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天高皇帝远(天高皇帝远我知道)

“天高皇帝远”大家都听过,“天高皇帝近”是什么意思?其实,“天高皇帝近”才是皇权思想的初衷,“天高皇帝远”其实违背了皇帝的本意。而且为了恢复“天高皇帝近”的状态,皇帝们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中国历史上的很多大事都与此有关。

为什么说天高皇帝远(天高皇帝远我知道)(1)

所谓“天高皇帝近”,就是皇帝和人民之间不存在任何中间阶层,皇帝的权力可以控制每一个人。在战国的变法运动以前,国君和百姓之间有很多中间阶层,也就是大大小小的贵族。这些中间阶层在变法运动中被消灭,国君的权力可以接触到每一个人。

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后,这种秩序又覆盖了整个天下。在皇帝看来,官员不过是皇帝的代理人,他的权力来自皇帝的授予。如果没有皇帝的任命,官员也和百姓一个样。而且,官员不能有自己的意志,只能执行皇帝的意志。对百姓来说,皇帝仿佛近在眼前,他的意志可以传达到每个人的身边,主宰每个人的命运,这个就叫“天高皇帝近”。

为什么说天高皇帝远(天高皇帝远我知道)(2)

“天高皇帝近”的观念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这意味着皇帝创造了平等。你可能会奇怪,皇帝怎么会创造平等呢?原因很简单,普天之下除了皇帝高高在上,其他所有人都是皇帝的子民,没有什么区别,这就是皇权之下的平等。

所以,秦汉时期把百姓称为“编户齐民”。“编户”就是国家编制和管理下的人口,“齐民”就是地位平齐的老百姓。我们经常说一个词叫“平头百姓”,这里的“平头”可不是说发型,而是说大家的地位都是一样的。

为什么说天高皇帝远(天高皇帝远我知道)(3)

西方也有类似的现象,不过西方历史上创造平等的不是皇权,而是宗教。西方讲的是“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中国讲的是“皇帝面前人人平等”。这种观念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观,那就是打着“平等”的旗号来追求皇权。陈胜喊出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平等的旗号,一直到洪秀全打出的“天下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仍然是平等的旗号。这些都说明古代中国的皇权和平等是联系在一起的。

“天高皇帝近”的观念还塑造了中国社会的一组基本矛盾,那就是皇帝和中间阶层之间的矛盾。虽然皇帝本人追求的是“天高皇帝近”,那为什么我们对于“天高皇帝远”的说法更为熟悉呢?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结构的复杂化,会逐渐出现贫富分化,那些富人就会驱使穷人来为自己做事,成为新的中间阶层。这些中间阶层在秦汉叫“豪强”,在魏晋到隋唐时期叫“士族”,在宋代以后,逐渐被称为“士绅”。他们的活动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兼并土地,壮大自己的势力。

为什么说天高皇帝远(天高皇帝远我知道)(4)

新的中间阶层对皇权造成了严重挑战,所以皇帝经常采取手段,严厉打击。汉武帝时期曾经设立过“刺史”制度,刺史就是皇帝派到地方负责监察的官员。他们重点监察六件事,第一件就是地方豪强有没有兼并土地,横行乡里。除此以外,汉武帝还任用了一大批酷吏,直接对豪强进行镇压。当时有个叫王温舒的人,曾经在广平这个地方做官,杀了当地豪强上千家,流血十几里。

但土地兼并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无法消灭。西汉的豪强在东汉以后逐渐获得了合法身份,皇帝允许他们的子弟通过读书出来做官,于是豪强就变成了魏晋时期的“士族”。魏晋时期的皇权没有秦汉时期那么威风,根源就在于士族势力强大。唐朝末年,士族在农民战争中被彻底消灭,宋代以后开始进入一个没有士族的“平民社会”。

为什么说天高皇帝远(天高皇帝远我知道)(5)

但是,民间的富人仍然具有很大的势力,他们在地方上组织宗族,领导乡村自治,还供族里的子弟读书做官,逐渐成为所谓的“士绅”阶层。士绅也是一种中间阶层,明太祖朱元璋就曾对江南士绅进行残酷镇压。

不过,暴力镇压毕竟是一种非常手段。在大多数情况下,皇帝还是会选择遏制而不是消灭。遏制中间阶层的根本手段就是阻止他们兼并土地。所以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改革者,他们的改革措施中都有一条,就是重新丈量土地。王安石变法有一条叫“方田均税法”,就是重新丈量土地,平均赋税,这一条显然是针对富人的。

为什么说天高皇帝远(天高皇帝远我知道)(6)

清朝的雍正皇帝,他实行过一项政策叫“摊丁入亩”,就是把原来的人头税摊入土地税,不再针对人口征税,而是增加土地税,为此他也重新丈量了土地。这个政策针对的是当时的士绅阶层,因为士绅阶层有很多土地,普通农民是没多少地的。

有意思的是,历史上推行这些改革的人,名声都不太好。王安石在近代以前一直被骂成奸臣,雍正皇帝也被说成是暴君。这是因为,这些中间阶层有很多都是读书人,而读书人是掌握话语权的。他们当时不敢反抗,但可以在史书中抹黑这些改革者。我们在重新审视这些改革者的时候,需要明白,改革背后的根源其实是皇帝和中间阶层之间的矛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