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最经典的解读(红楼梦为何只有八十回)

红楼梦最经典的解读(红楼梦为何只有八十回)(1)

  有人自问自答:什么是中国古今最大的谜?曹雪芹《红楼梦》前八十回和后半部及“续”才是中国古今最大的谜。此谜,令多少后来之精英为之赞叹、猜疑、考古、调查、争辫,最后还是不了了之,真真直叫人揪心!这“一问一答” 的提法似乎有点玄,过细琢磨倒也很相称,因为这是事实。二百多年来不知有多少才子骚客,为曹雪芹的《红楼梦》之谜主动地、自觉地、坚持不懈地研究着,探索着,不易啊!除了个别异化者外,绝大多数研究者所表现出来的无私奉献、锲而不舍的精神,其实就是中国民族的美德。因为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璀璨遗产,国人永远都不会忘记,其欣赏、研究将世世代代地传承下去。

有人说:《红楼梦》的最大魅力就在于没有结局,所以留给世人无尽的想象和猜测。松樵以为这个说法是沒有错的,但由此推出这就是《红楼梦》只有八十回的原因就有些不好说了。持此论者放言:《红楼梦》本来就只有八十回。他们的理由是:

1、《红楼梦》是曹雪芹一个人写的 ,能写出此书者,必是亲身经历过的。在这个前提下,这本书本来就没有写完。这个结论出自文本。就文本来看,《红楼梦》前八十回是由30多个重点故事形成的,每个故事足可单成一书,想来,一位高产作家一生能写出30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已是古今少有。大家可见,前八回中,在表述贾府的“兴”时,笔墨详细,如人身临其境,而贾府没落的一线是从整部书开篇就星星点点透在书中,由书中主要人物的行为,语言去显现,并无具体之文,可见作者是亲历了“兴”的,“亡”一线只是作者的一种警醒、自省,他并为亲身经历。如何能写来? 虽然书中一再讲到中秋节后就“散”了,但作者并不知道“散”到底是什么样子,他亲身经历过的,就是一个随身丫头被撵走的痛苦,因此,当讲到晴雯被赶走以致si亡后,便无“散”可写,自此搁笔。试想,古代典籍中,能被传抄到洛阳纸贵的书,要么彻底失传,如能传,必是全的,怎能单单有本《红楼梦》是只有前80回呢?

2、为制造悬念,布局所需,故去之。

在《红楼梦》中,作者通篇作品设置了不尽其数的悬念,无论在人名中,茶名中,酒名中还是各种神话故事的穿插中,无不隐藏着太多的悬念,很多的悬念至今红学爱好者们仍孜孜探究,寻求答案。但是在作者看来,这些悬念还不够悬,应有更大的悬念开创亘古未有的一种布局,把结局部分删去,让每个读者去思索各自的结局。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心中的《红楼梦》。作者把已定的结局删去从而创作了更加完美的结局。从而也达到了在整部《红楼梦》中创设一个最大的悬念的布局。事实证明,作者这样的布局的确达到了非常显著的效果。众多的红学爱好者终年孜孜、穷年兀兀的把精力用在了结局的解疑上。这是自古以来所有的文学著作从未有过的先例。就像当年的武则天为自己立了一块无字碑一样,让后人各自评说吧!作者深思熟虑之后,做出了大胆的布局,在作品中做出了最大胆地安排,忍痛把已完稿的结局部分删之。

《红楼梦》为何只有八十回,找出的原因除上论之外还有:

1、曹雪芹根本就没给《红楼梦》写结局;

2、曹雪芹故意将后半部分撕毁了;

3、曹雪芹写完了《红楼梦》,只是在后来的整理过程中整理到第八十回就因病去世了,后来人们想继续整理完,但是由于曹雪芹最后是贫病交攻而亡的,所以其手稿就遗失了;

4、清朝乾隆年间编纂四库全书 ,毁书甚于编书 ,凡不利于清朝统治的书籍一律毁掉 ,还删改了收编书籍里的文字,《红楼梦》的遗失与此有关,致使我们今天看到的《红楼梦》只有八十回出自曹雪芹——即便是前八十回,也是通过民间凭记忆口述留下来的,并且也被删改了。因为后四十回对满清统治的威胁过大,所以没有能保存下来;

