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二哥所有 故人往事潮巴

潮二哥所有 故人往事潮巴(1)

“潮巴(潮巴,是我们老家对‘傻瓜’的土称,‘潮’就是傻,但到底是哪一个字,我就不知道了,胡乱找个同音字代替吧)二哥” 的小名叫大秀子,大名是张洪相,按村里的辈份,我得叫他二大爷。

他命苦。几十年前,争家产,兄弟死斗,他爹被他大爷一斧子开了瓢儿,他娘也一根绳儿跟了过去。埋爹葬娘的那天,五岁的大秀子抱起大爷的腿紧紧不放,一个劲地喊亲爹,乡亲们说,这孩子把杀父仇人当亲爹,愣是给吓“潮”(傻)了。大家伙儿可怜他,族长从中说和,让他的大爷叔叔们给他在村边的祖坟地里盖了间小茅屋,毎家按天轮流送点残汤剩饭,让他活了下来。从那时起人们都叫他“小潮巴”,他的脑子也的确不太灵光,无论谁叫他“小潮巴”,他都笑嘻嘻地答应。后来,岁数大了,人们就都喊他“潮巴二哥”。

“潮巴二哥”的恩仇记是我听老人讲的。在我的最早的记忆里,大秀子已经是一个整天穿一身油渍渍黑衣,花白的头发胡子乱得像草一样的老人了。从后来的情形看,他的叔伯们侄子们早已不再给他提供残汤剩饭了,他也就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村里的白公事(丧事)都少不了他,有一些别人都不乐意做的事儿都是他做,酬劳是一顿酒饭、一些剩余的祭品以及一些死者的衣物,因此,那时的我老觉得他身上有些鬼气,轻易不敢单独接近他。白公事并不是天天都有,平时为了不致于饿肚子,他便背上粪筐拿上斧子到山上砍柴,一筐劈柴拿到街上换个毛儿八分勉强度日。

有一年初秋,连阴天,柴火湿得能拧出水来,断了生计的大秀子饿得实在捱不住了,便背上粪筐晃到了邻村的果园里。树上的果子青绿青绿的,大秀子的肚子咕噜咕噜的,他踮脚伸手摘了几个果子大嚼了起来。看园的是个刚下学回村务农的小伙子,从远处看到有人影晃就悄没声儿地跟了过来。大秀子真是饿急眼了,三下五除二就干掉了两个大青苹果,还在专心致志地啃第三个,压根就没注意来人。这个愣头青也不认识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从后边抱住了大秀子。猛然之间,大秀子根本反应不过来,一大口果子卡在了嗓子眼儿,“啊……啊……”他翻了半天白眼儿,好不容易把果子咽了下去,才回过神来扭头看清了来人,“你干……啥?”“我还得问你干啥呢,你偷果子!”“我……没偷!”“你没偷,手里的果子是从哪里来的?”“从……树上……摘的。”“还敢说没偷!哪村的?叫啥?”“我……大秀子……张洪相……”“好小子,还有俩同伙……你给俺等着,”愣头青抓着他的衣领子把他塞到了一棵树底下,看他那傻乎乎的样儿量他也不敢跑,“敢跑就打断你的腿,我去把那俩逮来!”愣头青顺着大秀子眼瞅的方向追了过去。大秀子定了定神儿,又摘了几个果子背起粪筐一溜烟儿地跑下了山……

这故事后来不知怎的就传了开去,大秀子一下子成了四庄五村的名人。“我,大秀子,张洪相”也就成了人们经常挂在嘴上的典故。每当人们当面问起这事儿,他总摸着自己灰白的胡子“嘿嘿”的傻笑。

“我,大秀子,张洪相”的典故可能演绎的成分颇多,现在很难辩其真假;但大秀子的有一项绝技却是我亲眼见过的。

庄稼地里的活儿太累,上火头晕腰酸背疼便成了乡亲们的“家常便饭”,每到这时,他们总说,去找“潮巴二哥”扎上一针就好了。那针我是见过的,银亮银亮尖细尖细的,有小孩儿的一巴掌长,现在想起来我还能体会到当时初次见那针时背上的那股寒意。小孩子的好奇心总能驱走心中的怕意,当听大人们说要去扎针时,我们便总悄悄跟在后面去瞧热闹儿。大秀子静静听来者絮絮地说完自己的症状,不知从什么地方取出一个红布包,慢慢打开拿出银针,倒点烧酒点上火,将那针一点一点的烧红,撤去烧酒,稍待片刻,定定地盯着来者或腿上或背上或腰上或脖子上的某个部位,深吸一口气缓缓地扎了进去,尔后,便时不时问“中吗”,又时不时慢慢拈拈那微微颤动的针尾。扎针的过程,对我们来确实有点漫长,往往看不了一会儿,我们也就一哄而散了。回到家,我又不止一次向我娘问起大秀子和银针的事儿,但我娘竟从没说清楚过,这也成了我心中一个至今未解的谜。

印像最深的是有一次,和我玩得最好的小三子突然抽风,脸色蜡黄,口吐白沫,人事不醒。小三子的爷娘急得直转圈儿,小三子的奶奶嚎啕大哭,邻居们也一个个没了主张。正当人们商量着要把小三子往几十里外的县医院送时,大秀子满脸通红不知从哪里跑了过来:“别……急,我……试……”

过了小半天儿,小三子“哇”地哭了出来,大秀子也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好长时间才站了起来。望着还了阳的孙子,小三子的奶奶抠抠索索地拿出了五毛钱递到大秀子手里:“二兄弟,多亏了你,这点儿钱……可别嫌少。”大秀子嘿嘿笑,搓了搓手:“……不要……不要……不要钱。”小心翼翼用红布包了银针,一拐一拐走了……

事情过去多年了,大秀子也已去世多年,他去世的时候,我早已离乡求学去了,据说是乡亲们给他送的殡。前一段时间,遇上了村中的一位长者,闲谈中又扯到了大秀子,又扯到了他那根银针,“这么多年,俺才琢磨过来了,这大秀子可是一点儿也不潮啊……”

壹点号 海口笑谈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