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登月49周年月球还在哪里(登月50年后再次飞向)

人类登月49周年月球还在哪里(登月50年后再次飞向)(1)

2019年将是人类登月50周年。

1969年,阿波罗11号在月球着陆,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走下舷梯,说出了经典名言:“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1969年8月,美国《生活杂志》(Life)以《LIFE:OnThe Moon》为题刊登了由阿姆斯特朗拍摄的数十页月球表面图像,大众传媒退去了月球的神秘面纱,仿佛也开启了月球的景观殖民时代。伴随近期 “洞察号”第八次登陆火星,特朗普政府本年也拟定了2019年的NASA巨额预算以推动对月球和深空的探索,计划于2030年内重返月球。

人类登月49周年月球还在哪里(登月50年后再次飞向)(2)

“月球:从内心世界到外太空”展览现场

丹麦哥本哈根的路易斯安那博物馆(Louisiana Museum of Modern Art)正在举办的展览“月球:从内心世界到外太空”(The Moon: From Inner Worlds to Outer Space)集中展出了以“月亮”为主题的200多件展品,从一万五千年前的洞穴、陨石、伽利略的月球地图,到诺曼·福斯特的3D打印月球基地,从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绘于1969年生命最后几个月的黑灰色作品、琪琪·史密斯(Kiki Smith)颇具女性气质的绿松石色小月亮到虚拟现实作品,呈现月球作为人类诉诸浪漫幻想与科学探索的寄托及政治扩张与新太空竞赛跳板的历程。

人类登月49周年月球还在哪里(登月50年后再次飞向)(3)

“月球:从内心世界到外太空”展览现场

在主展厅的白盒子墙面上,呈现了一幅由NASA近期拍下的月球表面图像,作品附近则是英国艺术家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于1793年创作的版画作品,描绘了一个正爬上一架通往月球的梯子的小人,神话、宗教、幻想、科学、太空殖民地...... 这样庞大的时空交错感贯穿了整场展览。

??

人类登月49周年月球还在哪里(登月50年后再次飞向)(4)

“(月球)表面细腻,呈粉状。我可以用脚趾松散地踢开它。它确实粘于细砂层上,如木炭的粉末粘在靴子的底部与两侧。我只走了一小英寸,也许只是八分之一英寸,就可以看到靴子的脚印和细小的沙粒。”

——尼尔·阿姆斯特朗,1969年

Stars

Brian Eno - Apollo(2005 Digital Remaster)

/ 1 /

太空竞赛的年代

人类登月49周年月球还在哪里(登月50年后再次飞向)(5)

阿波罗16号执行任务时拍摄到的笛卡尔着陆点全景图。图片来源:NASA and Collection Victor Martin-Malburet

从1960年代后期兴起的以罗伯特·史密森(Robert Smithson)和米歇尔·斯图亚特(Michelle Stuart)为代表的早期大地艺术家,到罗伯特·劳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理查德·汉密尔顿(Richard Hamilton)等艺术家们描绘的自己的“月球”:男人们和他们的火箭。诸多当代艺术家的创作都与上个世纪60年代的太空竞赛相关。在展览中,德国女性艺术家伊萨·根泽肯(Isa Genzken)的雕塑作品《风》(Wind)通过怪异的视觉呈现,削弱了这股英雄主义的阳刚气质。

人类登月49周年月球还在哪里(登月50年后再次飞向)(6)

左起: Robert Rauschenberg, Waves (Stoned Moon), 1969; lithograph, 1989

罗伯特·劳森伯格的“岩石月球”(Stoned Moon)系列是其1969年受NASA邀请创作的作品,劳森伯格作为事件的亲历者用石版画描绘了“阿波罗11号”发射的情景,拼贴了火箭发射、月球表面、阿姆斯特朗登月第一步的靴印,以及一系列NASA的官方图片。

/ 2 /

飞向月球VR体验

人类登月49周年月球还在哪里(登月50年后再次飞向)(7)

Credit: Courtesy Laurie Anderson/Hsin-Chien Huang

前卫音乐人、艺术家劳瑞·安德森(Laurie Anderson)的委托VR新作《To The Moon》是这场展览的一大亮点。劳瑞·安德森是NASA的第一位驻留艺术家。从休斯顿的控制台、帕萨迪纳的喷气推进实验室,到马里兰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她戏称自己就像是NASA的一只‘苍蝇’。在本次展览中,她与台湾新媒体艺术家黃心健(Hsin-Chien Huang)合作了这件虚拟现实作品,观者可以通过VR头戴设备穿越到她设计的月球景观中。

人类登月49周年月球还在哪里(登月50年后再次飞向)(8)

“月球:从内心世界到外太空”展览现场。

劳瑞·安德森表示:“作品关注了不同的月相,不同的角度,不仅是浪漫主义的,也是反乌托邦式的表达”,这不仅是一场失重的外太空体验,也呈现了一系列由地球消逝事物所构成的星座图像,以及一个逐渐变成核废料堆的月球。与之相呼应展出的还包括阿波罗17号任务期间宇航员尤金·塞尔南(Eugene A. Cernan)佩戴的手套,以及一些设计时髦的上世纪60年代的苏联宇宙飞船模型。

