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家有什么讲究和风俗(要穿娘家一条裤)

“若要富,要穿娘家一条裤”,有的地方认为是农村顺口溜,有的地方认为是农村俗语。

娘家有什么讲究和风俗(要穿娘家一条裤)(1)

这条俗语,反映了农村一些地方的民俗风情,也就是说,这种风俗具有一定的地域性,而且不同地方还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以及变异性。因此,同样是女儿穿娘家裤子,在不同的地方,却反映在不同的农村传统习俗之中,形成各地不同的有趣风俗。

1、过三十六岁生日,娘家有给女儿送一条裤子的习俗

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农村传统民俗认为,十九岁、三十六岁、六十六岁是人生的一道大难关,又称“关口”。

按照民间的说法,人们把三十六岁定为人生的“关口”,相传是因为这些地区,在三国时出现了两个著名人物。一个是“雄姿英发”和“羽扇纶巾”的东吴周瑜,一个是刘备帐下重要谋士,“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的凤雏先生庞统。周瑜三十六岁时病故,英年早逝;庞统三十六岁时,统兵西进蜀地,在雒县遭遇埋伏,被乱箭射死,也是英年早逝。

娘家有什么讲究和风俗(要穿娘家一条裤)(2)

这些地方的民间认为,这样的英雄豪杰都过不了三十六岁这道坎,普通人就更难过这道关了。如此,三十六岁被民间认为是人生中的一道重要“关口”,人到三十六岁时,在生活和劳作中,要格外小心,不能到危险的地方去,也不能从事高风险的工作,以躲过这道“关口”。

这种说法,与民间“七十三”和“八十四”为老年人的两道“关口”的说法是一样的。民间有“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这种说法的来源,据说也是因为两位圣人的去世年龄。被古人推为“至圣”的孔子七十三岁亡故,同样被古人追认为“亚圣”的孟子八十四岁亡故。民间认为,两位圣人都难逾越的年龄,百姓就更难度过了。因此,将“七十三”和“八十四”视为人生的两道“关口”。

老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长江中下游这一广大的区域内,不同地方,在能否过三十六岁生日上,有不同的民间风俗,有地方的做法,甚至与另一些地方的做法截然相反。

娘家有什么讲究和风俗(要穿娘家一条裤)(3)

有的地方认为“三十六不提”。意思是说,三十六岁不但不能做生日,连这个岁数都不让提及。如果非要说年龄时,也要往前少说一岁,即把三十六岁说成是三十五岁,或者往后多说一岁,即把三十六岁说成是三十七岁。

有的地方则认为可以做生日,但要提前一年做办酒席,即三十五岁时,摆三十六岁的生日酒,至亲送来生日礼物,帮其“过关”。(通常来说,三十五岁为生日,按照农村传统习俗,一般不办生日酒。)这种做法也叫“提前过关”。

在长江下流的一些农村(不是所有的地方),比如江浙的一些农村,男女都有做三十六岁生日(当地习俗称之为寿)的习惯,就像一些地方做逢九逢十的大生日一样,也要做生日酒。

女人做三十六岁生日时,娘家父母对女儿的这个生日非常重视,一般要送寿桃(面做的)、寿糕、寿面等礼品,寓意是帮女儿过“关口”。其中,这里面还有一个特别的风俗,在生日礼物中,父母要给女儿送一条裤子,这就是农村所说的“若要富,要穿娘家一条裤”。意思是说,女儿三十六岁生日,穿了娘家送来的裤子,家里就会富有。

娘家有什么讲究和风俗(要穿娘家一条裤)(4)

女人过其他生日,没有娘家送裤子的说法,只有三十六岁才有这种习俗。

男人也过三十六岁的生日,亲戚要备礼品来祝贺,帮他过“关口”。但是,男人三十六岁生日就没有亲戚送裤子的说法了。

2、女儿出嫁时,娘家送女儿一条裤子

在长江中游的一些农村,比如古楚之地的一些地方(不是所有的地方),女儿出嫁时有一种习俗,娘家要送女儿一条裤子。也有“若要富,要穿娘家一条裤”的寓意。

旧时农村习俗,女子嫁人后,出嫁那天,从头到脚所穿戴的,全是男方置办的,并由新郎一方提前送过来,让新娘穿戴着出嫁。农村有女儿出嫁,身上“不穿娘家一根纱”之说(不包括嫁妆,指出时的穿戴),即忌穿娘家衣。按照农村说法,旧时代的农村,只有寡妇改嫁,或者再嫁的女人出嫁时,才穿娘家衣或自己家的衣,到男人家里去。

娘家送给女儿的一条裤子,放在哪里也是有讲究的,通常来说要放在新娘随身携带的箱子,而且要放在最上面。这里农村流传俗语说:“开箱一条裤,发财又发富”。也就是当新娘到了婆家后,打开箱子就能看到娘家送的那条裤子,就是非常吉利的事。

娘家有什么讲究和风俗(要穿娘家一条裤)(5)

按这些地方风俗,旧时农村,新婚后的次日,新娘要穿上娘家送的裤子去见公婆。有“穿着娘家裤,子孙辈辈富”之说。

3、另一种风俗:“若要富,要穿丈母娘送的裤”

同饮一条长江水的四川,有一些农村也有同样类似的说法(还有其他一些地方也有同样的说法),但是,说的不是娘家给女儿送裤子,而是丈母娘给女婿送裤子。因此,上面的那句话也就变成了“若要富,要穿丈母娘送的裤”。

这种风俗,有女婿三十六岁时,丈母娘一定要送裤子的说法。但是,丈母娘给女婿送的裤子,又大多在女婿生日的时候。

过去农村,布是自家织的,也是自己缝制的,缝制裤子需要时间,当女婿生日时送去,是一件珍贵的礼物。这就像出嫁的女儿,平时把父母的鞋子做好,当父亲或母亲生日的时候,作为礼品送去(四川、湖南、贵州等地有父母生日,女儿送鞋子的习俗,我国有些地方则在父母生日时,忌儿女送鞋子),父母非常高兴。

娘家有什么讲究和风俗(要穿娘家一条裤)(6)

现在不同了,丈母娘不用自己缝制裤子了,一般都是到服装店买。因此,这句话也变成“若要富,要穿丈母娘买的裤”。这也算是与时俱进吧,但这种说法仍然沿袭下来了。

为什么我国一些农村,旧时会有“若要富,要穿娘家一条裤”的说法呢?是不是一种迷信的说法呢?

以上三种说法,确实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尤其是三十六岁所谓的“过关”或者“关口”,没有科学依据,不足为信。

我国传统农村,既有不吉之语的禁忌,也有喜欢使用吉语的传统习俗。这种说法,其实就是一种吉语。“裤”谐音“富”,送裤子也就让人联想到“富”。

这种说法,就像现在我们在春节见面时,相互说“恭喜发财”一样,是一种美好的祝愿。祝愿别人发财,别人就真的会发财吗?未必如此。

娘家有什么讲究和风俗(要穿娘家一条裤)(7)

“若要富,要穿丈母娘买的衣服”这句话,也同样是父母对女儿的一种祝愿,我们当然不能简单地把这句话,说成是迷信,要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农村传统民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