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面试第一步怎么通关(第523篇职场方法论)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早上好,中午好,晚上好。

导读:本文共3400字,阅读约8min。

前言:最近半年互联网开始了人员大流动,每一个入职的新欢,都是别的组织旧爱。各种各样的面试、入职后的快速融入、以及阶段性述职成为互联网人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三个环节,简单总结下经验和规律,帮助新人快速上手,同时给老鸟提供个温故知新。

一、面试

虽然这个事本质上是供需匹配交流会,但由于供给方竞争太激烈了,再加上需求方快速发展,成为优质的平台,于是,整个市场大范围演变成“甲乙方”的关系,需求方毫无疑问占据主导地位,成为了挑选者。

市面上有句话,面试如相亲,三分靠打拼,七分靠缘分。

我们来说说这三分里面的内容。

1.简历

(1)启发式组合创新:很多人简历都写不好,包括我自己。但这个事有解决方案,可以用公司里面的招聘账号,或者跟朋友借来企业账号。找到和自己类似岗位但比自己更高阶的简历,看50份往上。这里肯定有写的好的,如果连看了这么多份自己都总结不出来好的点在哪,不好的点在哪,那还是请别人代笔吧,自己就别写了。平台代笔的话大概200-500块/份不等,或者请教身边的人帮忙修改也是低成本高收益的事。

(2)准备多版本:在公开的招聘平台上,挂一个“通用版本”,这个通用版本最好是写明白了骨架即可,有些关键数据和成果尽量不要放上去。遇到合适的公司定向投简历,则要写一个“定制款的版本”,不是每个公司的管理者都有意愿和能力完全了解你的过去,记住,大家只关心那些直接影响接下来合作的部分

其余的方面也没有硬性规定,正序倒序都是小问题,word版或ppt版都有适合的偏好范围,篇幅尽量控制在2页以内,如果能写成一页就更好了。

(3)管理好预期:谨记,不要期待在简历上写完所有功绩,没人真的care;也不要期待对面看完简历就不用沟通、验证交流了,简历就是一本书的封皮,封皮漂亮点就够了,不该对他有太多期待。

2.准备

(1)面试前做调研:在面试前最好要调查所面试岗位的赛道基本情况,比如这个业务有多大,之前经历了哪些重要的转折(大事件都在新闻里有),行业标杆公司123,这几个标杆分别在哪块做的突出的好(去找研究报告),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提高交流质量”,尤其是和高级别面试官具有的“共识”越多,就越有机会聊更重要的内容。

--科普花的时间越少,能聊体现自己价值的机会就越多。

--面试官天然喜欢和自己共识点多的人。

有个朋友,在面试之前自己先去市场上走访一圈,然后应聘友商分拣员去仓库干了几天活,还去标杆公司楼下和他们的员工抽烟聊天,最后写了一篇调研报告并有比较切实的建议,哪个面试官能拒绝的了自带解决方案的人呢?

(2)准备好应对刁钻问题:身在江湖身不由己,一般hr会问的几个问题要提前想好了,常规的比如,上一段工作的离职原因,对老东家的评价,自己的得与失。再深一步讲套路的就会开始问点“为什么是你,如果换成别人有什么不同”之类的。虽然问的人可能都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问,但是你也得忍住了不能笑,工具是好工具,只不过很多人瞎用。

另外,在一些要求软能力远大于硬能力的岗位上(比如hr,比如研究员,甚至pm),要准备两个答案,第一是以往经历中最与众不同的是哪一件事,第二是自己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爱好。至于背后指向什么,可以自己去思考。

(3)互联网行业普遍关注“持续学习能力”

最后,关于获得感。在以往的工作历程中,我发现一个现象,在入职初期,通常个人都有比较强烈的获得感,甚至觉得自己配不上这个岗位。但通过持续的学习和努力,渐渐的发现你远超了平均线,这个时候组织就会有获得感,而个人的获得感则完全消失了,甚至个人在吃大锅饭的组织里面感到非常不满。

我们不去评判薪酬体系和分配的问题,焦点是如何展示自己可以为公司持续创造“获得感”的能力,那就是持续学习,快速学习。想好了这方面的内容,做好了准备,这才是同行伙伴最关心的。

3.决断

面试是个严肃的活动,一方面做好尽人事,听天命的心态;另一方面擦亮双眼通过面试组织水平和反应,来揣测对方是不是个值得合作的伙伴,那些事前不好好看简历,事中不客观务实的,事后也不怎么做沟通记录的公司,就放过彼此吧。

二、入职

大部分人在刚入职的时候都干劲十足,激情满满。要利用好这个阶段的优势,这个阶段通常是公司对个人赋能的阶段,一定要把养分吸足,快速Landing从几个方面入手(降序排列)。