/ 3 /

A Voyage to the Moon

人类登月49周年月球还在哪里(登月50年后再次飞向)(9)

乔治·梅里爱(Georges Me?lie?s)1902年影片《月球旅行记》(Le Voyage dans la Lune)剧照。? Lobster films, Fondation Groupama Gan Fondation Technicolor

乔治·梅里爱(Georges Me?lie?s)1902年拍摄的著名影片《月球旅行记》(Le Voyage dans la Lune)也是展览的一部分。影片中,梅里爱饰演的“天文学院院长在一次会议上提出天马行空的月球旅行计划,他和另五名大胆的天文学家监制出了炮弹舱和大炮,并在军队的帮助下乘坐炮弹舱顺利登月。兴奋过后六名天文学家精疲力竭的在月球表面睡去,浑然不知许多星星悄然观察着他们熟睡的样貌。最后一场寒冷的降雪唤醒了他们”。这部十几分钟的电影短片基于儒勒·凡尔纳的小说《从地球到月球》和H·G·威尔斯的小说《最早登上月球的人》,被称为科幻电影的开山之作。

人类登月49周年月球还在哪里(登月50年后再次飞向)(10)

弗里茨·朗(Fritz Lang)1929年拍摄的科幻默片《月球女人》(Frau im Mond)剧照

展览中另一件与月球相关的影片则是弗里茨·朗(Fritz Lang)1929年拍摄的科幻默片《月球女人》(Frau im Mond,又名《月里嫦娥》),影片以一位科学家发现月球上富含金矿的事件展开,幻想了人类登月的场景,被认为是最早的“严肃”科幻电影之一。影片中的很多经典桥段此后都在美国战后太空竞赛中经常出现,由于其与德国机密V-2导弹项目的相似度,曾在1933年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纳粹禁播。

/ 4 /

望远镜与现代天文学诞生

人类登月49周年月球还在哪里(登月50年后再次飞向)(11)

伽利略1610年出版的早期天文发现《星空信使》(Starry Messenger,原著拉丁名Sidereus Nuncius)内页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Galileo Galilei)被认为是现代天文学的创始人。他于1610年出版的早期天文发现《星空信使》(Starry Messenger,原著拉丁名Sidereus Nuncius)是第一本基于望远镜观测并记录月球的书籍。这本独特的手稿是伽利略自绘的水彩插图及笔记,呈现了伽利略观测下月球坑坑洼洼的物理表面、肉眼无法看见的银河系数百颗星球,以及绕着木星旋转的美第奇卫星 ( Medicean Stars)等观察报告。该展品自佛罗伦萨国家图书馆借展而来。

人类登月49周年月球还在哪里(登月50年后再次飞向)(12)

Galileo Galilei. Sidereus Nuncius Venice, 1610, via @egtypo

第一台天文望远镜1608年出现于尼德兰地区,当时米德尔堡的眼镜制造商汉斯·利伯谢(Hans Lippershey)试图为此申请专利。1609年,伽利略改进了自己的版本,其线性放大倍率是8倍到10倍,由他自己研磨过的镜头制成,用于1610年《星空信使》的这架望远镜则已增加到20倍线性放大率,这项研究使他成为了历史上有记载的使用天体望远镜对宇宙进行系统研究的第一人。

/ 5 /

超脱尘俗的浪漫自然

人类登月49周年月球还在哪里(登月50年后再次飞向)(13)

Romantic painters like Joseph Wright of Derby were drawn to the quality of moonlight in nocturnal landscape paintings. His “Lake with Castle on a Hill” dates from 1787. Credit:Saint Louis Art Museum

展览呈现一批18至19世纪的浪漫主义风景画。德比郡的约瑟夫·赖特(Joseph Wright of Derby)是英国著名的风景画家,同时以记录英国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而得名。展览中的这幅《湖泊与山上的城堡》(Lake with Castle on a Hill)描绘了月光下水银一般的湖泊,以及古堡废墟的倒影,周围环绕着丘陵树木繁茂的河岸。约瑟夫·赖特曾壮游于意大利,回国之后两种自然力频繁出现于他的作品中:维苏威火山的爆发以及黄昏时分月光下的湖泊洞穴,营造出一幅神秘而令人不安的景象,月光之湖是他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他用银箔作为底衬来捕捉光线的折射与明暗对比,制造出戏剧性的月光效果。

人类登月49周年月球还在哪里(登月50年后再次飞向)(14)

Darren Almond. Fullmoon @Yesnaby, 2007 ? Darren Almond. Courtesy White Cube

这一艺术传统被英国当代艺术家达伦·阿尔蒙德(Darren Almond)继承了下来,他近期的摄影系列《满月》(Fullmoon)也在展览中得到呈现,该系列是艺术家在满月的特殊光线下捕捉的全球各地的风景,经长时间曝光完成,月光为景观注入了超现实与崇高感,令人难以忘怀。

