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武则天的诗(讨伐武则天的骆宾王诗作)

七岁时就作出《咏鹅》诗的骆宾王,堪称名副其实的神童。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他的性格十分刚强,如同他描写的那只鹅一样,终生都在昂着头“颈项向天歌”,从不“低眉事权贵”,看到不平就要大声说出来。因为这种宁折不弯的性格,骆宾王一生遭遇非常坎坷。

当初骆宾王是道王李元庆的门客,主人让他叙述自己的才能。他却不屑吹嘘自己,于是“辞不奉命”。武则天当政后,他多次上书讽刺,从而得罪女皇入狱。后来特赦出狱,但他仍不思悔改,又加入徐敬业扬州起兵讨伐武则天的行列,并起草《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徐敬业兵败被杀,骆宾王下落不明......

骆宾王武则天的诗(讨伐武则天的骆宾王诗作)(1)

骆宾王

公元679年秋天。骆宾王刚刚遇赦出狱。他怀揣光复大唐的心愿,不断寻找为国效力的时机。一次送别朋友时,他写下了《易水送别》这首五绝诗。

易水送别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直译:

当年荆轲就是在此辞别燕太子丹,那会儿壮士慷慨告别怒发冲冠。

昔日的荆轲和太子丹早已不在了,但今天的易水仍然寒冷如初。

骆宾王武则天的诗(讨伐武则天的骆宾王诗作)(2)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赏析:

骆宾王是个嫉恶如仇,刚直不阿的人。他看到女皇武则天篡位之后竟然改换朝代,认为这是大逆不道之事,于是奋起声讨,哪怕是坐牢杀头也在所不辞

骆宾王这首诗虽然名为“易水送别”,但通篇没有提到他在送谁,也没有半点与友人告别之语,全文都是回顾荆轲刺秦王之前,与燕太子丹在易水河边告别的历史,以及引发自己的沉思。短短二十个字,包含了骆宾王蓄积已久的悲壮心思。

第一联:骆宾王再现了当年荆轲悲壮的出行——他在此地与太子丹作别,这将是永远的告别。那会儿壮士荆轲怒发冲冠,言辞慷慨地告诉太子丹,不杀秦始皇绝不回来!骆宾王之所以回顾战国时的这段历史,是因为他崇拜荆轲这位视死如归的英雄。如今恰好到了易水河这个特别的地方,自然会触景生情,产生这番悲壮的回顾和联想。

骆宾王武则天的诗(讨伐武则天的骆宾王诗作)(3)

骆宾王易水河边送客

第二联:骆宾王继续站在易水河边追古思今。当年的壮士荆轲和挥泪送别的太子丹,全都作古早已不在了。但是今日的易水河,依然如当年那般冰冷刺骨。这个“冰冷刺骨”的联想是有所指的:骆宾王极力反对武则天改朝称皇,把她视作秦始皇一般大逆不道的昏君。自己因为反对武则天被下狱,自然深感今天依然是“风萧萧兮易水寒”。

写罢此诗五年之后,骆宾王就参加了徐敬业讨伐武则天的义军,并在兵败后失踪了,生死未卜。由此可见,骆宾王骨子里就是一位与荆轲同样的、为正义而生的壮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