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弹琴解饿的典故(孔子在陈绝粮的故事)

孔子“在陈绝粮”是一个很有名的故事。《史记·孔子世家》、《韩诗外传》、《孔子家语》、《孔子集注》、《搜神记》等书都有关于孔子在陈绝粮的记载。民间传说更是众说纷纭,流传甚广。后人将孔子厄于陈蔡与“天地厄于晦月,日月厄于薄蚀,帝舜厄于历山,大禹厄于洪水,成汤厄于夏台,文王厄于里”相提并论。

孔子弹琴解饿的典故(孔子在陈绝粮的故事)(1)

孔子被困于陈蔡之间,虽绝粮,仍讲诵不衰

改“鲜”

中国最早创造文字的人,据说是黄帝时候的仓颉。可老百姓不知道这些历史上的事儿,他们以为汉字也是孔子创造的。

传说孔子最早创造的“鲜”字是“合赞”二字的合写,意思是,人尝一口便称赞不已。可后来为什么又改成鱼羊“鲜”呢?还得从孔子在陈绝粮的时候说起。

孔子和弟子被围困在陈蔡之地,时间一长,许多弟子都饿得无精打采,甚至病倒了。几位大弟子便聚到一起商量对策,首先要解决的是肚子问题。于是,子路凭借勇猛杀出重围,从一条河沟里捉回一条大鱼;子贡凭着三寸不烂之舌,从陈蔡兵营里搞来一块羊肉。他俩把鱼和羊肉都交给了大师兄——火头军颜回。颜回见老师和师弟们都饿得大眼瞪小眼,恨不能抓住生鱼就吃,拿过生羊肉就啃的样子,不问三七二十一就把鱼、羊放在一个锅里煮起来。孔子历来主张“食不厌精”,见颜回把鱼和羊肉放在一块煮,眉头皱了皱,但已没了指责颜回的力气啦,只好听之任之,眯起双眼就等开锅了。

圣人菜

有一个传说讲,孔子已在陈国陆陆续续住了三年,他的主张都是教唆国王怎样治理国家,怎样管理老百姓的,所以弄得陈国大臣对他不满,老百姓对他更是反感。

这一年,楚昭王派人请孔子去楚国。楚国是个大国,平时就好虏掠陈国边境上的百姓到楚国当奴隶,还一直有吞并陈国的野心。所以这次孔子到楚国去不仅陈国国君心中不悦,就是陈国百姓也心存恐惧。

当孔子带领弟子浩浩荡荡前往楚国,刚出了宛丘(今淮阳县)城南门,路过南坛湖的一个小岛时,就被当地的老百姓围困起来,不让前进,也不许后退,不给他们吃,也不给他们喝,一连几天没吃没喝,孔子和弟子们饿得头晕眼花。所谓“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何况是一般老百姓。孔子他们没法,只好在湖边找吃的。湖里有鱼但没有捕鱼的工具呀,孔子他们只有眼望着美味在面前自由来往。饿的实在没法了,孔子就把岸边生长的一种叫蒲的植物拔出来,上边的绿茎不能吃,可下边的蒲根细腻白嫩,脆甜可口。孔子和弟子们吃起了蒲根,一连七日,孔子他们就靠蒲根生活下来。

后来,这种蒲根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圣人菜”。“圣人菜”凉拌、红烧味道都很美,成了如今淮阳的一道特色菜,有客人自远方来,这道菜是必不可少的。

孔子弹琴解饿的典故(孔子在陈绝粮的故事)(2)

弦歌台

再说,陈国的老百姓见孔子他们七天都没饿死,还天天在一起弹琴唱歌、诵经讲学,看来孔子是真“圣人”呀。于是释放了孔子,让他们去了楚国。

后人在孔子被围困的南坛湖心岛上建了一座圣人庙,又称厄台、绝粮祠,学名叫“弦歌台”,弦歌台正殿两边的石柱上,镌刻着一副记叙孔子这次遭厄运的对联:

堂上弦歌七日不能容大道,

庭前俎豆千年犹自仰高山。

弦歌台的正门被称之为“美富之门”。传说此门非常神奇,历史上每次大门洞开,都会给南方带来鸿运,即发项城,而陈城必有难。弦歌台共有三个门道,历来只开东侧门。因孔子是“大成至圣先师”,无论是布衣百姓,还是帝王将相对他都很尊崇。中间的正门是给皇帝进出的,西侧门是罪臣赎罪的通道,东侧门是文武官员黎民百姓的通道。

孔子在陈绝粮本是件不大光彩的历史,却被儒家赞叹为孔子的伟绩,大概是为了激励后人吧。一代文学家王禹在陈州《厄台碑》中,将孔子厄于陈蔡与“天地厄于晦月,日月厄于薄蚀,帝舜厄于历山,大禹厄于洪水,成汤厄于夏台,文王厄于里”相提并论。“唐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也吹捧孔子陈蔡绝粮是“圣人齐日月之时,不能违日月之道也”。(汪 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