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讲课稿(戊戌变法详细提纲)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公车上书:,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戊戌变法讲课稿?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戊戌变法讲课稿(戊戌变法详细提纲)

戊戌变法讲课稿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公车上书

①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②时间:1895年春

③结果:上书被阻挠,失败。

影响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维新思想的传播:

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影响较大的报刊:《时务报》、《国闻报》

梁启超《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严复《国闻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

二、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1、开始标志:1898 年6 月11 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2、领导派别:资产阶级维新派

3、主要内容:

政治方面: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方面: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军事方面: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文教方面: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

4、失败标志: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杀害“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5、评价:这次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6、失败原因:

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政治上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客观原因: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力量过于强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