5、曹雪芹的《红楼梦》只留存八十回;

6、曹雪芹没有写完《红楼梦》,是因为遇到了大问题,他不知道如何解决贾宝玉长大之后怎么办的问题。

还可以列举一些,但主要就是这些。

松樵以为,上列七种原因都有道理,但也都有弊病。

《红楼梦》第一回文本说:“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石头记》再检阅一遍,因见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从上述引文可知,曹雪芹是创作完成了《红楼梦》的。作者“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攥出目录,分出章回”,完成了《红楼梦》的创作。作者历经十年,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把主要的精力都投入到创作该书的过程中了,又反复斟酌,细细品味,反复诵读,对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详略取舍,历经五次精心的修改。该作已经让作者了无遗憾,达到了非常满意的要求,作者历经五次增删的作品,肯定是一部完整的作品,不可能仅完成前八十回便停下来,历经多次修改而不去把后面的作品写完。

那么,为什么迄今呈现于世的却仅为八十回,是一部没有结尾的残作呢?这里面肯定有原因,而且原因众多。但不论怎样多,归结起来不外两种:一种为曹雪芹本人所为;一种为非曹雪芹所为,比如他人造成的或各种意外造成的。细细品味,苦苦思索,一部十年的心血之作,曹雪芹本人肯定会非常注意妥善保管好整部作品。而出现仅八十回作品的情况,一定不是由他人或意外造成的。根本原因乃曹雪芹人为而成的,实乃曹雪芹本人一手所为。

其一、因牵涉政治,担心因文字狱而使作品不能传世,故去之。

在曹雪芹生活的年代里,大兴文字狱之风,许多文人墨客稍有不慎便被卷入其中。轻者影响仕途,重者被罢官甚至丢掉性命。在《红楼梦》八十回后的章回中,作者无法避开同当朝政治的联系,会牵涉到一些朝政,因而必遭文字狱。他本人是个“si人”,倒是不怕受到牵连,但耽心给家族带来灭顶之灾,更耽心《红楼梦》不能流(留)传于世,谁不怕“格杀勿论”!作者审时度势,经过深思熟虑,最后定夺把八十回后的章回去之。

《牡丹亭》里有极具份量的宋代抗金故事情节,约略等于现在的抗日战争题材, 金人与大清王朝的执政者有何关系, 这是不用讨论的。抗日题材之作品放在日本,执政者会有什么感受?更何况极力罗致文字狱的清朝! 唯曹雪芹溶《牡丹亭》于《红楼梦》之中,浑然天成,且曹雪芹之本意只在写出痛彻肺腑的情殇劫痛,观者尽知,所以清朝执政者只能以“诲淫诲盗”之名禁之。已知曹雪芹无意讽时,所以达官显贵,倒可以典藏。如现代之内参片矣。政治觉悟高者,是可以看的,只吸取精华,而不受其害就行了。如果从政治的角度来分析《红楼梦》,则曹雪芹虽为“si人”也必须掘墓鞭尸,不必再去考证,有反清之嫌的《牡丹亭》与《红楼梦》想割都割裂不开。这也决定了《红楼梦》八十回后我们绝对无缘相见!

其二、去掉了后四十回不会影响作品的整体结构,因为作品中各类人物的最终结局前八十回均有暗示,为避免前后重复,故而去之。

《红楼梦》的创作手法采用的是倒叙的写作手法,在作品的前五回里面就已经把很多相关的事件、相关人物的结局都有了很清楚的预示。可以说,作者已经把结局提前道明了。在作者历次修改中,越加地意识到了结局部分可以删去。并且经过比较分析认为删去之后取得的艺术效果会更加完美,结尾完全可以有开头替之。作者在篇章上采取大“舍”,却又在文学艺术上收获了大“得”。伟大的曹雪芹是敢于奇想并能创造奇篇的文学大师。经过细细思索,故将结尾删之。

