式。在游戏中作画,不仅改变了传统的作画模式,也让水粉玩色活动真正“活”起来。

三、水粉玩色活动趣玩拓展

在水粉玩色活动中,作画材料不再是一张纸、一支笔,生活中的玩具、用具,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成了作画工具,这打破了幼儿的常规思维,给他们以丰富的视觉冲击,充分激发了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提高了审美能力。

(一)激发了玩色兴趣

兴趣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因为材料和方式的改变,幼儿越来越喜欢作画。而在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作品,更是激发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二)提高了审美能力

玩色让幼儿更加体验到水粉作画的魅力,对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

(三)丰富了艺术创造力

精心设计的游戏教学方法能让幼儿更好地理解与表达,激发了幼儿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创造力,为幼儿的创作搭建了最佳途径,从而达到激发审美情感、感受自由创作乐趣的教学目标。

本文来自【浙江教育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