1.认人:在国内几千年传下来的家天下意识内,第一步就是得拜码头,最好完整的画出来所属业务的组织架构,直接向一号位汇报的头头脑脑都是谁,座次排位和背景这些都很关键。由于大部分人的发展都是渐变式为主的,所以座次决定当前,他们的背景则决定这业务的未来。

通常直属上级都会带着你走一圈,记住了,带你是人情不是本分,心里要感恩。

2.拎包:业务越复杂,涉及线上线下,涉及供应商、代理商、承包方、用工方等等多方的业务,拎包就越重要。趁着刚到一定要大概搞明白多个岗位是怎么运作的,别人总结不好就问他们的kpi,kpi也说不明白就看占工时的排序,这个也说不明白就尽量找他们的述职材料,述职材料总能把干这个岗位最重要的几件事分清主次关系把?并且完整的跟踪订单流、信息流、物流等环节,最后在基层或外部要发展自己的“线人”,除了写代码的小哥,其他岗位都完全适用。

3.其他:把上面两件事做好一般情况下够用了,无外乎尽量多参会,看几本这个行业的书,并多请教在这行干的久的老人,记得一定要做笔记,不做的话没几天就忘了,在日后需要调用的时候还得再来一遍访谈多费事。

三、述职

1.述职内容来自平常积累:平常写的周报、专题分析、竞品分析、客户调研都是阶段性述职的素材。述职一般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工作的总结,即使公司不要求其实也应该自己做的。

除了素材来自于平常积累,还有和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内容要跟踪。举个例子把,你是一个RD小哥,公司试点的新业务遇到了逆向物流的难题,这个时候运营站出来让你临时跑个数;运营拿到数据根据统计情况,做一次“穷举式”的排查,把所有不合理的地方全部对应起来业务场景,然后把最主要的问题让执行方解决掉,于是一段时间过后这个异常数字迅速降低。

一个靠谱的运营,做项目复盘的时候会把参与其中的RD、PM、采购或物流等相关方贡献列举上,并对整个项目的关键数字有做描述。如果他没做,那以后的支持力度就要降低,这种给出的支持一定要有回响,评估自己的付出是否值得,同时真的产生了价值也不要不好意思写,把价值传导链条梳理清楚本身就是加分项。

2.述职的框架和格式,不同公司有不同偏好:这个还挺难总结的,有的公司喜欢看ppt,有的公司喜欢word,有的公司甚至喜欢excel;还有销售导向的公司只重视业绩,你只需要在ppt上一页写几个字,剩下就临时发挥“口喷”就行,这里没有好坏,只有管理风格的差异。

但有喜欢方法论的,我们可以默背一遍,复盘的四个步骤:回顾目标、评估结果、分析原因、总结经验。

3.述职遇到的提问和反馈:这里是pua高发的环节,惯用的套路比如问你点“明显责权不对等”的事,又或者不客观的做价值品评单边主义的忽略组织影响关系,而把没做好的问题全部归责于你这一小角落。一般人都答不上来或者答非所问,又或者真的是老实孩子,开始自责,开始自我反思,其实大可不必。我发现一个现象,一般城里出身的孩子,在很小就树立了“我很重要”的这个观念,在遇到无端否定的时候第一时间先反击,反击完了再思考对错的问题,这是立场问题。但很多农村出身的孩子大都没有这种意识,从小被教育的“我不重要”,我要忍耐才能获取合理收益,忍耐是刻进骨子里的行事准则。

一个职场人只有克服了这些影响,才能更成熟,走的更高更远,越早越好。在我遇到的同事里面,J姐的内心强大是真正的榜样,我从来没想过在高级别的面试场景下,可以对面试官说别跟我扯犊子,我对自己做的事价值如何非常有判断,任何人都pua不了我。把价值定义掌握在自己手里,这种强大自信和对于所属领域的绝对掌控感,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效仿。

关于反馈,在职场中能听到“站在你的角度,为你的成长和利益考虑的反馈”太少了,所以遇到一个真心对待你的上级一定要抱好了大腿,“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通常过了这村就没这个店了。

反馈机制毫无疑问是极其重要的,人的成长速度快慢的因素里,就有反馈的质量这一项。马斯克在被问到人生遇到的最大挑战的时候,他思考了近一分钟,回答最大的挑战之一是“纠正反馈循环”(能接受别人提出的真实批评与反馈,及时纠正错误,并保持循环)。

古往今来,“良师益友”始终都是稀缺的,愿大家都能极其幸运的遇到自己的良师益友。

职场面试第一步怎么通关(第523篇职场方法论)(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