其三、因太过辛酸,不愿一次次再现伤痛,故去之。

有关《红楼梦》为什么只有八十回的种种猜测,各种各样的解释,许多从常识上是站不住脚的。八十回后的结局肯定是重要的,翻翻古今中外所有文字影视作品,有一例不重结局的吗? 没有。“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用纸墨写作的曹雪芹,新稿既成,旧稿也未必就扔了。即便是新稿成了,旧稿扔了,可是中间有十年的时间,就再不能凭记忆补写出来了吗?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呀,曹雪芹没有原稿就记不起了吗? 且不说曹雪芹,只说后世之人有多少会背诵红楼的! 凭曹雪芹的写作叙事能力,如果想给大家看大结局, 他只需一天的时间就可以压缩出个结局来给大家看。关键在于他从根本上就不愿意拿出后半部分来,原因除上述“其一”之外,就是为了避免伤痛。这又要分三层来说明:

第一层,曹雪芹创作的原著里,后面的章回是非常辛酸的,会牵涉很多人物悲惨的命运,家亡人散,凄惨悲凉,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后面的章回里是会有赤裸裸的再现的。作者每读一次给自己都会带来无尽的酸痛久久沉浸其中不能自拔,让作者陷入悲凉之中,痛苦不已。作者经过很长时间的心潮翻滚,终于下定决心不再让伤痛再现,折磨自己的心灵。眼不见,差一半,故将后面悲惨的结局舍去,留给自己一段美好的梦。

第二层,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si相许! 最难消受的是不了情。情不在,心何处?心无所,生如si。曹雪芹经历的就是一段有缘无份,拿得起放不下的生si恋情。近听有人说《葬花吟》是曹雪芹为自己写的,很有见地。再想一步, 就会明白,曹雪芹是在借黛玉哭述身世。黛玉经历了从春到夏,从夏到秋,有花无果,心泪相伴的爱情,黛玉活着,也是si了。曹雪芹只能写si黛玉。曹雪芹把黛玉写si了,曹雪芹把书中的自己的影子写si了。自己si了,身后的事如何好写?“此系身前身后事”,可见八十回后的文字还是写了的, 只是迟迟没有定稿, 他也不想定稿,付之一炬最好。

第三层、在曹雪芹写《红楼梦》的那个时代,整个中国文化发展到滥熟的地步,我们的价值观念如此稳定,我们的儒道所形成的基本文化结构是一致的,非常稳定,稳定到什么地步?稳定到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就像贾府门前的石狮子一样,社会在发生变化,但是远远没有我们今天的社会变化这么剧烈。在曹雪芹生活的时代,所有的世界在他脑子里面形成了一种形式,赋予它某种形式感,这种形式感几乎天然的进入了曹雪芹他们这些人脑子里边,他把它写下来。我们可以再想一下,一个小男孩进入青春期以后跟一帮女丫头打交道的情节,相对起来是好写的。

不是曹雪芹没有写完《红楼梦》,而是曹雪芹不知道贾宝玉长大后到底怎么办?像他爹贾政那样当官吗,他不愿意,如果像他爹那样当官,这部书毫无意义。当和尚吗?是这样写的,但曹雪芹又觉得贾宝玉当和尙的出路不好。对于那个时代的中国男人来说,他要么当官,要么当和尚,如果这两条路都不能走,那怎么办?曹雪芹无法回答,无法给自己如此心爱的主人公解决问题。当然,还有一条路,就是让贾宝玉走西门庆的道路,当然曹雪芹也不愿意。那么曹雪芹就遇到了一个问题,这个大问题就是他不知道如何解决贾宝玉长大之后怎么办的问题,所以干脆将八十回后拿下来了事。

伟大的文学大师曹雪芹曾云自己一事无成,作者集自己的才学精力全身心地创作完成了一部旷世奇书《红楼梦》。这也是作者此生最欣慰的一件事情。《红楼梦》在作者心中占有的份量有多重是可想而知的。作者已把《红楼梦》这部作品视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已经不能与之割舍。为了完成《红楼梦》,占用了作者太多的时间,从而严重地影响了作者的生活状况。但作者不管周围如何评价,自解其中味,为《红楼梦》付出多少都是无憾的。因为《红楼梦》——是自己的生命。在此,松樵相信,作者删去的《红楼梦》作品定会化作灰烬陪伴作者“身前身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