/ 6 /

间谍卫星与深空阴暗面

人类登月49周年月球还在哪里(登月50年后再次飞向)(15)

Trevor Paglen’s Dead Military Navigation Satellite (COSMOS 985) Near the Disk of the Moon (2012) ? Trevor Paglen

艺术家特雷弗·帕格伦(Trevor Paglen)曾使用间谍卫星技术研究干预军事监综合体,在展览呈现的作品《在月盘附近的死亡军用导航卫星(宇宙985)》【Dead Military Navigation Satellite (Cosmos 985) Near the Disk of the Moon】中,一颗已经报废的顶级机密卫星漂浮于太空,被称为“第二颗人工月亮”,这项批判性调查意图揭露太空竞赛的阴暗面。特雷弗·帕格伦还曾传出与SpaceX的合作项目“轨道反射”(Orbital Reflector),计划在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通过猎鹰9号运载火箭,将一个100英尺长的钻石形涂有二氧化钛的聚乙烯公共雕塑发射至太空。这项原定于今年11月实施的项目如今已被悬置。

人类登月49周年月球还在哪里(登月50年后再次飞向)(16)

人类登月49周年月球还在哪里(登月50年后再次飞向)(17)

Trevor Paglen,Orbital Reflector ? Trevor Paglen

这件太空雕塑被装在一个砖块大小的立方体航天器(CubeSat)中,一旦卫星进入离地球表面大约360英里的近地轨道时,这件作品就会脱离卫星,并将阳光反射回地球,通过肉眼便能察觉,被称为“太空中的大地艺术”。然而有天文学家质疑作品的反射光将干扰重要的天文观测,而帕格伦本人通过军事卫星研究调查深空阴暗面的过往,都成为了这项雄心勃勃项目的绊脚石。

/ 7 /

令人疯狂的魔力“月光”

人类登月49周年月球还在哪里(登月50年后再次飞向)(18)

Katie Paterson, Ausstellungsansichten / vues d'exposition / exhibition views Kunsthaus Centre d'art Pasquart 2016. Fotos / Photos: Julie Lovens.

展览中,苏格兰艺术家凯蒂·帕特森(Katie Paterson) 的作品试图将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转换成摩尔斯电码并传递到月球,再从地球接收回传自月球的“月光摩斯电码返送信号”,并输入一架钢琴自动弹奏,在一间暗厅内呈现的灯泡光线模拟了月光摩斯信号的频率,淡淡的白光与古典月光怪异的摩斯电码传递出特殊的美和忧伤。

人类登月49周年月球还在哪里(登月50年后再次飞向)(19)

Camille Henrot, October 2015 Horoscope, 2015 @ Camille Henrot

法国艺术家卡米尔·亨罗特(Camille Henrot)的作品《2015年10月的星座运势》(October 2015 Horoscope)通过一个旋转装置永无止境的运动引擎制造幻觉,以闪烁的频闪灯和无数的舞动的香烟、月相、伏特加酒瓶和药丸容器带来的迷幻感,表现当下的社会脆弱的心理状况。正如“疯子”(lunatic)一词所反映的,在法语中,月亮(lune)使人疯狂。

/ 8 /

“殖民”月球

人类登月49周年月球还在哪里(登月50年后再次飞向)(20)

Foster Partners建筑事务所为欧洲航天局设计的月球基地。Credit:Foster Partners

欧洲航天局(European Space Agency)提出了探索利用3D打印技术建造月球居住地的可行性,Foster Partners建筑事务所是该项研究的参与方之一。这一月球基地的3D模型也在展览中得到了展示。据Foster Partners建筑事务所官方表示:“(这是一个)可供四人居住的可防止陨石、伽玛射线和高温波动伤害的月球基地。该基地的建设将从通过太空火箭运送的圆筒形居住舱开始,然后一个可充气的圆形屋顶将从圆筒的顶部展开,以为居住舱提供支撑。之后由机器人操作的3D打印机将在圆顶上方修建月壤层,以形成一个保护壳”。

人类登月49周年月球还在哪里(登月50年后再次飞向)(21)

从1957年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开启了人类的太空时代,第一位太空访客苏联狗莱卡,到60年代美苏的疯狂太空竞赛直至如今的新格局,人类幻想的太空之旅从月球开启。斯塔尼斯拉夫·莱姆曾在其著名科幻小说《索拉里斯星》中写下:“我们要揭开宇宙之谜,我们就做好了一切准备,这就是说,我们做好了忍受寂寞的准备,奋斗的准备,也准备殉难和死亡”,我们寻找一颗更完美的未知星球。(撰文/翁家若)

月球:从内心世界到外太空

丹麦哥本哈根路易斯安那博物馆

展至2019年1月20日

(文章来源于TANC)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