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灵谷寺最好的地方(儿时的记忆南京灵谷寺)
灵谷寺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东南坡下,中山陵以东约1.5千米处。
是由寺庙建筑、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和灵谷公园所组成的风景名胜区。
灵谷寺始建于南梁天监十四年(515年),是南朝梁武帝为纪念著名僧人宝志禅师而兴建的“开善精舍”,初名开善寺。
明太祖朱元璋选定此处修建自己的陵墓明孝陵,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将原寺移到灵谷寺现址,地形是“左群山右峻岭”之间的一片谷地,可谓山有灵气,谷有合水,故而命名为“灵谷禅寺”。
灵谷寺的寺匾额是朱元璋所赐,并敕封寺名“灵谷禅寺”,封其为“天下第一禅林”,为明代佛教三大寺院之一。
《金陵梵刹志》将其与大报恩寺、天界寺并列为大刹。
我算是在灵谷寺附近长大的孩子,在那个以脚代步的时代,常常是轻轻松松就跑步到寺里。那个年代没有门票,小伙伴们经常结伴同行在寺内游玩,尤其是秋桂飘香的季节,几乎每天都会去。可以说灵谷寺对于我而言,就是一个玩耍的地方而已,也承载了我许多童年的快乐时光。
现在的灵谷寺内有照壁、山门、前殿、大雄宝殿、观音阁、玄奘院等殿堂,寺后有宝公塔。
灵谷寺玄奘纪念堂中供奉玄奘法师坐像,像前的玄奘法师顶骨纪念塔中有玄奘顶骨舍利。
明代古灵谷寺规模很大,占地500余亩,包括了今灵谷景区全部,以及南京体育学院等地。
据载,当时每天傍晚,寺僧要骑着马才能去关山门。山门也就是古灵谷寺的大门,在今南京体育学院以南,大栅门的地名,就是由“大山门”谐音而来。
由于永乐迁都北京、建筑又屡经火灾,灵谷寺在明代中后期即已凋敝,虽也有重建修缮,但规模气势已不可同日而语。
清朝初年,遭受兵火打击,明清易代后除无量殿和宝公塔外,明代建筑所剩无几,但次年很快地就复兴了。
清代灵谷寺基本保持明代的范围。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南巡时,临幸钟山,御赐“灵谷禅林”匾额,并书“天香飘广殿,山气宿空廓”对联赐寺。虽接待过康熙帝与乾隆帝在这里逗留。但是,建筑大多毁于清朝咸丰同治年间清军与太平军的兵火。
~~~~~~~~~~~~~~~~~~~
无梁殿是中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砖砌拱券结构殿宇,始建于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原为灵谷寺内供奉无量寿佛的无量殿,因整座建筑采用砖砌拱券结构、不设木梁,故又称“无梁殿”。
民国十七年(1928年),国民政府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在荒废的古灵谷寺原址建设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建设期为1928至1935年。
期间原灵谷寺则迁至东侧同治六年所建的龙神庙,并将无梁殿前大雄宝殿中的佛像全部归并到龙神庙中,并改将龙神庙为灵谷寺。
四方墙壁设置了110座石碑,刻有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名单。
1982年,灵谷寺无梁殿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儿时记忆里,无梁殿是避暑的好地方,温度硬是比殿外低了许多,同时,也是阴森可怖的,光线暗淡且墙壁上全是密密麻麻的名字(阵亡将士名单)。有时和小伙伴们也会趴在墙壁上,去摸那些名字,当时,应该是不太明白这些名字后面所蕴藏的意义吧。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阵亡将士公墓后更名为灵谷公园(灵谷景区),第一公墓改为花坛和草坪,第二公墓改为邓演达墓,第三公墓废弃。
寺内非常出名的桂花树,就在无梁殿的后面,第一公墓边。
这座碑原是谭延闿的墓碑。碑帽上有一枚红色的石印“荣典之玺”。解放后,碑上的文字全部磨平,由当时的陵园管理处处长高艺林大书“灵谷深松”四字于碑上。墓碑之下有龟趺座,四周围有石栏。
1983年,南京灵谷寺被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代的灵谷寺,规模虽远不能与明清时期相比,但经过不断建设发展,整体布局亦比较规范,寺院建筑群呈对称状,自前往后,有照壁、山门、前殿、大雄宝殿、观音阁、玄奘院等。是当今南京重要的佛教寺院之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